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教育市场的内涵、形成原因和基本特征。我国教育市场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市场,包括生源市场、职业市场、科技信息市场、商品经济市场等。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市场是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市场国际化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教育市场还只是雏形,明显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要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市场和广义市场,就必须超越西方经济学的"市场"想象,反思西方"经济市场"的概念霸权。历史上的自贡盐业市场就不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市场,而是多种市场并存的"广义市场",包含了经济市场、社会市场、文化市场、政治市场和象征市场,这些市场相互作用、相互借力、相互生产,相互转换。在自贡盐业市场中,政治市场、社会市场、文化市场和象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盐的交换,盐业经济市场甚至成为政治市场和社会市场等市场的附庸。广义市场是人类普遍的"交换市场"形态,而现代自由经济市场制度不过是人类经济交换市场中的制度之一。广义市场的概念将有助于理解经济市场转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思考当今中国的市场改革。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调整中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职业教育的属性能够满足经济结构中主要市场要素的需求。在服务市场体系中,职业教育主要是满足物质形态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文化市场的需求。在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中,职业教育主要是满足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科技产业化中的市场创新是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整合的过程.我国市场创新中存在着市场创新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市场创新与资本化和投资子系统、生产和组织子系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失衡.构建新的协调均衡,首先是建立市场创新风险资本,健全市场创新的投资系统,其次是促进市场创新的制度供给,健全市场创新的生产、组织系统以及推动市场文化和企业文化发展,健全市场创新的文化价值系统.总之,市场创新对科技产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赖于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整合,有赖于市场创新与社会的整合和均衡.  相似文献   

5.
效率市场有着更丰富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股票效率市场。按研究的层次分,效率市场可分为微观效率市场、中观效率市场和宏观效率市场。微观效率市场是帕累托效率市场,是效率市场体系的基础,但微观市场存在空间失灵和经济、社会失灵。作为对微观市场失灵的纠正,中观效率市场表现为城乡一体化市场,宏观效率市场表现为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三个层次的效率市场相互作用、相互推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市场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6.
根据区位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小企业小生住市场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区位优势细化与小生位市场形成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小生位市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生产领域的开拓与分工的细化进而导致区位优势细化的结果.并对自然小生位市场、空白小生位市场、互补小生住市场、专知小生位市场、潜在小生位市场、服务小生位市场进行了具体讨论.并从中小企业小生位市场的形成与区位优势细化的角度,阐述了集中发展是中小企业形成小生位市场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有序性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无序、混乱状态下的市场体系,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会失效.市场的有序运行是通过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则和管理来实现的.市场规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市场行为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是特殊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高等教育市场是高校与社会进行资源交流的场所,是高校与社会互动的中介。高等教育市场包含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咨询市场、就学市场,它在高教运行机制中具有交换、反馈、激励、调节、配置资源等功能。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市场,明晰影响高等教育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对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实现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商业票据市场是大型工商企业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融通短期资金为目的,办理商业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等业务的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和银行承兑、贴现市场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子市场,其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以及完善票据法律制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探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国外以及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践过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应包括:主板、创业板、柜台交易、区域产权交易等市场,各层次市场应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准人和监管机制,并健全各层次市场的对接和转板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民间对于改革的呼吁日益增多。然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关键。重塑"中国梦"价值观对于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从"中国梦"价值观的定义和历史变迁入手,通过对"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应在中国梦的价值观重塑中充当重要角色;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价值观重塑的根本力量;中国人的价值观确实需要重塑,但绝不是回到改革开放前的那种教条和禁锢之中去,而是要逐步建立新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很重要的民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改善民生的最重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民生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法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改善民生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把改善民生与加强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法治保障民生,民生促进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民生政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然而,在研究当前中国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容易把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相互混淆,因此,对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必然。当代民生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人民主体性的历史前提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问题,而生活政治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本主义体系范围内如何生活的问题,其理论逻辑起点、核心命题和理论逻辑归宿都具有自己特定的内容。究其原因,在于当代民生政治理论与生活政治理论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与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具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5.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建设实践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根本目标,是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民生发展时代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进入现代化的成熟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经历了30年的制度转型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两个30年,中国需要将国家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推进到民生发展时代。中国的民生发展时代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包括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改善和保障民生需要民生理论的指导。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的思想资源,阐述其当代价值,概括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并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演进脉络,将促进中国特色民生理论的发展。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检视研究的空白和不足,发现未来研究的生长点和创新点,引导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最近十余年间,民生新闻成为风行天下的传播现象。然而当下的新闻批评对此现象缺乏关注,甚至批评颇多。事实上,民生新闻之所以会"审俗",主要是因为民众中存在着本能的"审俗需要",才最终形成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所以,我们不仅要正视民生新闻的审俗现实,也需要尊重民众所拥有的审俗权力。  相似文献   

19.
从“消费者问题”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历史演进路径揭示了民生问题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要的立法指引效用.在民生法治的理念下,民生问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立法取向.“消费潜规则”是当下我们探求新“消费者问题”的一个可靠窗口.消费潜规则折射出在消费类型、消费领域以及权责归属三个方面民生问题的新情况与新形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立足于对新民生问题的回应,强化弱者保护的立法理念,厘清旧问题、破解新问题,但其发展的道路上仍面对诸多挑战.扩大消费者范围、重视消费者教育、健全消费者权益保障程序和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民生项目建设具有增加居民消费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在我国,大力进行民生项目建设已成社会各界共识。我国的民生建设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人均收入越高,财政收入也越高,民生投入越多,民生项目建设虽然具有增加居民消费的功能,但在弥补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有限。要弥补民生财政投入的不足,发挥民生投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应利用开发性融资,为此,需要地方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建设、盈利诱导等措施办法促进开发性融资支持民生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