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宁 《天府新论》2018,(2):108-116
对指导性案例的参照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一种介于法律与案例之间的“中间状态”。最高人民法院的初衷显然希望指导性案例的效力能够超越个案,对同一类型的案件都具有参照效力。然而,指导性案例的实际参照情况却难以尽如人意,这一方面跟指导性案例本身的内在缺陷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制度结构和外部环境对指导性案例的掣肘。目前来看,中国的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的法官还没有使用指导性案例进行法律推理和做出判决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案例指导制度是回应司法现实的产物,指导性案例具有弥补成文法不足、保障法律统一适用及促进法律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的作用与功能,需要合理区分其创制主体与发布主体,明确规范其"指导效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不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而是合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实现民主立法与法官造法相结合、走向融合理性与经验的法治之路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洪用 《天府新论》2024,(1):95-102
指导性案例实质上属于解释法律的一种形式,其生成与运用的目的是统一裁判规则,实现类案同判。当前其适用率偏低且适用范围狭窄,准确参照适用方法存在缺失,案例规模和质量差距明显,法检“两院”案例协作共治不足。缺乏权威性法源地位是指导性案例实践遇冷的病因。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在静态规范和动态适用中,重构对中国案例指导的本土理解。应明确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具有同等效力,健全案例协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明确案例筛选标准和质量评判依据,规范格式体例、发布载体和检索平台,强化类案识别和案例援用技能,重构指导效果动态监测与规范清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侵权责任法》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实施,虽然该法的内容、体系较为完善,但在具体操作时针对纷繁复杂的侵权案件仍然会时常遇到如何准确适用的现实问题,为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该法的解释应该置于重要的位置,需要借助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反面解释、限缩和扩张解释、历史解释等各种法律解释方法来对该法作出解释,以实现该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自2010年11月26日《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发布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公布三批12个指导性案例。案例指导制度的建构是司法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法院加强和创新审判业务指导方式、统一裁判尺度的重要方面。案例发布以来,受到了学界和实务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讨论热  相似文献   

6.
对于判例效力的研究,通常有说服力和拘束力之分,我国目前的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体现为一种独立的制度性"参照力"。受规范出发型裁判思维的影响,我国指导性案例具有参照效力的内容限于"裁判要点",并且多表现为裁判规则的提炼,但不能作为裁判规则加以引用,仅能作为裁判理由。指导性案例参照效力的有效发挥需要制度性和技术性机制的完善,包括法官激励与权利保障制度、当事人权利保障与律师责任制度、裁判文书说理技术、法律适用技术等。未来指导性案例向司法判例制度的发展,需要更多深入而有说服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既往行政审判实践的观察,可以看出最高人民法院6号指导案例有关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也属于听证范围的宣示只是一次波澜不惊的司法重申而已。该案的裁判理由显示,法院经由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方法的运用,对法定行政程序作出了扩张性解释,并提炼出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范围的判断标准。受司法机关的现实地位、法律解释技术的运用和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法定行政程序扩张性解释的推广适用尚存在诸多限度。对基层司法经验的及时总结和凝练,有助于为中国行政程序法法典化的实现探索新的生长路径。  相似文献   

8.
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办理同类问题时应当参照的执纪执法标准。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在实践中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参照,有利于实现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制度及时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保证执纪执法标准明确统一、实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下业务指导、弥补执纪执规解释之缺位、促进党内法规的完善和修订的目的。但当前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仅有基于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体制所形成的事实上的效力而无规范上的效力,这一效力定位可能导致其在纪检监察实践中遭到忽视。为使得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产生约束力,应当以党内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的制度形式赋予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以类党内法规的规范效力。  相似文献   

9.
指导性案例社会推荐模式展示出最高法院的"民主化"姿态。由于指导性案例具有公共政策形成功能,契合了最高法院作为政治机构的需要,因此这一"民主化"动向应予以肯定,同时,指导性案例作为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的专业性司法机制,其社会推荐模式也不应在"民主化"上践行过远。就当下而言,社会推荐模式呈现出几乎被虚置的困境,这主要是受社会认知度、裁判文书公共度、指导性案例的效力和数量、推荐的层级性、决策程序的回应机制以及技术性保障机制等因素制约。此外,从比较法视角来看,案例指导制度常态运行后,社会推荐模式的功能发挥也可能会因社会主体的不同心理期待及能力产生畸变。为促进指导性案例社会推荐模式的有效运作,需要制度规范展开进一步的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国法学期刊《新法学周刊》中收录的联邦法院判例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近距离了解德国的判例汇编技术及制作理论。通过分析德国判例中标题、引导语和裁判理由的形式和特点,探究判例各部分在判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用,重点研究判例中对法官断案乃至实体法发生实质影响力的部分。并以此为切入点,将德国判例与我国指导性案例进行比较法上的研究,进而提出我国在发展指导性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注重强化题目的形式功用,改变原有的以当事人名称命名指导性案例的做法;另一方面应当明确裁判要点的功能定位,将裁判要点仅仅作为对案件信息的提示,从而保证判决理由在指导性案例中的作用不被裁判要点所消解。  相似文献   

11.
案例指导制度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律适用机制,其主旨在于统一法律适用,指导性体现在判决理由的说明,优势在于其实务性和开放性。案例指导制度很好地克服了抽象司法解释的诸多不足,是对具体法律适用解释价值的体现和认可。该制度对于提高裁判文书的论证说理性和法官解释法律的能力有着操作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常丰 《北方论丛》2005,(3):154-156
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法律解释体制必须能够适当容纳法律解释的创造新规则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能容纳这种创造新规则功能,因此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3.
区域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责在于集中解决教师发展的共性问题,整体提升区域教师教学水平。区域性教师学习的指导类型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日常教科研、校本教研和片区活动等指导方式;其过程包括制订明确的指导目标、设计系统的内容体系、选择适切的指导方法、进行及时的反馈与指导等四个环节。做好区域性教学指导需要指导者贴近学校实践,加强指导的针对性;采用适当的指导方式,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注重指导后的跟踪,强化反馈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郭琳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24-125
本文探讨宴会口译的特点和宴会口译中菜肴的翻译,以寻求培养译员宴会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Definitionof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isacommunicationbehavior,whichtransfersonelanguageintoanotherthroughoralmeansin ordertoovercomethelanguagebarrierandexchangein formationsmoothly.Thusitisausefulvehiclethathu manbeingsrelyonintermofcross languageandcross culturalbehaviors. Meanwhileitdoesnotmechanicallyandpassivelytransferthesourcelanguageintothetargetlanguage,but actsactivelyandsomehowcreativelywiththeultimateaimofcommunicatingtheinformationquicklyandaccurately. Soitisnecessarytoput…  相似文献   

16.
张弘  张刚 《学术探索》2007,(2):15-23
我国的行政解释体制是法律解释体制的一部分,既具有法律解释体制的一般特点,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目前,我国行政解释在体制上矛盾重重,在理论研究上裹足不前,致使行政解释的命运岌岌可危。完善和改造行政解释已势在必行,未来行政解释的发展应该分两步走:一、近期目标是完善现行行政解释体制;二、远期目标是运用先进理论重构行政解释,改造行政解释。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传统派解释在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修正派兴起,他们对法国大革命的传统史学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那么修正派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到底颠覆了传统派的哪些方面呢?发生这种范式转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修辞的目的和修辞的核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化设计言语以更好、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它具有层次性。合目的原则是修辞的核心原则,它包含四个次准则:修辞话语的内容必须适切交际目的;修辞话语的形式必须适切交际目的;修辞话语能增加表达的美感度与力度;修辞话语在接受对象那里有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纪委书记王华元主编的《廉正箴言》,内容十分丰富,意蕴尤其深邃。读之,感慨良多。我们的国家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纵观我国历史,历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传统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对民族的性格、心理和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凝聚人心、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多年而生生不息,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这一科学论断的最好印证。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虚幻人物 ,其作用在于表现作品的警梦、警世主旨。设置虚幻人物的写法 ,是《红楼梦》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