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火崇拜习俗中的象征与禁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崇拜和禁忌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均由事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所决定。在萨满教的多神信仰体系中,火承载着诸多的象征意象:火是光明、圣洁之神,是家庭的保护神,可为人们带来福祉;同时,火又具有难以驯服和不可控制的魔力,冒犯火神则会招致惩罚。在蒙古人的生活习俗中围绕火盆、炉灶等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从中可以看到萨满教对蒙古族传统文化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火是自然与文化的接触点,这一特殊性使其在各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不同特质的民族文化中火具有不同蕴涵的同时,还表现出诸多的共性。通过对蒙古族与日本习俗中火的象征家族、作为媒介以及祓除功能的分析,阐明其中蕴涵的火的文化共性。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有崇拜树木、崇拜牲畜、崇拜土壤、崇拜水的习俗,其习俗中处处贯穿着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传承维吾尔族文化习俗,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新疆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田野资料为基础,论述了鄂伦春火文化的变迁,指出鄂伦春的火文化,不仅是记录在书上的传统崇火习俗,也包括现代生活中对待火、处理火的完整内容,以主动的态度防火,保护森林是鄂伦春人新的火文化,是其火文化变迁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酉水流域是包括土家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长期共存的重要地区之一,白虎崇拜及习俗从古到今都是有代表性的文化因素,至今犹存,这有深刻的历史、民族、文化等根源.渝东南酉水流域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其民间文学中的白虎神信仰及习俗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石头作为具有生殖力的象征,是很多原始民族古老的文化信仰,以石头作为母体、父体,石头生人的观念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朝鲜及日本文化中都大量存在,并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度各民族生殖崇拜观念和生育习俗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着重于与日本母石崇拜文化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祭火习俗是蒙古族流传了千余年的古老习俗,从原始的萨满教到红帽派喇嘛教,再到格鲁派喇嘛教的盛行,祭火习俗原封不动地流传到了今天,至今还在发挥着它的功能,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探寻它的源流和内涵,以及在现代语境下它如何适应民众生活,调适自身.本文选取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为调查点是因为赤峰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和阴山的中间地带,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文化的交界处.习俗上略受汉文化影响,也正经受着现代化的冲击.这也为祭火习俗的变迁提供了客观的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四川布依族的基本情况,着重论述四川布依族稻作文化习俗,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信仰崇拜、婚丧习俗、节日、禁忌等等.文章认为,布依族稻作文化是适应我国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民族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南方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2012年9月27日,汉源县藏族同胞在汉源湖边的火敞坝举行还山鸡仪式。还山鸡节是大渡河流域尔苏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过节。活动主旨是感谢先祖,感恩山神。用白公鸡祭祀先祖和山神,感谢先祖和山神、土地神保佑尔苏藏族人民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齐旺。还山鸡仪式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敬畏大自然,崇尚先祖、山神崇拜的文化传统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习俗。还山鸡节是尔苏藏族人民远古时期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的文化遗存。现在的还山鸡节逐渐淡化了民间信仰,增强了尔苏藏族文化内涵,以“活化石”形态反映了尔苏藏族人民尊重大自然,注重环保、注重生态平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该文采取实地考察、访谈、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的方法,以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及云南的土著民族佤族和德昂族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各民族对森林的依赖、利用与保护,继承、发扬、变革传统文化习俗等3个方面,对其与森林资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彝族、佤族、德昂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对森林资源具有多方面影响;②某些传统文化习俗在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探讨山区少数民族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时,应正确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关系,并关注社会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认为民族竹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民族竹精神文化主要由竹崇拜(竹图腾崇拜、竹生育崇拜、竹祖先崇拜、竹自然神灵崇拜、竹巫术崇拜)、竹民俗(竹婚俗、竹丧俗、竹节日习俗)、竹歌舞、种竹护竹习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2.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生动栽体,它不仅是各民族外在的显著标志及其生活习俗、心理素质、审美观的体现,更是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画册。由甘肃东乡、保安、裕固三个特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习俗特征的一些对比分析,可以透视出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挖掘、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可以使其成为新的民旋经济增长点,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蛋俗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蛋俗起源于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宇宙卵崇拜,主要表现在婚仪及生育习俗中,对土家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过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节日习俗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统信仰,亦体现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七夕”,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一个有着鲜明特色和文化传统的民俗节日。它描绘着中日文化交流的轨迹,也反映了中日两国各自的传统信仰、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七夕”节日习俗的基本形态及其衍生过程的考察与分析,探讨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传承接受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6.
祭"竜林"是普洱江城花腰傣的传统习俗,其中体现了花腰傣感悟自然、崇敬神灵的民族特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在保持其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关键作用.普洱花腰傣祭"竜林"习俗是展现花腰傣音乐、舞蹈、民间习俗、民间崇拜等文化传统的舞台,是研究花腰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习俗是社会发展中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礼节、风俗等的总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语言文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华民族与俄罗斯存在差异。中国与独联体各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中,为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首先应充分了解对方的民族习俗与中国的差异与融合。对在日常俄语教学中出现的汉俄民族文化习俗差异与融合进行阐释与对比分析。学习、了解并掌握中俄民族习俗知识,提高国际文化交流水平和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大学俄语兴趣,培养文化差异意识,为其今后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马来西亚客家人崇拜习俗(主要是祖先崇拜和一般地方神明崇拜)的特点。祖先崇拜及地方神明崇拜,在中国历来具有鲜明血缘性与地缘性特征。但马来西亚客民的崇拜习俗既存在以保持宗亲、方言集团为核心的传统崇拜方式,又出现了以开放心态接纳其他方言集团进入自身的祭祀圈;或自身被他方言集团接纳从而进入他方言集团祭祀圈的崇拜“变异”形式。这是中国客家传统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一种进步与发展。马来西亚客民信仰习俗的“变异”主要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客民为求生存和改善生活环境,必须走出血缘、地缘的局限,才能汇集力量,共谋福利,从而为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日本军队的天皇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军队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凶悍顽强,支撑这支不义之师的巨大精神支柱是天皇崇拜。天皇崇拜的形成与天皇作为军队政治和精神领袖的特殊地位、传统的武士文化的特质及对军人进行的崇拜天皇的奴化教育等诸多因素密不可分。这种天皇崇拜意识的张扬最终酿成了近代日本巨大的民族悲剧,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战后历史观。  相似文献   

20.
广告、商标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商标文化是依附于主体文化的亚文化,它以主体文化为基础,又丰富和拓展了主体文化的内涵,因此它必然带着主体文化的深刻印记。广告、商标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它蕴藏着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产品商标、制作广告时都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文化差异,如价值观念、语言环境、民族习俗、宗教禁忌、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政治历史传统等,否则广告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商品销售也会因此受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