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历史与现实启示我们,用人贵在用人之长。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将人才之长与人才之岗、人才之长与人才之需、人才之长与社会之需有机结合起来,方能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在经部分类方面,吸收前代目录学著作之长,结合学术思潮发展的状况及图书存目之数量,突破前人经部目录分类之藩篱,取得前代未有之成就。陈振孙不仅为目录学家,亦是造诣精深之经学家,然其经学著作早已散佚,唯从《直斋书录解题》中窥见其经学主张。陈振孙治经注重源流,明辨真伪,推崇创新,引援精博,反对繁碎穿凿之说,亦反佛、老之异说。在特定之时代与学术立场之下,表现出崇朱贬王之思想倾向。陈振孙经学思想,融汇汉、宋,表现于既重视训诂小学,又注重文献辨伪,实则博采两学之长,开宋代后期学术风气之取向。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中国明清时期的传统教育是排斥科学技术教育的。 1 840年的鸦片战争的大炮打响以后 ,最先提出“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人士 ,通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实践 ,提出了“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思想。魏源在《圣武记》中 ,呼吁“师外洋之长技” ,“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富国强兵不在一举乎 !”① 他以俄国彼得大帝的例子 ,进一步阐明了他的这一主张。他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三》中说 :“西史言 :俄罗斯之比达王 ,聪明奇杰。因国中技艺不如西洋 ,微行游于他国船厂火器局 ,学习工艺 ,反国…  相似文献   

4.
刘欢 《今日南国》2014,(12):44-44
“张大千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单枪匹马高举中国文化大旗,在海外为中国文化打天下,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画展之多,出版之众,影响之大,贡献之伟,古今中外也鲜有人能与他比拟。”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永翘如是说。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等院校"鲶鱼效应"人才管理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提出了"鲶鱼效应"人才管理模式,并从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作者认为,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需"定"引";要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在引进人才的形式和时间上,量身定做自己的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人才动态管理,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钱伟长先生认为 :人才应该德才兼备 ,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人才要能满足社会之需 ,我们要培养宽基础、高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在于教师 ,要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推进教学改革 ,不仅传授知识 ,训练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科举考试是一项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制度,它考选的是儒家绅士和官员人才,维系着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转.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执政者的因循守旧,科举考试的重道轻技、重文轻武逐渐暴露出其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单一性和滞后性,不能适应社会日益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最终被当作阻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障碍而废除.当代考试与科举考试有着渊源继承关系,扬考试之长避考试之短应以科举考试为鉴.  相似文献   

8.
世界杯预选赛,其耗时之长,波及范围之广,没有其他单项体育运动可与之比肩。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从2011年6月15日率先开战,到2013年11月21日结束,耗时整整890天!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气韵与“传神”是两个不同范畴。比较之下,有神明之美与神动之美之别、虚静与感应之别、超迈与力遒之别。在谢赫的“六法”中,还隐含着重神略形的“物感说”与推崇形似的“写物说”的对峙及共处。气韵以“传神”作解这桩千年公案的成因,在于气韵于“余意”有所欠缺,而这却是“传神”之长。  相似文献   

10.
雕鹰     
牟家和 《社区》2013,(2):47-47
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做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很难逃脱它的捕捉。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社会与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能不能拥有人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政之兴衰和国之存亡。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识才”、“容才”,用自己的德才吸引和感召人才,并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上有超常的胆识、能力和艺术,能因事设岗、因岗择人、量才录用,做到用人之长必能容人之短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1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实现七个转变。在人才标准上,必须从唯"学历、职称"向重"能力、业绩"转变;在人才选拔上,必须从"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在人才使用上,必须从"追求完美"向"扬长避短"转变;在人才流动上,必须从"刚性化"向"柔性化"转变;在人才聚集上,必须从"引进人才"向"追随人才"转变;在人才环境上,必须从"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向"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转变;在人才培养上,必须从"一次性培养"向"终生培养"转变。  相似文献   

13.
人才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大重要发展战略,体现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对人才发展的高要求。我国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新局面。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各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国鼓励多方式引才并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给予引进人才多方面的优惠待遇,以满足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当下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各地区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大战"的势头从未减弱。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不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力资源远不如东部地区,人才的刚性引进方面劣势明显,要想弥补其在东西部人才争夺中的不足,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引才方式,将柔性引才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柔性引才的价值诉求看,实行柔性引才是发达国家解决人才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柔性引才方式对西部地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但人才引进难、集聚效应差;人才国际竞争、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西部地区刚性拥有充足的人才越来越困难;柔性引才是国内外解决人才问题的普遍方法,尤其值得西部地区学习。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在人才的柔性引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柔性引才的基础条件薄弱;刚性引才惯性突出、柔性引才意识明显不足;国内外人才管控力度强,人才柔性引进空间小;"柔性新人"与"单位旧人"存在矛盾。为此,西部柔性引才需要加强以下路向研究与实践:一要创新人才观念,增强柔性引才意识;二要进一步优化引才政策,拓展柔性引才空间;三要挖掘西部资源,丰富柔性引才方式;四要借助互联网,打造"互联网+"智慧型人才柔性引进新模式;五要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打造柔性引才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广告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科技与媒介,对广告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体系进行个性化设计,是广告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广西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广西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之一 ,特别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根据目前广西经济发展和人才状况 ,必须走自己培养之路 ,充分利用各种人才培养的资源 ,造就符合广西区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需要大批农业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人才支撑.现有农业推广队伍中存在的人员过剩、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知识陈旧、年龄老化等问题已远不能满足需求数量急剧增加、需求结构日益多元、需求质量显著提高、人才需求效益稳步提升的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加大政府建设投入、科学合理地引导和使用人才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湖南省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7.
湖北民族学院是中国13所民族院校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末为顺应自身的变革以及高等教育内外部系统的发展趋势,开始集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学校坚持稳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道路,“十一五”期间提出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构建了培养框架。学校需进一步借鉴其他高校的优良改革成果,并且加强实践创新教学平台、通识教育体系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建设,构建高质量、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通过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改革学生考核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控等途径,以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从而有效地提高艺术...  相似文献   

19.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大军。最近,辽宁省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加速人才振兴,特别是科技人才振兴摆上了重要日程。对于这一战略,有关方面已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在战略驱动力问题方面似乎不太清晰。如果辽宁科技人才战略驱动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其将影响整个战略的实施效果,甚至成败。  相似文献   

20.
党管人才原则是高校人才强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思想,是确保高校人才工作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委应厘清职能、合理定位、强化领导,通过人才工作观念的更新和人才工作体制与机制的完善以及和谐的人才环境的营造,使高校人才工作满足高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