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甘肃女性就业关键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女性的就业状况与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描述其相关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甘肃省女性就业状况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残疾女性就业灵活度较低、就业技能含量和薪资水平也不高.影响农村残疾女性就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自身素质、传统性别观念以及法律政策的落实等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角色介入以及方法介入,能够为促进农村残疾女性的就业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战打开新思路.社会工作者在促进农村残疾女性就业过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介入包括政府购买服务、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以及招募义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方法能够从残疾女性个体和群体的需求出发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江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相关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江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阐述了江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当前状况和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和充分开发江西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五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海涯 《兰州学刊》2010,(12):221-224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只有真正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对加速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立足于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及流动状况地深入分析,阐述了制约平凉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霞 《兰州学刊》2009,(7):106-108
就业性别歧视是性别歧视的重要表现方面。职场的性别歧视原因很多,主要与社会性别角色相关。文化、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环境塑造的女性社会角色影响了女性在职业生涯各个阶段的发展,想要彻底扭转就业性别歧视,需要从女性社会角色重塑入手。  相似文献   

6.
由村民意识向市民意识的转变,是村民逐步融入城镇化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农村社会顺利完成向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权利意识、独立精神、参政意识以及社会奉献精神,是构成市民意识的基础。本文以城镇化进程中的天津市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从生活状态的变化分析其市民意识的形成过程,探求市民意识建立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发现:1.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与老人同住家庭不多的现象;2.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与女性就业状况、创业意识及参政意识等方面存在关联性;3.普法宣传讲座在提升农村女性法律意识水平层面有显著成效;4.充实完善的养老制度的建立,可以减轻女性负担,对未来农村女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年均有效工时作为考察劳动力利用程度的基本计量单位,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对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农村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状况及其对农民家庭收入,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劳动力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家庭关系,社区刑事犯罪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文化程度、性别与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区域农村社区存在着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平原、丘陵、山区具有明显的差异;劳动力不充分就业程度与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负相关;不充分就业是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经济驱动力;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与其家庭、婚姻关系稳定与否无关,对农村社区的刑事犯罪亦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指标的理论构架和依据 女性就业状况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标志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的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因为从这一综合指标可以看出社会对女性的态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女性自身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女性就业的时机、规模、层次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亦与社会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由于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使适合女性的岗位受到了限制。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的需求,为广大妇女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适合女性生理、心理特点的新型行业,拓宽了妇女就业渠道,对促进妇女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说明,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在改革中得到提高,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老龄化研究:趋势、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程度并不相同,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迁移就业,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和家庭保障模式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加快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合理制度,增加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非农就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贫困减少,但总体来说通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等途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减贫,因此有效的农村非农就业政策对农村贫困减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非农就业经历了自由迁徙、严格受控、控制与鼓励并存到公平迁徙等政策,其发展受政策影响经历了时快时慢的过程。目前由于非农就业政策的从属性、非农就业群体利益表达的缺失性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集权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非农就业还存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政策性障碍。因此,必须将非农就业纳入国家政策议程,从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层面推动非农就业发展,以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变化导致了贵族嫡庶妻等级婚制的变化。其一,各国国君先后称王,国君称号的变化导致嫡庶妻等级婚制名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君嫡妻由夫人改称王后;其二,宗法制、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了嫡庶妻等级婚制功能的变化,除嫡长子继续承袭王位外,余子一般不能再分到封邑,失去了原来的大宗地位,既不能“有采以处其子孙”,也不能再世卿世禄了。其三,官僚制度的建立使嫡庶妻等级婚制也呈现出爵制、品级的官僚化特征,以秦国最显著。其四,以官僚制度、郡县制度为核心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王权的加强使列国出现太后摄政现象。  相似文献   

18.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9.
在 跨 国宪 政 的 比 较 研 究 中 ,存 在 着 两 个 必 须 克 服 的 障 碍 :一 、把 美 国 标 准 绝 对 化 ,而 忽 视 其 他 国 家 的 历史社 会 环境 、法 律背 景 和其 他替 代问 题 解决 方案 的 直接 影响 和 可能 的副 作 用。 二、假定 每 个文 化 体 系 是如 此 唯 一 ,并与世 界 共同 体截 然 不同 ,以 致认 为科 学 家所 发现 的 它们 之间 的 任何 相似 性 都显 得毫 无 意义 。 对于 比 较 政 治学 者 们 来说,他们 的 关键 问题 就 是在 比较 研究 中 如何 平衡 共 性与 特性 ,认 识 清楚 在哪 个 层次 上具 有 共性 ,哪 个 层 次 上具 有 特 殊性,并且 必 须时 时提 醒 自己 ,什 么样 的宪 政 体制 最符 合 特定 社会 的 需要 。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过程与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与深化过程是一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有五个重要的里程碑,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会议公报,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决定》,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十四大和十四大报告、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决定》,十五大及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