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讨论田汉早期剧作的人物塑造时,必须说明,我们讨论的仅仅是田汉早期剧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这是因为知识分子是田汉早期剧作中最主要的表观对象,同时,田汉在早期剧作中还时常把非知识分子的人物加以知识分子化。田汉是主观色彩极浓的剧作家,因此,我们对这组知识者形象的考察将以田汉独特的个性气质和他二十年代特定的精神风貌为起点,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展开:人物对田汉个性气质的展示——抒情化,人物对一代知识者命运和追求的再现——类型化,人物思想行为的彼此参照——雷同化。  相似文献   

2.
曹禺以其戏剧语言的抒情性构筑着他剧作诗的大厦。在心理语言和抒情独白中渗透人物的所思所感;在意境的营造之中渲染抒情气氛;调动多重语言技法增强剧作的诗意之美,是他戏剧语言抒情性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与田汉是20世纪中国剧坛浪漫抒情剧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剧作在表现女性抗争,谱写文化名人赞歌,塑造宫庭女性形象方面存在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田汉喜欢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进行创作,这使他1920年代的剧作表现出很强的直喻性,从他的处女作《梵蛾磷与蔷薇》到后来的《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南归》等剧作中,我们能看出田汉和他的苦难的主人公之间的密切贴合。田汉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艺术和爱情进行了自喻化的书写,传达出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普遍具有的孤独和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5.
田汉早期剧作深染西方近代新浪漫主义感伤唯美格调,但中国古典戏曲及其理论对田汉的影响更为内在。田汉与传统戏曲及艺人有深厚渊源,其早期剧作深得剧作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用意象营造意境、以淡化情节连缀剧作审美主体的心灵写意性,形成田汉早期剧作浓重的"诗情化"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田汉体风格"大体上是指"波希米亚式流浪、漂泊的罗曼司"。无论是剧本的构思特色、主体风格还是具体的创作手段,田汉后期剧作的巅峰之作《关汉卿》都典型地体现了田汉体戏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牛鸿英 《南都学坛》2003,23(2):69-71
早期田汉对“新浪漫主义”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眷顾,但通常人们都把田汉早期的戏剧划分到浪漫主义的范畴之内。他早期剧作中“灵与肉冲突”所造成的主人公内心激烈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象征化的艺术手法、相对主义的思想观念等等都显露出了一种强烈的现代主义倾向。用现代主义的眼光审视田汉早期的剧作既能深入到它的内质,又能为研究中国话剧早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戏剧语言主要是人物对话。精彩的人物语言必须确切地传达人物的心灵。可是,灵魂深处的心理活动却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家》的第二幕,瑞珏眼见觉新和梅芬离别时十分痛苦,诚挚地对梅芬说:“我恨不得把什么都给了你,只要你能快活一点,他……(恧然)他也能快活一点。”梅芬误解了她的话,说自己马上要走,以后不会再来。瑞珏焦灼万分,苦于找不到恰当语言表白自己,绝望地说:“人的话真是不中用呀!”瑞珏说对了.要如实地表现戏剧人物的心灵,语言确是显得“不中用”。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漂泊是田汉早期剧作主题之一.田汉把生存体验、理性认知、存在关怀和超验领域的漂泊意识在<南归>中进行了巧妙表现.它不但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体验,而且揭示现代社会的一个永恒的生存主题:漂泊.  相似文献   

10.
《阿Q正传》标志了鲁迅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显示了鲁迅创造和运用艺术语言的卓异功力。它的叙述语言、描写语言、抒情议沦语言都很有创造性,表达效果都是令人惊服的。本文只谈谈它的人物语言的艺术。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的性格。写对话和引录人物语言,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有效的手段。鲁迅很善于写人物语言。他的小说,人物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少。  相似文献   

11.
过士行的剧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使传统在现代演绎中显出了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他剧作的单一与多元两个特点上.单一指的是视角、人物设置、对话方式和和人物命运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多元指的是过士行剧作内涵的多元化,主要包括人的嗜好、精神牢笼和人与自然的对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之一,其大部分剧作都反映了一种悲剧精神.首先,他的剧作中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其次,在他剧作中的悲剧人物都有一种命定的观念;再次,即使主人公也信奉命运,但他们乔身上仍有一种强烈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呈现强大艺术魅力,主要在主题表现上呈现出多声部共鸣的复调式,极大地增强了剧作的艺术魅力,另外,曹禺剧作的魅力还藏在他对人物的设置上用了两个妙招,一是巧用“不在场的在者”烘托气氛,二是将人物设置在一个“不可二选一”的两难境地,使人物处于一种爆炸的临界点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田汉,夏衍曾经评价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曹禺说:“田汉是伟大的戏剧诗人,他的平生劳绩是一部中国话剧发展史。”郭沫若则反复强调:“我要再说一遍,他是我们中国人民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而茅盾对田汉一生作了这样的定...  相似文献   

15.
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一位重要小说家,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是一部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唯美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思想命题相适应,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本文拟从叙事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阐释作者对当代文明与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老舍抗战剧作进行剖析。第一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是忠实于客观现实的创作尝试,讲求真实地再现生活。第二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人物塑造的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三部分论述老舍抗战剧作的重客观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老舍的抗战剧作为他在解放后的话剧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剧作,而《终局》是他个人最钟爱的一部剧作。两剧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出更多的是不同,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力作从背景、人物、语言等的比较分析,来阐释《终局》其实是《等待戈多》的继续和发展,贝克特通过越来越晦涩难懂、荒诞不经的剧作深化了主题,暴露无遗地展示了人类越来越悲惨的处境,让读者和观众在感受到巨大震撼力的同时,不得不对自我的生存现状和生存意义进行长久的、认真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万比洛夫是苏联著名剧作家,生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主要在当地从事戏剧创作。万比洛夫继承了契诃夫戏剧的传统,在自己的剧作中大量使用象征手法,从而使他的剧作充满了诗意。万比洛夫戏剧中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细节上的象征、人物上的象征、地域上的象征和语言上的象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最杰出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现代美国人精神上的失落感和幻灭感,这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意象符号在尤金·奥尼尔剧作中运用得很多,可以说是其剧作的显著的特征。大海和雾是其中常见的意象,它们起到了渲染戏剧的抒情意味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人生就像在茫茫雾海中行舟,谁也无法逃避迷雾。本文将从海、雾这两个经典意象出发,来分析阐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0.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