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132-138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邻避冲突的核心其实是公众的环境损害预期问题,而损害预期理性与否则取决于公众对自身享有合法环境权益的类型及相关权利边界的判断与认知。公众以健康为核心的环境权益诉求有明确的权利基础,应着力解决环境质量标准制度中健康内涵缺失的问题,并构建有效的司法救济通道,有效地回应公众的环境健康权利诉求。公众以精神层面需求为核心的环境权益在相关立法中并无明确对应的具体权利类型,应阐明环境权的法律基础并发挥司法裁量的能动作用,构建以公众精神层面需求为核心的环境权益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权的属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环境权的属性与人权、自然权利、道德权利、人格权和财产权有许多关联 ,但是并没有正确揭示环境权的属性 ,环境权本质上是一种习惯权利 ,研究环境权的属性对于明确环境权的主体、内容和保障方式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环境知情权的权利属性——以哈尔滨停水事件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停水事件凸显了在环境信息获取上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失衡。作为对环境行政权的一种制衡,我国亟待构建完善的环境知情权制度。环境知情权属于公民环境权的范畴,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环境权利。  相似文献   

4.
付健 《江汉论坛》2006,(6):134-136
作为环境资源法的法意基础,环境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权利,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论述环境权理论及其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的运用,并对原告资格的适度放宽、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诉讼费用的公平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环境权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揭开环境权的面纱:环境权的复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钢 《东南学术》2007,(3):136-142
中国大陆关于环境权的讨论已历经了25年.虽然学者们似乎观点迥异,但是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倾向,即"对号入座的理路".这种"对号入座的理路"在特定时空下确实具有合理性,但是在广阔的时空内就不再精准.本文试图整合各种关于环境权属性的观点,建构一种不同于"对号入座的理路"的"综合的理路".环境权应是由不同权利形态的权利组成的权利群,是由不同权利样式因素构成的权利束.当下中国环境立法应当确认公民的环境救济权,检察机关的环境公诉权和非政府环境组织请求行政救济和诉诸司法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环境知情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晓明 《齐鲁学刊》2008,(2):101-103
环境知情权是公众知悉和获取相关环境信息的权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随着环境危机的降临而产生的一项新兴权利,其在本质上是一种知情权,不属于环境权,也不等同于环境信息权。  相似文献   

7.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听证制度立法与实施缺陷有听证代表与主持人遴选、听证笔录的拘束力以及公众参与权的法律救济等,为构建与完善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听政制度,应当转变政府观念,提高公众环境参与和维权意识,完善环境公众参与权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8.
蒋亚娟 《理论界》2007,(2):159-160
厘清现行环境利益的分配格局,通过新的环境文化的培植和权利、义务的设计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环境权本身就是国家和公民进行环境利益分享的法律分配方式。环境权可以定义为公民享有环境利益公平分配的权利,分为公民全体环境权和公民个人环境权。公民全体环境权以国家公平分配环境权的义务相对应,而公民个人环境权与其他公民的尊重义务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业绩却不能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忽视了发展中的权利诉求,包括劳动者的权益与广大公众的环境权益,导致这种局面既由于资本的逻辑惯性和社会力量的缺失,更有政府失灵的因素,因此,政府必须从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认真对待权利,强化法律的有效性以推进社会公平与环境公正,引导全社会在通往法治的道路上实现劳动权与环境权.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同 ,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将环境权确定为法定权利。环境权的客体是环境 ,这就决定了权利的质和量的区别。正因为如此 ,西部地区的环境权才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民族性 ,自然景观与恶劣的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低生产能力并存 ,生存权对环境权行使的严重制约等。通过这些特点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解决生存权的过程中实现环境权 ,显然 ,这离不开其他地区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自然人环境权又是环境权体系中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环境权,对个体环境权的保护,是实现整体环境权的基础。自然人环境权包括实体性自然人环境权与程序性自然人环境权。实体性自然人环境权是一个由多种子权利构成的权利体系,它包括环境人格权、环境需求权、环境安全权、环境经济权和环境精神权,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法律上确认、保障实体性自然人环境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环境权理论都是从某个侧面或单个环境要素出发来阐释环境权利,试图用一元化的方法或基于某个环境要素的概念而周延地阐释环境权利的本质。事实上,构成良好环境权的要素是多元的,包括主体要素、行为要素、标的要素和制度环境要素,这四大要素体现了良好环境权的基本含义、性质、功能和价值。良好环境权不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环境请求权等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环境事务的权利以及表达和实现政治利益诉求的权利,也不包括可以进入市场的环境资源使用权。良好环境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其必须以履行环境义务的方式来实现环境权,其履行环境义务的广度和强度与其实现良好环境权、获得环境利益的行为的自由程度成正比。我国立法应当以环境义务为核心来设计良好环境权,进而形成以义务为本位的环境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权益的不公更多地是由发展差距所引致的。我国环境权益的不公和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三元经济结构的特殊阶段、市场失灵与市场机制的环境非正义、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困境等因素密不可分。我国应以产业多样化发展和强化欠发达地区环境投资支持、实施城乡环境统筹、采取多种产业规制方式和司法救助措施、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各种途径解决环境权益的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4.
走出困境--对传统环境权学说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重的环境危机,人们提出环境权理论,并形成了基本人权说、财产权说、程序权说、人类权说等多种学说.但是以权利制约权利的构想不能够遏制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我们应当摈弃传统的方法和观点,以环境产权取代传统的环境权,这既是环境权的出路所在,也是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检察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权与行政权是我国宪法结构中两种重要的国家权力。检察权行使法律监督权,具有独立性,不受行政机关干涉;行政权行使执行法律的权力,具有辅助性与从属性。两种权力依据宪法和法律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按照程序分别行使,在特定事项的处理中相互配合,检察权监督行政权。决定两种权力分工、监督与配合关系的基础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检察权与行政权权力属性之差异、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及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其目的在于完成宪法任务,维护正义,保障人权。应在基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分析前提下,深化对检察权与行政权权力属性的认识,为实践中两种权力合乎宪法目的运行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刊编辑部认为,完善和发展行政检察制度,需要进一步丰富行政检察的内涵,适时制定行政检察法,明确行政检察的基本原则,适度拓展行政检察范围,合理选择行政检察方式,以及加强行政检察队伍建设。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本刊编辑部以《行政权和检察权关系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本着倡导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编辑部之立场。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目标理念,在于促进国家环境行政民主化,保障公民环境权,平衡公众环境利益诉求进而实现环境正义,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育环境领域的自主治理精神。以此为指导,通过全面创设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权利来源,健全公众环境立法参与、环境行政参与制度,创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环境刑事自诉制度,培育成熟的环保社会团体等途径,全面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共利益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征地法律制度对公众环境权的保护问题.作者认为,生态环境利益是公共利益的合理成分,法律应当保护公众的环境权.政府官员和企业在征地时忽视环境方面的损益分析,常常造成公众的环境权损失.防止这种损失的主要途径是公众对征地过程的参与,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是环境公益诉讼.在此基础上,作者就征地过程中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1)
行政权与司法权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权能,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会造成严重的司法地方化,司法地方化与司法权中央事权的属性相悖,有碍于国家法治的统一。我们建议通过跨行政区划设司法区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司法地方化。  相似文献   

19.
肖达瀚 《理论界》2009,(4):71-72
环境权是一项私权与公权性质相结合的新型权利,本文基于环境权的性质分析,结合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提出环境权双重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并建议我国应尽快确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实现环境权的双重性救济,建立良好的环境权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宪政的发展,人权意识的提高,宪法中有关权利范围扩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宪法中的基本权利范围应该得到补充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什么权利应该补充到基本法中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学者提出的众多权利中,环境权是个比较特殊的权利,应该说它是随着环境的恶化而逐步出现的一种新型人权,但在这个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时代它又显得格外重要.当今世界已经有许多国家把环境权写入宪法,而我国宪法对此却略显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