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欧洲中世纪,神学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中世纪的政治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神权政治哲学。中世纪的政治统治与宗教神学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从思想基础到内容主体都是唯心的、错误的,其影响是消极的.本文试图从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哲学的伦理基础、理论依据、从教会派和世俗派神权政治哲学的内容主张等方面,对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哲学作以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与科学——兼评欧洲中世纪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习惯于把从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一千年时间称为欧洲中世纪。这是一个神学大一统的时代,基督教不仅是欧洲社会统一的意识形态和统一的政治领导力量,而且也是统一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命运不仅要取决于基督教会对它的评价,而且科学的生存与发展也要依附于神学这个母体。  相似文献   

3.
从建国前后到反右运动之前的近10年间,程千帆在文学研究中明显地受到神学思维模式的影响,经历了一段勤奋而低效的研究时期.而在反右运动之后,在长期被迫劳动改造,难以正常进行学术研究的困境中,程千帆依据中国优秀文化学术传统的坚强支撑,破除了神学思维模式的束缚,在诗学方法上实现了从考据与批评相结合发展到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从形式逻辑发展到辩证法的质变,从而为"文革"后达到学术与教育事业的巅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换言之,千帆诗学在建国后发生的质变不是建国初期思想改造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直接成效,而是在反右运动以后否定极左政治,破除神学思维模式束缚的必然结果.从神学思维模式到辩证法这一转折是千帆诗学在建国后发生质变、达到更高境界的关键环节,其中的是非得失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基督教神学流派的特点是多样化、人文化、世俗化和政治化,但没有哪一种神学可以建立一统天下的局面。60年代以来神学的显著特点是:关注人性,面向世界,盼望未来,同情并支持被压迫民族摆脱殖民统治。这一神学包括不同的神学家和神学主张,既包含新教神学家,也包含天主教神学家,现在人们一般把它称之为“政治神学”60年代中期以来,“政治神学”的许多著作相继出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宗教研究学系主任凯伊编撰的《政治神学文选》,选辑了当前各种神学的有代表性的论文。这里我们选译了该书五个评解部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各派神学的梗概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经济发展、解放运动和黑人运动等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观点而构筑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其政治思想包含于神学体系之内.全面考察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就会发现民主、自由、法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内核,即人民有抵抗暴政的权利,法律和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应当参与政治;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精神自由;国家有实施法治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神学是现代美国文明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人们对科学与神学的关系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事实和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是一门科学,神学也是一门科学;科学与神学的关系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二者共存已成事实。美国物质文明是建立在科学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美国精神文明则是建立在神学不断延伸的基础之上的。要了解和理解美国文明,就要懂得神学在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施米特发表《政治神学》后,“政治神学”这个概念受到战后德国新一代理论家布鲁门伯格的“世俗化”挑战,并因此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公共话题.但是,新一代理论家并未看清施米特政治神学和“那种”政治神学的真正源头.通过梳理施米特和布鲁门伯格之间的通信和论战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并论析政治神学、施米特的政治神学和“那种”政治神学之间的隐秘关联,可知施米特政治神学的现代处境,呈现了政治神学家和政治哲人对于“神”的不同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尔文教是新兴资产阶级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图改变封建神学意识形态和政治组织结构 ,创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治组织的一种初步尝试。它发展了路德等新教理论 ,建立了一种政教合一、神权共和的国家 ,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在“宗教外衣”掩护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旗帜 ,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思想上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成为神学中的科目”。中世纪的西欧哲学又被称为经院哲学,它是9至15世纪产生于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会学院的一种基督教哲学。作为基督教哲学,经院哲学是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本质上就是神学。经院哲学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烦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它的理论都是关于基督教的论证。“经院哲学是为教会服务的,因为它承认、论证和捍卫教会的原则。”那么这种服务于教会的经院哲学对欧洲的天主教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洲中世纪的漫漫长夜中 ,基督教神学一统天下 ,理性和科学则处于婢女的地位。而文艺复兴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却使人们的眼界洞开 ,目光所及由神转向人 ,由天国转向人间 ,即从对上帝的盲目崇拜到对人和自然的理性思维 ,从对超验世界的建构到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文艺复兴运动无疑放射出科学求实精神的灿烂光辉。本文以科学的事实为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以及文艺复兴运动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最伟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以理性的利剑刺向封建制度的心脏——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它以理性的法官审视过去的一切,它以理性的画笔,绘制了资产阶级的理想蓝图。它影响了思想文化,也影响了政治制度;它影响了欧洲,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1300多年,中国神学发展的一大特征是其关注的重心从政治转向社会文化,再从社会文化转向教会。唐朝的景教关注统治者的宗教政策;元朝的也里可温教神学关注对政治结构的适应;明末清初的中国神学本身就是天主教传教士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的结果。此后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形势和社会文化问题。20世纪上半叶的后期,部分中国教会领袖开始把关注重心转向"灵命"培养和教会使命而使中国神学"走向教会"。中国神学未来的发展将会把关注的重心从教会转向社会文化,再转向政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主要从世俗主义与公民宗教的进路来理解霍布斯政治哲学与基督宗教的关系,但这两种理解不能从根本上解释为什么霍布斯称利维坦为“必死的上帝”。相反,我们必须在霍布斯基督教神学描绘的历史图景中理解利维坦之死。霍布斯本质上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学家,在他的理论图景中,宗教神学并非隶属世俗政治,世俗政治却是其神学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霍布斯对世俗政治与神学关系的处理难以实现他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代欧洲政治哲学转向标志的政治自由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对于"自然权利"问题的关注成为其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起点.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理论正是以自然权利为依据从人的角度来界说国家和政府的产生及其合法性.这可以说是近代政治哲学发展中从理论上或观念上摆脱神学一政治的最初努力.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至启蒙运动终结,欧洲进步文学是在对封建神学体系的不断否定中,显示出和不断完善着其人学精神内涵的。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一是14至17世纪,其文学基本精神主要是从厌恶神性排拒人性、神权否定人权等感性角度,展示了神学观念的不合理,从而用讴歌人的本能欲望和巨人风采与之抗衡。二是18世纪中叶前后,从理性角度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三是18世纪末前后,以德国作家歌德为代表,开始从思想体系高度对神学体系进行彻底清算。他在《浮士德》中,通过精湛的艺术构思,表现了与神学体系完全不同的对世界本原、运动规律以及发展过程的全新理解,从而建立了进步资产阶级较为完备的“人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学界通常采用理性的与神学的两条路径展开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理性的路径是主流的研究进路,试图从特定的某个理性概念入手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整体性的解读,而神学的路径则试图把霍布斯的政治哲学铺陈在神学框架之下,认为霍布斯政治思想中有着一套相对完整的神学政治方案。这两种看似截然对立的路径却彰显着如此的结论:霍布斯虽然设计了理性政治的方案,但他同时还存留着相当多的神学政治的内容。鉴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有着更为复杂的论证结构,故应兼采这两种研究路径以实现对霍布斯的整全式解读。  相似文献   

17.
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泛欧文化与思想解放运动。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旨,符合启蒙的基本概念与精神实质。在启蒙时间的厘定上,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就已经步入了明显而又深具自身特色的启蒙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得以生成,赖于英国此前业已形成的流动性社会分层结构、权力世俗化取向的政治传统、席卷欧洲的科学革命以及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等基本动因。  相似文献   

18.
在犹太人问题上马克思不是简单的否定鲍威尔的思想,而是采取扬弃的态度,马克思在对鲍威尔思想的扬弃中走向两个转变。鲍威尔的宗教批判思想揭露了基督教国家的本质,洞察到了犹太人的世俗本性。但鲍威尔把犹太人的解放问题归结为纯粹的宗教神学问题,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马克思则对市民社会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是一大进步,是人的解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但不能忽略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和虚伪性,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解放。马克思主张超越政治解放,把外化于人的关系复归于人本身实现人的解放,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标志着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正统儒生们对基督教神学的反应,实质上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的反映。神学上帝观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神学统治一切学术领域的历史文化传统,而理学天理论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非宗教特质;神权至上论反映了教会作为中世纪后期的欧洲政治生活中最强大的势力集团的现实,而君权独尊说则是中国先秦以降君权独尊、儒学一统格局的鲜明映照;基督教伦理的基本特征是把人的一切行为规范纳入人对上帝的关系中加以解释,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却是把人的行为规范纳入个人与宗法组织的关系中加以解释。这种差异,构成了宗教伦理与宗法伦理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地理大发现之后,天主教神学日益成为阻碍欧洲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桎梏。宗教改革,从宗教自身种下了与旧的天主教神学决裂的种子,它与人文主义一道,成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