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邓小平的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新社会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解答了“当代社会主义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当代新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既坚持又发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论述,在发展地位、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速度等方面,实现了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独具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他用自己的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发展标准和发展保证上提出并最后形成了"不争论"的新突破,"大胆闯"的新举措,"三步走"的新目标,"三个有利于"的新标准,"四个坚持"的新国策,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独具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观。他用自己的才能,集中全党的智慧,在发展理念、发展策略、发展战略、发展标准和发展保证上提出并最后形成了不争论的新突破,大胆闯的新举措,三步走的新目标,三个有利于的新标准,四个坚持的新国策,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他的政治发展观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法治国家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仅就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创新建设进行概要的分析,从而阐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创新建设是对邓小平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中的“核心”与“大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是在社会群体利益不断分化,价值需求多元化,甚至庸俗化的现实背景之下展开的。当人们已厌倦、摈弃了以往的权威主义、形式主义、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强行灌输或脱离人民群众的抽象教育之后,真正地面向大众、立足大众、依靠大众,根治社会腐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把“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与具有法治和民主意识的公民社会发展相结合才可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包括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今天,重新审视毛泽东的发展观,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发展观是在"文革"结束之初,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的背景下形成的,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有所发展,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深化、完善和补充;在邓小平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的前两步战略目标,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邓小平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首先应着眼于人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完全是为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只能紧紧依靠人民等三个方面 ,阐明了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赋予人们的深刻教训是 :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一成不变 ,而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实行必要的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原则为代价 ;必须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 ,并随时准备粉碎资本主义的“西化”、“分化”图谋 ;共产党要经受长时间执政的考验 ,就必须永葆自身的人民性和先进性。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早产儿”的观点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关于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当前我们要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结合起来,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努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与为人民服务没有内在联系,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与为人民服务 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提倡为人民服务,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 和消极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更要提倡”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 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要在全体人民中加以提倡;领导干部更要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做表率, 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好人民的“公仆”。  相似文献   

16.
余飘  翁扬 《南都学坛》2001,21(4):48-52
毛泽东对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把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标准。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阐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四、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五、探讨文艺特殊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点。邓小平的文艺论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深化和发展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认识。二、指明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三、进一步阐明了文艺必须与人民紧密相结合的理论。四、强化了描写社会主义新人的观点。五、突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基本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谐社会思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新情况下提出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实现和谐社会思想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本指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对于我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笔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新研究方法 ,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社会性等各层次本质进行了全新的探讨 ,揭示了社会主义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目的本质和终极本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是新时期我们党对当下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但是,当前西方和国内少数人却向中国民众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从具体内容、思想实质和目的动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普世价值"比较分析,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主体型学校管理”是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所决定,是管理科学演变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主体型学校管理”的特征:主体性、民主性、开放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