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对西部而言,城市化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因为城市化的本质是人口和企业在城市空间上集聚的过程,所以一切阻碍经济要素和人口流动和集聚的所有制度都阻碍着城市化进程。本文主要分析西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及其相关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可能方式和主要路径。一、制度非适宜性是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根本障碍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十分落后,有诸多表现,比如城市数量小、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实力弱,总…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备受重视。但是近年来,学生管理除了现行教育体制外,还受到社会环境和来自家庭教育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无法遵循学校纪律,加上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无疑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基于新形势新背景,本文简单主要从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自身三个方面介绍现行高校教育制度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理念、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培绪 《职业》2013,(29):54-54
中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和地方先后对中职教育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然而,目前农村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脱节,重理论、轻实践,毕业生对社会缺少实际价值等问题。因此,如何将农村中职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就业为导向,健全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机制,以切实提高就业率,根据社会需求来培养学生将是农村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同时还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纵观目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浙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就实际的教育状况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甚至是衡量与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尺.我们认为,个性化心理教育应该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应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完善并提升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本调查报告以陇南市武都区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的现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武都区农村教师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流动的方向单一,普遍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扶持偏远农村学校发展,制定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出深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强农村教育制度创新,来促进偏远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提出的平等意识、平等教育主张是其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对象论。"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启发诱导"的高超的教学艺术则构成其教育的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也有其深远而现实的意义。随着我国的发展速度加快,人口的正常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消费带动力。但是,由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机制体制的不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清晰以及新旧体制的不衔接等多方面原因,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工及其随迁子女快速进入城市,也给城市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压力、新挑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结合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理论进行研究的。孔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对当代教育不仅具有理论启发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我们要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借鉴,并利用这些价值资源和思想要素,继续启发我们不断进行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学习一般或较差,道德品质也较差,在"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创设一个"亲情"班集体,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体会到父母般的爱,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要有恒心和信心,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来努力,才能使他们能真正沐浴到"花季"的阳光,感受到"雨季"的滋润,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服务。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方式:治疗型学校社会工作是针对“问题学生”失常的心理和行为而开展的工作:变迁型学校社会工作是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剧烈变迁而开展的工作。包括生活辅导、学业辅导和就业辅导等:社区一学校型学校社会工作则把社会工作延伸到学校外的社区。包括联系学生家长、支持学校的政策、实现家校沟通、促进学校教育。对离校学生提供追踪服务。开展社区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儿童逐渐增多,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自我控制能力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个性、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基本条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是影响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界定的社会心理支撑,使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跨文化适应)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与社区适应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数量和质量都要低于城市少数民族学生:较之汉族,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程度更为明显,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入学机会的城乡分化甚于汉族群体。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内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分化状况及其成因发现,城乡教育机会的差异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其背后隐藏的是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性和现实性的分离。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受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最薄弱环节之一,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孙雷 《科学发展》2014,(5):60-68
上海深化农村改革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的"三类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着力保障农民的"三项权利":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和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着力盘活农村的"三块土地":农村承包土地、农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着力完善涉农的"三项制度":农产品价格形成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的"三项水平":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10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理论和政策背景,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土地、能源等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和浪费问题,也存在重城轻乡等突出社会问题;采用人口供需平衡的方法,分析评价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土地城市化的关系;对城市化加速理论进行剖析,认为我国当前工业化技术体系不适用于机器技术体系下城市化加速的经验规律,应该结合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走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议适当降低城市化发展目标与速度,纠正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偏向"和"以物为本"的做法,体现国家赋予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的重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郊区人口持续导入,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要求提高;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深化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郊区城市化进程加速,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亟待转变;新城和小城镇等城乡统筹载体建设有待加强。上海城乡统筹发展要牢牢把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成果共享化、发展权利平等化内涵,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互动发展,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为主攻方向,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加快新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土地管理、集体产权、社会管理制度改革为支撑,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优化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方式、优化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wom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in the Sudan.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n students who took the Sudanese Secondary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in 1991. Findings indicate that 9% of female students compared to 8% of male students took the exam and entered secondary schools. Females constituted a greater percentag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ever,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dmitt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in urban areas. In 1991, 9% of urban girls and only 6% of rural girls were admitt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The poorer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more negative attitudes toward women's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which results in less time spent studying and poorer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In 1989, only 24.5% of students at Khartoum University wer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n 1990, 27% came from rural areas. It is stated that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s should be amended to account for the rural inequalities. Continuation of imbalances is likely to lead to unbalance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Rural youth trail their non-rural counterparts in college enrollment and attainment, especially for degrees from selective schools; these gaps further spatial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Much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rural parents as impediments to rural college-going: many rural parents did not attend college, and their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for their children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urban parents. However,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rural students do head to college, even to selective schools,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parents' influence on their enrollment. This qualitative study focuses on rural parents without a bachelors degree, investigating the roles they play in their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enrollment at a private, selective liberal arts college and examining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is type of schoo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arent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ocial capital, supporting aspirations and enrollment. They also show that these parents see a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s a path to a remunerative and rewarding career, and, in supporting their children's college choice, they value factors—financial aid, proximity, and a welcoming school culture—that mitigate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moral boundaries separating home from college.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建立指标评估,发现武汉城乡一体化水平略高于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口、经济、生活和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别最为明显,融合程度最低,而城乡居民生活方面则融合程度较高,人口与文化融合度持平。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农民权益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当前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文章从法律制度层面、财政层面及组织体制层面分析了破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家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农村就业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家庭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最低工资价位和职业选择的影响显著。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就业意愿越高,大学生去农村的最低心理工资价位越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去农村更愿意选择从政。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城市化加速、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蚁族"成为了新兴弱势群体。该群体失落、挫败感强,容易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蚁族"问题,将其纳入社会援助范围,要对他们加强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同时,高校要加强对弱势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郭建忠 《职业时空》2013,(6):112-114
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知识论和技术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日渐衰微,哲学中的“生活世界”话语也就渗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新的方式来思考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教育离不开入的生活世界,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