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这一命题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学术界出现了大量以此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关纪新先生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以20世纪民族文学关系为重点,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凸显了作者独具特色的书写目的与创作价值.它是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深化与突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内容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1869—1936)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一生著作宏丰,举凡哲学、经学、小学、文学以至史学、佛学等无不涉及,初步估计有四百余万字。太炎先生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有《国故论衡(上卷)》、《文始》、《小学答问》、《新方言》等。他的《小学略说》有两篇,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前,收入《国故论衡》;另一篇是一九三五年十月在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上的演讲记录。这两篇《小学略说》集中体现了太炎先生的语言学思想。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自从汉代刘歆的《七略》标有“小学”的名称以后,“小学”作为学术专名在我国  相似文献   

3.
到目前为止,杨义已出版各类著作30余种,论文近300篇,其代 表性著作是不封顶的《杨义文存》。这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充分显示了杨义充沛的学术创造力和无尽的学术开拓性。纵观杨义的学术创造历程,始终体现出一贯的学术特征与文化姿态,即他自己所说:“依实学以求创新,积专家之学以达致通才,凭中国精魂而与当代世界对话”,还原、参照、贯通、创新,探索一种面向新世纪的人文学术的新学理。  相似文献   

4.
《时序》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五篇.“时序”就是时代顺序的意思,即按时代顺序论述各个时代文学演变发展的情况,说明时代的演变与文学发展的密切关系,是一篇探讨文学发展规律的专门论文,集中地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发展史观.关于文学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周代晚期的孟子曾有“知人论世”之说,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是从阅读的角度,探讨了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日,鲁迅先生曾来复旦发表演讲。这在他当天的日记中有所记载:“午蔡毓骢、马凡鸟来,邀往复旦大学演讲,午后去讲一小时。”翻八一年新版本《鲁迅全集》十四卷《日记》注释,见:“往复旦大学演讲,讲关于革命文学问题,讲稿佚。”(P.681)在第四卷《三闲集·序言》里又有一条有关此事的注释。鲁迅先生“十一月二日在复旦大学作题为《革命文学》的讲演,有萧立记录稿,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九日上海《新闻报·学海》。”(P.6)马蹄疾先生在他的《鲁迅演讲考》一书中还更进一步地说:“萧立在《鲁迅之所谓‘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红楼梦》研究学术争鸣述要(下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来是他早已提出的观点 ,这一次是从分析“凡例”的角度再论证。徐复观写了《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 ,以王世禄的笔名发表在香港《明报月刊》1 971年 1 1月第 72期上。徐文说潘重规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有问题 ,批评潘文引用材料断章取义。潘重规没有直接作答 ,而由香港中文大学《红楼梦》研究小组的汪立颖写了一篇《谁“停留在猜谜的阶段” ?———答〈由潘重规先生《红楼梦发端》略论学问的研究态度〉一文的作者》 ,发表于《明报月刊》1 972年第 74期。徐复观同意吴世昌、赵冈的观点 ,认为甲戌本在时间上反而在其…  相似文献   

7.
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命题与实践中,杨义对本土与西方、边缘与中心、书写与口传、汉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等多重关系的重新审视,显示出丰富的人类学内涵。这既是对当下中国文学研究中诸种缺失的自觉省察,也是对方兴未艾的文学人类学思潮的一种回应,在今后的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杨义所倡导的大文学观,使得中国文学研究在经历了百年失语之后,有了回归本土范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学依附于西方观念,而与本土的文学历史、精神资源产生了严重的错位,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强项、精髓在概念的舶来、转换过程中忽略、稀释了。杨义先生的《读书的启示》一书,就是在此种文学语境下,力图从文学与文化、文学与人类生存状态的宏大视野出发,重新描绘中国文学的历史地图,将纯文学观下被遮蔽的文化历史、情感体验、民族风俗、地理谱系等重新揭示出来,体现出了重写文学历史的学术自觉和研究高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诸子研究进展基础上,评析杨义先生的"诸子还原"四书(《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揭示出"诸子还原"系列著作所体现的生命维度、全息研究、还原研究方法,并指出杨义先生治学理念与研究方法对于文学、文化研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者或诗人词人,不应该是疏陋的文士,而应该是博览群书的通人。以研究文学为专门,同时对训话、哲学、史地、宗教、书画等都要涉猎,以专带博,以博辅专。知识局限于一隅,是无法做到‘圆该’与‘圆照’的……只有博览和精熟,才能综揽全局,微观与宏观结合,有所比较,发现问题,有所判断,有所突破。”这是钱钟联师在他的《自传》中所作的治学经验谈,也是他经常谆谆教导学生们的话语。我是1979年考取江苏师院(今苏州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的,师从钱先生治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三年的攻读中,我深切体会到先生的这些话语乃治学的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松浦友久先生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文学博士、当今日本国的著名学者、研究唐代诗词的专家.一九八○年八、九月间,松浦先生曾率领早稻田大学中国古典诗歌研究团来华,到上海、西安、成都、重庆,下三峡至武汉,对长江流域沿途有关古典诗歌的历史遗迹,作学术考察;同时也为他将续写的《唐诗旅行——长江篇》一书作准备.据松浦友久先生最近给我校中文系蔡义江副教授的来信得知,从今年四月底至五月上旬,松浦友久先生又将率唐诗旅行访华团,访问芜湖、当涂、南京、扬州等有关李白的历史遗址.《关于“越调诗”的若干问题》一文,最初曾在早稻田大学《国文学研究》第三十二集上发表,颇有见解.为此,蔡义江同志特请郁文源同志和刘承职同志将本文译出,并送交本刊编辑部.为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学术文化交流,现将松浦友久先生这篇著作的译文在此发表,以飨读者.本刊即将付印时,发现《词学》第一辑亦刊载有日本学者松浦友久关于“越调诗”论著的译文,译者中有刘承职的署名.据我刊此文译者之一刘承职同志说,他没有向《词学》投过稿.为免读者误会,特作说明.  相似文献   

12.
废名,原名冯文炳。《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杨义先生说他是中国现代第一个田园派小说家,北大唐沉教授称他是一位真正有特色的作家,而钱理群教授的博士吴晓东先生(现在北大任教)则称他为诗化小说的鼻祖。从二十年代的影响不大到后来的“第一个”和现在的“鼻祖”,说明废名的地位随着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在不断的上升。二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描写自己故乡农村和小城镇生活风貌的作家,被鲁迅称为乡土文学作者。在这一群作家中泰先艾“对我们展示了‘老远的贵州’的乡间习俗的冷酷”①,悲惨中流露着谴责和同情;许钦文描绘着…  相似文献   

13.
<正> 《通志》二百卷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是郑樵“会通”学术思想在史学编制上的最根本的反映,其中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而《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三篇又是他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通志·校仇略》是我国第一部目录学论著,虽然从书的名称看,此书是关于“校仇学”的,但它是目录学理论的专著,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目录学的原理和规则。在书中郑樵第一次明确了治学、图书、类例三者之间的关系,他写道:“学之不专者,为书之不明也;书之不明者,为类例之不分也。”又说,“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并通过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了目录学的任务,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类例既分,学术自明,以其先后本末具在”,“观其书可以知其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4.
九月二十七日,北京哲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我校哲学系馮友兰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孔子思想的报告,对关鋒、林聿时同志《論孔子》一文(載《哲学研究》第四期)的主耍論点提出了不同意見。馮先生肯定孔子是奴隶主貴族轉化来的地主阶級的思想代表,也可以說是向地主阶級轉化的奴隶主貴族的思想代表;他的自然观是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想是改良主义的。从这些总的前提出发,报告着重論述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报告第一部分是“作为一种道德的‘仁’”。馮先生指出,孔子的“仁”的主要內容就是“克己复  相似文献   

15.
熊铁基《汉代学术的历史地位》一文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认为先秦典籍在汉代流传,经过了汉人不同程度的整理,甚至改造。传世的“群经诸子”,主要是汉人的文本。汉王朝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儒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中国学术史上的“经学时代”。“经学时代”之形成,除了社会政治的“外因”,也有学术本身及发展的“内因”,汉代新的学术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实际源头。(日安摘)陈振国在《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发表《德国克虏伯与中国的抗战准备》一文认为,进入1930年,中国政府开始谋划国防,着手抗战的准备工作。趁此机会,…  相似文献   

16.
自从拙作《〈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提出《山中一夕话》(其原本题《开卷一笑》)编集者之一“笑笑先生”为屠隆,是《金瓶梅词话》作者的问题之后,海内外学界议论不一。徐州教育学院《文史论坛》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发表了张远芬同志的《笑笑先生何许人也》一文,同他前一篇否定屠隆说,撇开笑笑先生与屠隆、与《金瓶梅》之间关联的文章《也谈〈金瓶梅〉中的一诗一文》相比。此文也终于来讨论他们之间的“三段论”了。遗憾的是,他文章开头的引子就把我说的“生即先生”强断为“主观解释”。其实,稍知一点他  相似文献   

17.
黄侃先生生前没有编过辞书,但他对字典编写提出过一些意见。这些意见,在黄耀先师所整理的黄侃先生的遗著中时有所见。本文为读《字书编制法商榷》一文的扎记,偶尔也涉及此文以外的一些论述。一、在“学术闿明,文辞革进”的当代,字书的编制“诚不可缓”黄先生说:“自叔重《说文》以降,逮于清世字典、字书种类略已诠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辞书的编写也源远流长。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我国古代小学十家共四十五篇。在《说文》之前,就有《史籀篇》、《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凡将篇》、《急就篇》等字书,但  相似文献   

18.
第1期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通论》评述………………………………………余三定关于“学术”的几点思考……………………………………………………………………万齐洲也谈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现象——兼与刘长秋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今年九月二日,在首都北京的著名学者、专家举行顾随先生忌辰三十周年纪念会,以追念自己的老师,继承和发扬老师的人格风徽、学术成就、治学精神。同时,学者与专家提出今后要开展“顾学”研究。会后,《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晚报》都进行了报道。本刊为纪念我校已故教授顾随先生,特发表部分纪念文章和先生一篇说诗论著。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在主持"中国话语与中国学术系列笔谈·文学篇"(《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时,我曾特地写下了这样两句话:"有什么样的话语,就有什么样的本体.对于中国学术来说,则是有什么样的中国话语,就会生产出什么样的中国学术."进一步说,由于语境本身直接决定着话语的意义生成与显现,因而这个深层结构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往往决定着学术生产的最终结果.在任何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展开之前,能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也是评判其研究是否具有当代学术品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