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俗语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企及的。“二百五”、“马后炮”、“树倒猢狲散”、“丁是丁,卯是卯”、“一女不吃两家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此类俗语,国人可以随手举出一大串。很明显,这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俗语作为语汇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争的事实。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引用了不少俗语,只是其时尚无“俗语”这一名称,而是叫做“谚”、“鄙谚”、“鄙语”、“野语”、“民语”等。汉代文献中已出现“俗语”之称。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白话小说中,“俗语”的运用俯拾即是,而且出现了更口语化的“俗语”一词。…  相似文献   

2.
在清代藏学汉文文献中择取“土巴”、“(酉仓)”、“纵”、“铁力麻”等十一条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藏语词语,试作整理释义,以期为藏学文献的阅读与整理及语文辞书的编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清代笔记小说数量众多,其中的俗语词资料十分丰富,词语表达方式多样,存在同素逆序同义词这一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清代笔记小说中的俗语词材料,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辞书编纂及古籍校勘非常有用,这些都反映了清代笔记小说在汉语词汇史上的重要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词概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语词是基于网络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单位 ,它可以分为汉字词和非汉字符号两大类 ,非汉字符号又包括网络符号语、网络数语和网络字母词。本文主要对它们的产生及应用形式进行分析 ,揭示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 ,为科学地评价网络语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早在中国人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里 ,就有了动词“向”理论的萌芽—语词的“向”理论。语词的“向”包括起词 2、止词 2这些必有的支配成分与象静司词、转词这些可有的说明成分。语词所带的起词以外的名词性成分 ,《马氏文通》还曾尝试以“宾次”这一术语统概之。这种做法体现了马氏的一种句法思想—语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 ,除了可做主次的起词外 ,其他皆处“宾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现代方言和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禅宗语录中“打野汉”、“东壁打西壁”、“老骨”、“蓦头楔”几个方言俗语词。  相似文献   

7.
宋代笔记中保留了丰富的俗语词资料,但历来对此的研究多集中在词义考释等方面,对俗语词成词理据的系统研究相对欠缺.本文选取宋代笔记中的俗语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内部因素、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以及流传过程中的错解错用等方面,对关涉到俗语词成词理据的相关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有助于推进汉语语词的成词理据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于“步”“埠”是古汉语词还是古越语词争议颇多,结合古汉语文献、汉语方言、当今地名,试图探究“浦”“步”“埠”的词源,认为“浦”是古吴楚语方言词,与越语中表“渡口”“竹筏”的词以及“虚(墟)”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辞海》修订者提出辞书编纂规律是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稳定性和简明性的统一,并把政治性冠于“五性”之首。我们认为政治性不是编纂规律。辞书的编纂,主要包括收词,释义和举例(语文词一般要举例)三项工作。一般地说,这三项工作都不应当受政治观点的制约。语言词汇中的绝大多数词,象“牛、羊、口、刀、读、写、赤、橙、蓝、绿、一、二、三、四、斤、两、个、你、我、他、很、太、关于、为了、的、吗、了、呢”等等,没有任何政治色彩,无论收词还是释义,都不会受政治观点的制约。阶级习惯语,哲学、社会科学中某些包含政治概念或反映思想观念的词语,例如“拳匪、刮民党、共产党、国民党、阶级、国家、商品”等等,不同的阶级往往会有不同的理  相似文献   

10.
宗法制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周代社会制度运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一直是历代经学家和史家研究的重点。关于周代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学者已有很深入的探讨。但是"宗法"一词的出现晚至北宋,自周至宋这个长时段中,宗法制一直处于有实无名的状态。本文试对"宗法"语词出现背景和晚出原因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金双平 《兰州学刊》2012,(10):172-176
采用排比归纳、破除假借、考察词义构成及产生年代、分析内部结构等方法,对《四分律》中的"返"、"正尔"、"简集"、"牛迹水"等俗语词做了考释并加以探源,对大型辞书的释义有所补正,对汉语词汇史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三十年来委婉语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委婉语研究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基础上,指出委婉语研究的发展趋势,委婉语的研究在理论上要借助现代语言学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要借助数据库,注重实证和交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要注意跨方言、跨语言的对比研究,这样,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取得更多的成果.最后指出,当前有很多非委婉语,甚至是粗俗语,比如“屌丝”、“逼”族词和“靠、日、操、干”类及其非常丰富的变体形式,在网络和大众媒体的助力下,呈泛滥之势.需要多方面合力,才能扭转语言生态失衡态势,维护母语的纯洁、健康和尊严,建设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3.
动词中心说与动词“向”理论是现当代国内外比较活跃的一种句法观与方法论。人们或者以为 ,它萌芽于法国特思尼耶尔 195 9年的著作———《结构句法基础》 ;或者以为萌芽于吕叔湘先生 194 2年编著的《中国文法要略》。本文以为 ,它来源于中国的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在《马氏文通》里 ,起词、语词、表词、止词是用一套名称代表两套范畴。其中一套属于句法范畴 ,一套属于语义范畴。语义范畴里的起词 2、语词 2、表词 2、止词 2 ,反映了《马氏文通》的语词中心说。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法律辞书编纂与近代西方法学词语的引进及发展互为促进,二者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关系.考证“宪法”一词的翻译史与概念史,有助于揭示近代法律词语的生成与演化规律.清末民初的法律辞书作为近代法律语言的记录者,可真实客观地反映西方法律词语传入中国时的最初汉语形态,是研究近代法律词语形成、翻译与传播的理想脚本.  相似文献   

15.
语词意义的本质和逻辑结构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词的意义 (“词义”)是语词符号所承载的语言共同体关于对象的观念信息 ,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物性词义和物性照应性词义。语词 ,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 ,既有形式意义又有内容意义 ;本质上 ,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西方语言哲学关于词义本质的理解往往失之片面。词义由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三部分构成。概念义不等于“科学概念”或所谓的“概念 (词项 )的内涵”。意象义是一种基本义、理性义。在语用世界 ,概念义、意象义、色彩义在整个词义结构中的地位 (比重 )会因语词使用者、解释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先秦、明清和现代三个时段的语料来探究汉语“可能”、“必然”意义表达的发展。在《论》《孟》《老》《庄》里,“可得”(可能)的用例都能换成“可以”,并仅出现于否定句和反问句。“必”修饰动词,用于某些具体条件下,尚不表达“无条件”,它有时被夸张使用。“可得”和“必”都有明显的强调色彩。明清语料里,“可得”的表达依旧,“必然”已经发展成能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的词。先秦和明清语料中表必然的都比表或然的多一倍以上。时代越早,语言越情绪化。真的“可能”见于中古,但是长期不发展。现代爆炸式发展,与“必然”构成了一个对立统一的逻辑范畴,表达清楚的模态概念。现代语料的“可能”词频是“必然”的六倍多,反映人们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增强了。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汉语发展史上俗语词得到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历来的宋代词汇研究多偏重于对雅言的考释,俗语词的系统研究则相对欠缺.通过选取宋代新生称谓类俗语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成词特点及其词义演变原因进行集中分析和深入探讨,可知宋代新生称谓类俗语词的构词方式丰富,手段多样,新词新义的产生及变化是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洪润明  阎伟萍 《理论界》2023,(12):81-88
“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由巢峰为代表的辞书编纂前辈身上所体现的“辞海精神”说开去,寻绎辞书规划和辞书编纂学进展,辨析辞书强国建设路径,用创新担当的使命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缜密举措,培育原创精品,创造辞书理想未来。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语词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语词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根据构成手段的不同,网络语词可分为以下类型:旧词改造型、外来型、缩略型、数字型、图形符号型、字母数字兼用型、字母符号兼用型、字母数字汉字兼用型.  相似文献   

20.
跨越时空的不解情结———二晏词“痴情”、“惆怅”意绪论□黄南以令词为主要代表的宋初文学,是词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二晏词独占其鳌头。晏殊以“宰相词人”的雅隽与欧阳修同有“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之美誉,晏几道则以“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