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世说新语》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学术界多有研究,而对于其所反映的魏晋时期女性婚姻家庭生活则关注不够 本文通过对《世说新语》中女性的婚姻生活状态进行整体把握,探讨《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时期的夫妻关系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李杰 《现代妇女》2010,(9):47-51
刘义庆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在重述魏晋士人的同时,记述了大量的女性形象。目前论及者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材料取舍的差异和阐述观点的需要等原因对女性形象的数目统计存在诸多误差和不足。纵观《世说新语》36门1130则故事,经全面统计整理,《世说新语》记述女性形象的准确条目为131则,女性人物共360人,且重点描述了56位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刻画了多个女性形象,他们或远见卓识、超凡脱俗,或品质敦厚、高风亮节,或有勇有谋、聪明伶俐,或刚正不阿、傲岸不屈。在《世说新语》中,主要将这些"贤媛"分为以下几种角色:慈母、妻子、女儿等。结合《世说新语》原文,主要对慈母和妻子这两种女性形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了解魏晋时期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著名的"笔记小说",也是我国最早一部文言志人的小说集,由刘义庆等文人所编写的,《世说新语》的叙事是多体性的,有小品性、语录、戏剧性等,并且还具有诗性,其中有许多生动的片段。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作为研究魏晋时期极为重要的一样资料,在文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由汉朝末年到魏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人们思维方式产生的变化以及士人群体的价值人生观念等许多难以触及到的历史事实。在言谈上,士人群体的政治追求由积极的出世观念即主动投身到政治当中去演变成了不问世事、狂放不羁的田园生活,这些转变我们都可以由《世说新语》这本集魏晋时期思想达成的书籍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文学价值也对后世影响颇大。文中以《世说新语》为例,探讨《论语》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诗经》至魏晋,已渐失其经学面目,以《世说新语》中《诗》现象分析,魏晋士人对它的接受更趋向于文学的层面,以之为典故的奥府、抒情的媒介和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骆玉明先生的新著《世说新语精读》,既是一本适合大学文科学生阅读的教材,也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学术专著。和一般经典导读类著作不同,该书以特定文本为对象,精讲细读,掘幽发微,同时又能跳出文本之外,腾挪于历史文化之域与哲理人生之境,视野大开大阖,识见层转层深,是了解《世说新语》与魏晋人文的一部很好的入门书。  相似文献   

9.
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词汇史研究的重点。本文以《世说新语》中的并列式复音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词性、词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典型例子总结它们在该书中的特点和规律,力图为认识古汉语语言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魏晋时候的一位有志青年,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一次,朋友来访,家中却没东西招待。正在窘迫之时,母亲对儿子说:你尽管安顿好朋友,其他的事情我来安排。于是,母亲偷偷剪下自己美丽的长发,换来酒菜款待客  相似文献   

11.
刘小琴 《现代交际》2013,(10):54-55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一部有关魏晋名士逸闻趣事的志人小说,其中的《贤媛》篇专门记载女性的生活片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魏晋时期对女性的评价重仪态,重气质,重谈吐。无论是外在的出众仪表,还是内里不凡的气质,或是出色的谈吐,都反映出魏晋女性的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蕴涵着鲜明的女性意识,也可以从她们身上探析魏晋风流,感受那一时代独有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简称《世说》,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魏晋士族阶层遗闻轶事的小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魏晋士人处于这种风云变幻的时代,已无暇顾及政治,转而把焦点投向自身生命的保护和生命意识的觉醒,这也就造就了他们任诞、不受礼法束缚、热爱自然的性情,魏晋士人的这种真性情、真感情正是"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旷达家风造就一代才女 谢道韫生于名门望族——东晋的谢氏家族。谢家的男儿名流辈出,而女孩子中,则以谢道韫最为出类拔萃。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便是因她而起。 据《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叔父谢安正在给家中几个孩子上课,外面下起了大雪,谢安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文中说:三国时魏国曹操的部队在行军路上,由于天气炎热,又没有水喝,士兵都口干舌燥,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曹操见此情景很是着急,想了一下就大声对士兵们说:“我知道前面有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很大,又酸又甜还可以解渴。我们快点赶路,很快就能吃到梅子……”士兵一听精神大振,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回族和其他九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十分崇尚清真。“清真”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含“清净无染”、“至清至真”,“纯净洁朴”之意。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有“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指出“清真”意为纯净洁朴、无尘无染。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赞美友人裴政的诗中写道:“韩生信莫彦,裴子含清真”。宋代诗人周邦彦著有《清真词》一书,本人亦自号“清真”。明代回族学者王岱舆,人称“真回老人”。可见,从南北朝到宋代800多年间,“清真”一词着重用以表示文人墨客清廉高洁的品格和清雅幽静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冯其庸先生是著名的红学专家,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考证了曹雪芹家世;二是研究《红楼梦》的抄本;三是研究《红楼梦》的思想,并于2002年11月举行了《论红楼梦思想》的首发式。仅《红楼梦》研究就出版了八部专著,还主持校订了《红楼梦》,主编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彙校》、《红楼梦大辞典》,重校了《八家评批红楼梦》等书。他还与李  相似文献   

17.
丁四新 《国学学刊》2021,(1):21-29,141,142
出土简帛古本《老子》的整理和释文注释都已趋于完善,且各自产生了相应的代表作。高明《帛书老子研究》、郑良树《老子新校》是在帛书本《老子》校勘、校注上的代表作。尹振环在帛书《老子》的研究上发表了众多论著,值得注意,但也招致了多位学者的严厉批评。围绕郭店楚简本产生的论著众多,其中校注以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和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为代表,研究以《郭店老子:国际会议论文集》《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及裘锡圭《郭店〈老子〉初探》等为代表。汉学家的简帛《老子》研究以韩禄伯和池田知久为代表。在早期《老子》文本变化及文本观念上,以刘笑敢、宁镇疆和丁四新的研究为代表。汉简本《老子》及四古本《老子》的综合研究,是未来早期《老子》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乾坤是《周易》是周易哲学的基础。《系辞传》从乾坤的重要地位、乾坤的基本性质、乾坤的伟大功用三方面专门论述了乾坤思想。研究《系辞传》中乾坤观,梳理其中的乾坤思想,有助于《周易》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9.
《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发表了宋秦年和肖思的《对〈青年问题的制度背景〉一文的剖析与批评》(以下简称《剖析与批评》)的文章,针对《社会学研究》1990年第5期陆建华的《青年问题的制度背景——80年代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之一》(以下简称《背景》)一文,提出了发人省思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沈渭滨,著名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上海市七宝镇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困厄中的近代化》、《曾经沧海》、《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阿拉上海人--一种文化社会学的观察》(合著)。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卷等,发表《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成立》、《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研究》、《海派文化散论》等论文百余篇。日前,沈渭滨教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他所走过的学术道路以及多年来的研究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