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介词的研究对于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料库研究方法在语言学词汇研究领域的有效性也日益突显。通过检索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搜集介词over最典型的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据此来分析英语母语者对介词over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发现,over的语义可分为12项,其中非空间隐喻语义的使用比例要大于空间语义的使用。在空间语义中,“覆盖某物或遍及某地”的语义使用最为频繁;而非空间隐喻语义中,动词搭配和名词搭配的分析分别以“对某人或某物有控制权,优越感或负责”和“在……过程中”语义的使用比例最大。此项研究的分析结果可作为介词over的英语母语使用参照数据,通过对照和分析,为语言教学者及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介词over的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英语介词ovor的原始意象图式,利用动词搭配进一步分析其空间意义和映射隐喻义,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对介词及其与动词搭配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英语介词from的意象图式及其语义的隐喻性延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英语介词from动态和静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空间语义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from延伸出时间域、对象域、数值域、状态域和逻辑关系域五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from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词,同时也揭示了介词语义研究的新途径,为其他英语介词的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4.
介词是英语词汇中数量虽少,但极其复杂和重要的一个词类。就功能而言,介词表达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尤长于表达时空关系,英语民族把时间看成是一个可切分为点、线段的连续体。这样,指涉空间的点、线、体的介词同样可以用来指涉时间。本文拟按照希腊及西方的时空观及其对介词的影响,将简单介词按照时空观进行分类。并从中撷取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介词,从语义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上穷其源,下扶其流,并兼述其在语言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原型范畴化理论为背景探讨英语介词IN的语义生成、延伸过程及其认知理据。研究结果表明介词IN的空间意义产生于在生活体验中形成的意象图示,方位隐喻为其向非空间语义的延伸提供理据性。IN的多个语义项则构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中,for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介词.在不同的语句中,for表示不同的意义和关系,汉译时不能直译,常常需要引申或用其它词汇代替,有些地方在使用时常容易搞错,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将就for的主要语义和译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 ,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 ,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 ,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汇意义弱化 ,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 ,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8.
闽南话有多个“在”义的方位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闽南话“在”义方位介词与普通话介词“在”基本一致。但在语义表达方面,闽南话中不同的“在”义方位介词存有差异。本文以漳州角美话作为描写的对象,借以窥探闽南话同义方位介词在语义和语法方面的分工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门”字文献语料和现代汉语用例中所使用的意义,从中析出“像门一样的入口”“门第(门类)”两组基础义位,论证其所使用的数十个义项都是基于这两组基础义位的反复复制引申,由此说明语义引申过程中,已有认知经验的反复运用,构成其引申的模式,它不仅制约其引申方向,而且构建其义域的大体格局。“人类已有认知经验的反复运用”是一种具有一定演绎和推阐能力的语义演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介词in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以静态空间语义的意象图式为基础,通过空间隐喻,介词in的语义映射到六个认知域,延伸出六种表示非空间关系的隐喻语义。通过分析介词in空间语义与非空间语义的联系,帮助广大英语从业者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该词。  相似文献   

11.
汉语重叠的语法意义和修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 1 )重叠的语义基础及其分类。( 2 )语法重叠和语用重叠。( 3 )重叠的语法义和修辞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今社会和文化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努力行动改变一些并不太美好的社会现实,并在这种行动中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的态度,是这个群体共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在现代社会尖锐地对立了,人类试图让它们重归于好,两者在许多地方最终断裂,并成为毫无关联的并置了。对信仰真理的理性阐明,在现代社会更具尖锐迫切性。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差异仍保留着必然的联系,信仰显然是指向那一末世论的未来之完美的对比,未来和完美理性也有所期待。信仰指向这一未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将每一个体引入到它完善的本质中。因为这一未来不是外在于理性的,其源泉在于理性,理性总是暗含的源泉,信仰不可能对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4.
常识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知识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文化困惑。囿于各自学科的界限,自然科学工作者和人文科学工作者都习惯于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引以为豪,而对对方的研究进行质疑和批评。在高等院校里,这种分歧更为明显。作为一个东西方共有的现象,"两种文化"之争已经引起人们的警惕,知识界也不断地对它进行反思:一方面论证科学的人性基础,阐述科学的人文特征;另外一方面,强调人文学科要加强科学意识,以使人文精神尽可能与科学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宗旨是打破学科壁垒,关注重大的现实和理论问题。高研院名家讲坛第十四期邀请华东师范大学陈嘉映教授作了题为《常识与理论》的学术报告。陈教授运用很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事例,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常识"与"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常识是与理论知识和理论体系相对而言的。理论依据常识的道理,但有时又与常识发生冲突。理论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渐渐地远离常识,不为常识所理解。但是为了教育的目的需要把理论用日常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得高深的理论知识不断成为常识。陈嘉映教授的讲座融科学和人文为一体,具有较好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群与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学习中,正确地划分句子的意群,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只着眼于孤立的词,势必中断意群,搞不懂句子的意思。本文就阅读中所出现的这类问题列举实例,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真正优秀的诗歌 ,是带着强大感发生命和感发力量的。真正的诗人 ,总是以自己真挚的生命、深厚的学养 ,自觉或不自觉地 ,赋予作品以使读者感染兴发的丰富潜能 ;而好的读者 ,也必是善于发掘伟大作品中的丰富潜能 ,也必是心灵善感富于联想的读者 ;只有这样 ,才可以在诗歌阅读的过程中 ,超越有限具体的作品和知识 ,体会到作者蕴藏其间的无限抽象的感发生命 ,享受到心灵感发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意群与理群     
企业“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该政策.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包括它对财政货币政策绩效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同时企业要进一步澄清认识,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 ,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方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学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原初定义 ,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 ,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以蔡元培最为著名。我们今天回到蔡元培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西方当代美学家回到鲍姆加通同样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对蔡元培美学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定位问题 ,而且可以为今天的美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共通感以灵、肉、物的感通为至尊愿景。审美共通感中,理性纯粹对肉身的宰制;消费经济中,商品物化对肉身的贬抑——肉身的焦虑即肉身的政治和经济学批判严肃地指向了社会共通感的非功效。无论是身体上的政治刻画,还是肉身上的消费符码均无一例外地将肉身拔扯到与logos或物平齐的位置。而肉身的非逻辑性则成为思之未思项,肉身的直觉具体性、特殊性的归位体现了现代性原则中保持多元审美风格的要求。肉身直觉是心灵之肉和身体之肉感通的诗意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