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结合学校实际和编写实践 ,阐述了教材编写的重要性和实用意义 ;提出了吸纳最新知识、积极进行创新、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等搞好新时期教材编写的观点 ;为搞好学校教材编写工作 ,建议实行政策倾斜、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编写队伍建设等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地理教学的教材由国家统编教材、地区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其中,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是由各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编写,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发展的重要补充,它“依托于学校,立足于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地方优势与特长,使学校拥有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对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活跃和成绩卓著的时期。这个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不仅在实现探索重点的转移,深入批判旧体制的弊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等方面,继承了初期探索的基本特点,而且把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核心,也就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期语文教材编写情况十分复杂 ,这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更与语文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语文教材编写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趋向完善 ,从教材演变发展的总体脉络和不同阶段教材的整体特点可以看出 ,语文教材编写无论在内容选择 ,还是具体的编排方式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魏克佳 《中华魂》2014,(21):13-13
把握新中国65年历史中不同阶段的统一,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之所以不能用其中一个时期去否定另一个时期,是因为这两个时期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这是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不同阶段之间的差别,二者具有共同的本质。用一个时期否定另一个时期,是夸大了二者之间的差别,而抹杀了它们共同的本质,从而将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胡绳认为,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是要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社会主义时期党史可分为三中全会前、后2个时期;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历史发展可用“两个发展趋势”来概括性分析;“左”倾错误的原因是错误地运用了中国革命的群众斗争、阶级斗争的经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自己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世纪我校教材建设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认识定位、学术作风、编写态度、创新意识等万面指出了我校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面向新世纪我校教材建设的策略是:以卫生部规划教材为蓝本,修订粹合我校实情的教学大纲;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主线,编写形式多样的配套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桅。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确保教村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在弃旧迎新接受变革心态的影响下,从武昌起义到民国初年,荡涤旧事物,建设新世界,使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但是,北洋时期的社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平静,在社会发展方向上面临多种选择: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回归传统或复辟帝制;走俄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北洋时期是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制度刚刚打破,新的社会制度还不稳固,处在伟大的社会变革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在选择哪种模式来发展中国的问题面前,社会心态表现出严重的矛盾与冲突。本文就辛亥革命后社会心态冲突和社会发展方向变化作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教材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证。精品教材建设是教育部大力推行的“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结合国家精品教材《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分析了教材编写中选题、写作团队、编写大纲、编写原则等要素的重要性,提出编写者应注重教材建设的可持续性,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政治学在中国重新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由此为政治学专业学生编写科学的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就成为学界努力的方向.30年间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建设历经了恢复和探索发展、规范建设、全面发展三个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政治学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政治学原理类教科书也存在着:理论体系不成熟、低水平重复建设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