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林业补贴是发展林业的一项重要财政手段,而林业补贴能否影响农户的风险决策呢?基于2014年浙江省建德和开化92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测算农户风险态度即风险偏好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及序次Logit模型实证分析林业补贴对农户风险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0%统计水平下,获得造林补贴农户处于高风险偏好程度的可能性是未获得造林补贴农户的2.46倍;相对于未获得抚育补贴农户,获得抚育补贴农户处于高风险偏好程度的可能性提高2.03倍。其他个体特征变量及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户的风险偏好程度均有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安徽省天长市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考虑单个粮食补贴政策变量的情况下,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粮食补贴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农户非农就业时间供给;在考虑多变量的情况下,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务工子女数较多、家庭劳动力数量较多的农户对粮食补贴资金的刺激性不太敏感以及粮食补贴金额对农户农业收入的贡献有限;不管是否考虑所有变量,农户对补贴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对农户非农就业时间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对补贴方式的满意度越高,其减少非农就业时间的可能性就越大。提出要充分发挥粮食补贴政策的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完善补贴金额、补贴方式,提高农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从农户角度出发,基于辽宁、福建、江西、湖南、陕西、甘肃和云南7个省份3500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探究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林地面积、商品林面积比例、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总支出、家庭林业总收入、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并提出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提高林业收益、促进商品林发展、对固定特征农户进行重点推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业作为弱质性加强的准公共品,需要一定补贴来提高农户家庭的福利水平。通过博弈方法和效用理论公式计算出林业补贴政策效用,对以林地面积、林业投资和实际产量为依据的补贴模式进行比较,并利用OLS方法对四川省现行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政策效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林业补贴模式对稳态时的资本存量和产量没有影响,对农户消费有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效用与农户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补贴金额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补贴支付方式呈显著性负相关;低收入和林业有收入家庭获得林业补贴政策效用更明显。提出了需要完善林业补贴制度,创新林业补贴政策,林业补贴应更倾向于低收入和林业有收入家庭,加强林业补贴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集体林木资源的产权关系,稳定了林地的承包经营关系,但也造成了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偏低,不利于实施集约经营,限制了集体森林资源经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采用Probit模型对辽宁省10个样本县、50个样本村、500户样本农户参加林业合作组织的行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村内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农户是否接受过林业科技服务、林地面积、家庭人口数量、人均耕地面积、农户家庭成员是否担任干部及人均收入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的行为有显著影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林业合作组织服务功能,进而推进农户森林资源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年江西省6个案例村农户调查数据,以“分山到户”后的农户造林为研究对象,在描述、比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案例村农户造林活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制度因素对农户造林意愿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容完整而排他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户造林意愿的根本原因,林业税费减免、林业补贴制度促使农户造林意愿转化为造林行为,林权流转、抵押制度缓解了林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对农户造林活动的约束,但制度供给显著不足。而限额采伐制度则增加了农户营林成本,并对森林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农户通过“确权到户”获取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也获得将林地林木资源作为资产性资源予以转出获取收益的权利。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不仅关系到其林业收益能否完好实现,还关系到林业生产能否实现规模经营。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对2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12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户对现行流转及生产制度安排的认知程度、农户非农收入比重、农户林业生产时间、农户上学子女数目均对其转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文章最后提出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现行制度的认知程度;加强引导,提高农户自主经营能力;完善制度,保障农户的林业收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10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以粪污无害化处理为例,探讨了环境感知、制度情境对生猪养殖户环境成本内部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和经营特征变量的前提下,环境感知因素中养殖户生态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制度情境因素中养殖户参与技术培训次数、养殖补贴力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社会参照规范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为此,政府应加大养殖户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定及落实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补贴政策和监督机制,鼓励养殖户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促进养猪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省滁州市六市(县)问卷调查为数据源,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状况、农户对管护的认知状况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探寻农户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务农年限、承包耕地面积、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家庭非农就业人数、农户对建后管护性质与功能的认知、农户对建后管护中权利与义务认知、管护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认知、参与管护工作的态度、后期管护宣传强度、管护资金来源和管护组织、激励制度11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行为.研究结论对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调动农户参与管护的积极性,提高管护效率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湖北等省7个重点林业县林改政策(System)进行分析,研究出对农户造林行为有影响的农户产权结构(Structure),并将权利量化后作为自变量对农户是否造林、造林面积和造林投入(Conduct)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绩效评价结果(Performance)。分析结果显示:现行林改政策确实起到激励农户造林的作用,但尚未达到促进农户加大林地投资的程度;不彻底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加重和扩大权力寻租的负面影响;现行林权抵押制度未能解决农户造林资金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造成持有天然商品林林权证的农民自主经营权、受益权等权益落实困难的原因,提出通过生态效益补偿解决公共生态效益诉求与个人经济利益追求之间的矛盾。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基于条件价值法取得的示范点数据资料,结果表明农户接受当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概率与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呈负相关关系,预测正确率达到67.9%。降低当地农民对种植业的依赖,有助于天然商品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实施,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促进当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参与性诊断(即PRRA)方法对临安示范林地区的森林经营主要政策进行了诊断分析,找出了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如:政策环境欠佳,产权政策不到位,税费政策不合理,林业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欠规范、不合理等.同时,运用参与性设计的方法对若干主要政策进行专项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政策环境和规范政策系统运行两方面入手,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适合当地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设计方案,以促进示范林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198份银行信贷员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多类别逻辑回归模型,分析林业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登记管理政策、限额采伐管理政策、林权交易管理政策对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显著,指出政府应通过健全我国林权登记管理政策与完善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和林权交易管理政策等,以进一步维护金融交易安全,推动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7个地区为代表,通过实地调查,应用定性描述和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定量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影响农户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农户家庭特征、家庭收入状况、市场交易制度、产权制度安排和政府行为.其中,第三产业收入、农户对地权稳定性的预期、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无中介组织、农户是否参与社保均是对模型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据此,该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国外政府以法律保障为基础,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本国农业合作社的顺利发展。针对我国政府行为在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总结发达国家政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从法律保障、民主管理、政策扶持、培训教育和组织完善等方面来逐步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明晰产权、分山到户"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核心,2011年通过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确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林权确权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改中农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林地产权落实到位、农户对家庭林地勘界结果清楚,林权纠纷数量逐步减少、村级组织是林权纠纷调处的基础力量。但同时发现各地林权纠纷现象普遍,有许多新的纠纷出现,纠纷原因复杂且呈现动态性,没有调处的林权纠纷还有两成左右。林权纠纷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户对已调解的林权纠纷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占到31%。为此,建议调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出影响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愿的显著因素,基于对福建省农户的问卷调查,对获得的数据构建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是否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咨询服务、农户是否将农产品进行销售、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对农户是否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是显著的。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调查安化县农户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并对支付意愿进行了测算。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林农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林农的家庭收入、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重视程度、获得林业贷款的情况、林地产量的稳定程度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申请林业贷款的情况与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法律建设和宣传,加强政策性森林保险市场监管工作,通过政策优惠来增强农户对抗风险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既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和扩散。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带来转变就业结构的必要性。工业化和全球化加快了这一过程,因而给农民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的小农增加了更多的压力。为了适应工业化和全球化造成的环境变化,有必要改变公共政策和公共投资的重点,将创造就业、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帮助农民实现劳动力转移作为今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