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对一些省份来说,确立开采资源的方式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既是国家的无奈,也是该地区发展的依赖。煤炭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职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狭隘的经济增长观对生态职能的忽视。国家政策倾斜及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是资源型地区生态职能建设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膨胀型经济波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波动过程分析可以看出,与1978年以前的经济波动不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波动表现为膨胀型经济波动。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波动是GDP波动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增长对GDP波动有“熨平”效应。旨在抑制经济膨胀的宏观政策,必须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3.
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动态均衡分析及其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推出了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讨论了产生这种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来自于我国8个典型资源型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命题进行了验证.最后,为我国资源型地区资源税收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膨胀型投资波动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改革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具有膨胀型波动的特征。消费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贡献远大于投资,而投资的波动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为减轻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在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对投资膨胀进行适当抑制。  相似文献   

5.
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曾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两种经济现象。20世纪80年代后,对经济危机的解释分歧激发了学者们对二者相互联系的关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与回滞理论通常被当作二者建立内在联系的基础理论;经验研究表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效应,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平滑经济波动的效应。整体上,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统一性,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影响,需要构建统一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煤炭资源禀赋优势的山西资源型经济,如何利用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的机遇,建立煤炭生产的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机制,财政政策是政府部门的主要手段,文章对煤炭生产的税收、产业分类、补偿金等政策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蔬菜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1990~2010年蔬菜消费的相关数据,在对蔬菜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运用福利效应模型对蔬菜价格波动的城镇居民福利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认为:蔬菜消费价格引起的城镇居民长、短期福利变动的趋势一致,且蔬菜消费价格波动与城镇居民福利变动存在负向作用关系;城镇居民短期福利变动主要由ICR决定,其长期福利受ICR、蔬菜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影响;城镇居民长期福利优于短期福利。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陷入长期的低迷状态,全球商品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发达国家出现逆全球化风潮,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情绪日益高涨。伴随着金融危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跌,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资源型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甚至衰退,经济多样性程度较高和制度环境较好的非资源型国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国内需求成为拉动非洲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为了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及应对发达国家的逆全球化倾向,非洲国家正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并深化与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主产煤区属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其显著特点是产业结构单一。因为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资源市场状况而定,故给经济和税收造成的风险较为集中。黄陵县在产煤区资源型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变动会增加经济、税收的波动风险。为降低风险,必须扶持传统煤炭产业改造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备发展潜力的行业,同时要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递归效用函数形式,使用可分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与跨期替代弹性、主观贴现率三个因素刻画了消费者的偏好结构,并且消费流的生成过程被假设为AR(1)基础上.运用年度实际人均消费数据,估计了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改革前的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都要大于改革后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福利成本;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跨期替代弹性参数取合意数值时,中国经济周期的福利成本比较接近于经济增长的福利收益.  相似文献   

11.
资源依赖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析了资源依赖度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和传导途径进行了探讨.在单变量模型中,对资源和经济增长起相对重要作用的传导机制是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发现多因素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较单因素模型更加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解释更为合理.研究表明:资源依赖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诅咒",其效应随着不同省份技术投入水平、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制造业投入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有所差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依靠资源依赖而形成的第二产业产值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资源依赖较高的地区更应该注重调整产业结构,适应"新常态",减少由于资源依赖而对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对外开放度是典型的影响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的中间传导机制,由于资源行业的特殊性,各地区应该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强交流,发挥资源在利用中通过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发挥联动优势,规避"资源诅咒",促进经济的长期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2.
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投资过度又是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动因。通过考察我国第6个经济周期以来即1977年以来经济波动的历史过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强正相关性的结论。归纳投资波动影响经济增长波动的传导机制后,就加强和改善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期望在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入转为资产的过程,适度投资增长是扩大社会再生产,保持经济循环顺畅,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投资规模不足,投资率偏低,优先增长失度,增长波动过频,强度过大,是制约河南经济发展,引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从资源产品价值锁定、供求锁定和资源产业优势锁定三个方面分析了锁定效应与资源型区域产业投资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出资源型区域产业投资结构变迁因锁定效应的存在,会经历初级均衡变迁阶段、非均衡变迁阶段和高级均衡变迁阶段,并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从定量角度,采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城市化与居民消费、投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城市化的需求潜力与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投资、消费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城市化是消费、投资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短期内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波动性影响且作用较小,但长期却能够通过需求累积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山西县域经济中,在资源型地区,存在着对资源产业大规模的物质资本投资会挤出人力资本投入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本相对匮乏。要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的关系,完善县域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开发和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17.
积极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深海矿产资源是化解世界金属矿产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虽然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国际海洋制度确立了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但是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仍然具有显著的外部效应,主要表现为其开发引起的国际海洋权益纠纷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同时,世界矿产品市场供求不稳定所造成的矿产品价格波动和深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的成本问题是影响其商业化开发的主要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8.
美国农业依赖出口市场,农产品出口有助于维持美元的价值,并且影响美国的农业政策。浮动汇率和美国粮食储备的减少以及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了美国农业的不稳定。农业长期收入上升的重要原因是把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长期需要。美国农业的相对优势不仅由于它的资源与气候条件,而且归功于适当的经济政策、对教育的投资,以及新技术的发明与推广。农业需要自由贸易。第三世界可能是美农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但美国必须愿意接受来自第三世界的进口商品。  相似文献   

19.
正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山西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旅游业数量达215家、总投资320亿元。野资源型企业现已成为山西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山西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认为,资源型企业的巨资投入野使山西旅游业摆脱了长期投入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波动指经济总量指标围绕宏观经济的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供给与产出、价格波动存在直接关系。如果中国货币供给冲击服从i.i.d(独立同分布,independent identically distributed),那么其通胀率和产出波动则是随机游走的;中国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需要伴随着长期较大的货币供给冲击,这种冲击又会带来了通货膨胀率的高企。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避免货币供给冲击在推动产出向上波动时而带来的高通胀压力,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收效甚微,同时中国决策部门更应该着重于提高企业劳动力弹性,从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