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大体上经历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等几个阶段。尼采以视角主义为杠杆 ,以人类生命为目的 ,以不贬损正当的科学理性为前提 ,对实证主义科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而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 ,但自身也存在偏颇之处。构建历史理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主义是以美为最高价值的思想倾向,不仅指对艺术的看法,也包括对人生的审美解释。尼采主张对人生的审美态度,提出了"强力意志"、"酒神精神"等命题,但是其审美主义致力于"审美形而上学"而忽略生活。福柯同样提倡审美的人生态度,提出了"生活是艺术品"和"自我构成为主体"等思想。福柯推进了尼采的审美生存主张,并力图将审美落实到日常生活。审美主义的意义和局限应当在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张力关系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3.
元伦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确定伦理陈述的属性.在这方面,存在着情感性的非认知与描述性的认知两种看法.布莱克本在确定伦理陈述的属性时,既继承了情感主义,坚持非认知立场,又接受了某种意义上的实在论观点,以避免情感主义解释"成真性"问题时的困境.基于布莱克本的这种"准实在论"观点,通过分析非认知主义和道德判断之间存在的关系,表明与认知的实在论相比,这种观点无需进行形而上学层面的那种预设,就能很好地解释混合世界的非存在性.客观地讲,这其中所蕴含的伦理非认知主义,使布莱克本的那种实在论在弗雷格-吉奇难题的解答上表现出特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物理主义在当代心灵哲学中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心身关系问题上,还原的物理主义太强了,非还原的物理主义作为物理主义似乎又不够强。在理论的层次,取消主义、工具主义和意向实在论对"心的理论"的讨论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却也各自存在严重的问题。物理主义的框架有助于我们理清关于心的性质的许多问题,但是它能够将我们对心和"心的理论"的认识带到多远还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道德判断是否具有认知内容这一元伦理学中涉及道德本质的一个核心论争的回答入手,探讨了认知主义与非认知主义两大阵营的重大分野,分析了作为非认知主义表现形态的情感主义和规定主义的大致立场和内在缺陷,展示了走向认知主义的逻辑必然性;进而描绘了伦理实在论在认知主义中的强势地位,以及作为伦理实在论之不同派别的自然主义和直觉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困境,在此基础上着重阐发了将道德价值视为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共同建构的产物的弱的伦理实在论的核心内容,从而得出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发展出路应是弱的实在论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从尼采独特的认识论原理--透视主义的角度,阐述关于审美本质的学说.尼采提出透视主义认识论,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感性世界的价值,同时也界定了审美的本质.透视主义是我们进入尼采美学之思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追溯逻辑主义与直观主义的哲学渊源.逻辑主义源于柏拉图:他提出了化数学为逻辑的思想;他的实在论、唯理论和分析方法,成为从逻辑演绎数学的技术性工作的哲学依据.直观主义源于康德:他提出了用时间、空间直观构造数学的思想;他的概念论、先验感性论和综合方法,成为用时间直机构造数学的技术性工作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洛克自然法思想研究作为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研究热点,其体系中理智主义与意志主义的区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根据洛克著述的分期,可以发现他在早期自然法论文中就已构建起道德实在论的理智主义框架,追溯思想史渊源可以厘清这一框架的立意与突破。取得突破的原因在于洛克糅合“理性”的双重作用,在理智主义传统中嵌入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功用,通过“直观”获得自然法诸规定,通过推理能力获得更为丰富的道德知识。但洛克认定道德判断以意志而非理智作为根据,又使得一种道德非实在论的意志主义倾向在其体系中产生,因此给其理智主义框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背后,是洛克试图使其自然法思想与近代自然观相符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彭加勒被视为约定主义者,然而,这一观念有理由受到质疑。因为,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到,除“约定主义”之外,彭加勒科学哲学中还包含有“关系实在论”、“多元主义”、“整体论”及“马赫主义”等丰富的思想。因此用“结构实在论”来概括彭加勒的科学哲学比用“约定主义”或“经验约定论”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