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国的历史传说涉及明君贤臣、平民百姓和道家成员,其内容以郑国的历史为背景,反映了时代风尚、郑人秉性和道家理念,其中体现出智与愚的互补,以及道家对传统崇高形象的颠覆。这些历史传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叙事、议论有较强的文学性,是先秦两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反映出早期历史传说生成、演变的某些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口头传统是一种了解民族历史的重要口传资料。以往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研究多以传世文献为中心,忽略了口头传统的价值。文字记载反映统治者及上层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全局性的大历史;口头传统反映民间生活经验和社会习俗惯制,是一种地方性的小历史。文章通过对晋地李世民传说的解读,发现传说中李世民兼具英雄、帝王、虫王等多元形象特质,折射出文字记载与口头传统、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分野与融合。这为我们理解历史话语的建构过程及其深层的民族集体记忆,提供了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针对盗墓现象,社会舆论一贯予以谴责,民间礼俗和国家法律也都呈示出严厉惩治的倾向.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维系亲族感情、保障死者尊严、端正经济导向的特点.中国古代惩治盗墓行为的礼俗传统和法律制度尽管其文化背景有陈旧、落后的一面,盗墓恶报传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说是反科学的,然而反盗墓的社会意识中合理的成分,在今天也许依然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州"荔湾尸场"传说依附于真实的城市变迁史与社会事件,其故事的成型过程及内容所体现的多元母题、训诫意义反映出都市传说与传统民间传说的关系和现代价值.同时,都市传说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中被进一步塑造和加工,呈现出的题材化倾向反映出都市传说在当代社会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民间文学,都市传说也反过来影响大众传媒中的公众话题.民间对都市传说的关注越多,传说就愈发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和记忆的表达载体,在此过程中,都市传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州"荔湾尸场"传说依附于真实的城市变迁史与社会事件,其故事的成型过程及内容所体现的多元母题、训诫意义反映出都市传说与传统民间传说的关系和现代价值.同时,都市传说在大众传媒的传播中被进一步塑造和加工,呈现出的题材化倾向反映出都市传说在当代社会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民间文学,都市传说也反过来影响大众传媒中的公众话题.民间对都市传说的关注越多,传说就愈发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和记忆的表达载体,在此过程中,都市传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哈布图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历史人物和传说英雄。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多有记载,并在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在这两类传说中哈布图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布图哈撒儿传说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也是传承蒙古族历史记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陕甘晋京豫鄂湘等地,影响深远。农民起义英雄人物传说的特性、活动地域的变迁、民众情感的坚守以及文学世界的渲染等因素,决定了李自成传说应采取联合的形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自成传说的联合申报,既能避免单独申报的片面性,又可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历史的连续性以及人文传统的丰富性。客观完整地记录李自成传说,反映的不仅是口述历史的真实,也是民众思想意义上的真实。  相似文献   

8.
北帝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简称,而佛山民众则亲切地称之为"北帝公、大父母"。供奉着北帝神祗的佛山祖庙大约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自宋代伊始,特别是在元明清时期,有关北帝显圣的传说,或者是与之有关的灵异传说,在历代地方叙事文本中多有记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显圣传说的深入人心,北帝形象也随之发生变迁。北帝形象嬗变的过程,是与佛山士绅、民众的造神运动如影随形的。它一方面反映出不同时期佛山民众的信仰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反映的是佛山地方社会发展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9.
哈撒儿既是历史人物,又是传说英雄。哈撒儿是一位传奇色彩较浓的历史人物。哈撒儿传说在17世纪以后的蒙古文献以及民间广为流传。哈撒儿传说内容丰富,传播形式多样。我们将哈撒儿传说可分为正面传说和反面传说。这两类传说中的哈撒儿形象均与其性格、体貌、精神和历史功绩以及成吉思汗事业相关,有其历史渊源。哈撒儿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为因素,一个地名要么反映了该地的自然特征,要么反映了该地的人文特点。涪陵地名的通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建筑物和行政区划为命名依据,专名主要以地理形态特征、动植物、姓氏、生产活动、历史故事人物、宗教传说等为命名依据,文章从命名依据中探究了地名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诗人邹浩羁管广西昭州,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其诗作反映羁管昭州的情况,记录昭州历史人物和历史传说,记录邹浩与当地人士及其他羁管岭南人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史记》描写人物,注意反映人物内心的喜怒爱憎和行动的思想依据,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和思想矛盾斗争的历程。它能把人物心理描写自然融入叙事之中,善用细微的动作和精美的语言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也能以人物独白的方式来倾诉其心灵情感,从而真实深刻地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书中写项羽迷信武力、李斯内心独白和韩信不忍叛汉等,都写得细致生动、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13.
祖先神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清代早期以来,以山东即墨县(含今即墨市,青岛市区和城阳区、崂山区等)为中心波及到胶东半岛以及东北三省的胡峄阳传说与信仰,是祖先神信仰普泛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胡峄阳传说具有神奇性特征,它是胡峄阳信仰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演进为地方保护神的重要基础。布衣学者胡峄阳由“人”到“神”的演进过程属于底层民众造神的选择,反映了具有神奇性特征的历史人物传说在社会民众中的传播和在信仰选择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传说与民俗     
传说与民俗属于不同学科范畴,两者虽然相对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甚而互为因果,是个微妙复杂的关系,值得进行探讨。笔者试述一孔之见,敬请批评指正! 传说与民俗虽然不同,却关系密切。传说是各族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地方古  相似文献   

15.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爱情故事。《列女传·有虞二妃》完整而生动地记录和描述了整个故事,表现出“至纯尽孝”“柔顺贞一”“夫妇和合”的多重主题,成为后世理想的治家典范。这当中既有对真实史实的反映,也不乏后人的虚构和创造。对它们进行必要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民间文化十分发达,民间故事和各类传说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主要有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有关于当代人物和事件的,也有神仙方术一类的。这些故事和传说多有较高的价值,并且受到其时学者和作家的重视,它们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早期积淀的重要成分,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后世的思想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珍宝也对研究汉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宗教文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18.
余华这位先锋小说家在其作品中体现着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特别是在小说叙述方面,其冷静客观丝毫不带感情的死亡式叙述让当时的文学界惊骇。其表现的主题也离开了传统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轨道。而人物形象的表现也不再是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语言、行动、环境等因素来刻画,而是更多的转向了对内心的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展现着人物的整体形象。在语言文体方面,作者也叛离了传统小说的模式,用真切、去除雕饰的语言展示作品。  相似文献   

19.
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发生与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浙江境内有关大禹与防风氏的传说,透露出若干有价值的历史信息.防风氏族群战败南迁太湖流域湖州一带和夏族支裔陆续进入今宁绍平原地区,从而将来自中原地区的大禹传说一并带进今浙江境内,构成源远流长的越文化的历史源头.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地域纠葛,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与长江下游地区不同族群之间族群流徙及文化交流的结果.随着秦汉一统格局的初现,民族融合空前加速,华夷五方格局迅速打破,曾经为传播中原文明作出贡献的悲剧角色人物的防风氏的史迹却逐渐被人淡忘,始终未成为区域文化的主流.大禹与防风氏传说的发生与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为远古传说的复原与区域文化的重建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20.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许多关于刘三妹的传说,优美动人而又独具地方特色.将这些刘三妹的传说进行“集合性”的阐释,可反映出富川“梧州人”自觉的族群认同意识、隐性的龙母崇拜、“刘三姐式”歌仙情结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