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高校可持续发展亟需学报回归传统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国内学报期刊管理机构和学报期刊界部分人员迷失了对中国高校学报的传统定位,主张改变学报对主办学校的依赖,改变学报的办刊传统,以开放办刊、办专业性期刊寻求高校学报的发展,此论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高校学报可为中国高校可持续发展塑造良好形象、培养优秀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构筑学科建设基地、净化学术环境,所以,中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亟须高校学报回归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期,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学报编辑人员亟需提高自身素质,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专业品质服务水平。结合现今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现状,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并从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加强业务培训等方面探讨了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与专业期刊相比,无论从刊期、载文量、发行量、作者读者量还是公认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都无法与专业期刊相比。文章旨从主办单位在学报办刊中的作用,以及在当前办刊过程中主办单位的一些办刊理念,分析当前高校学报办刊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高校学报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探索出自己的路子,深化改革,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将引起高校学报一系列的变革,也将给高校学报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中国高校学报创办100年的坎坷历程。阐述了学报发展的3个历史阶段:学报的创办与早期发展阶段;学报发展的新阶段与曲折;学报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当前,高校学报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进一步地凸显。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全世界出版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我国的一些高校学报也已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有不少人对高校学报的数字化出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总结了目前人们对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的几个认识误区,并据此提出了逐步取消纸质学报、利用开放式存取办刊模式(OA)推进高校学报数字化出版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成果和学科发展水平的学术性期刊。经常性地开展学报质量的评比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报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和效应,亦有助于学报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质量,更好地发挥学报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分析方法,建立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是当前学报质量评比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层次分析法在学报评价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非核心期刊的普通高校学报都面临着稿源"量升质降"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浅层次看,既有作者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学报方面的原因;从深层次看,则是当前不合理的人才培养、选拔、考核与评价机制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需要高校学报自身不断努力之外,还需要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改革:逻辑起点与方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改革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术界和决策层对高校学报改革的一些关键问题尚没有厘清,高校学报改革存在明显的逻辑矛盾:一边提出高校学报整合、联合与专业化转型的改革方向,一边又强调学报工作是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部分;一边在谈如何实现"专、特、大、强"的目标,一边又在坚持高校学报传统使命的基础上讨论其功能的实现路径。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术出版格局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展示高校学术成果和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为宗旨的高校学报已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高校学报的"特殊功能"也完全可以由其他途径或刊物替代,高校学报作为主办高校教学科研一部分的建制应予取消。在改革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的同时,改变目前计划性质的学术期刊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和引导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刊主体多元化的学术期刊出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文科学报1994年度编委会于1994年12月12日召开.会上,校长兼学报主编邓全意结合当前高校情况和各高校学报现状,对我校学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肯定.他希望各位编委继续关心学报工作,积极为办好学报出谋划策.学报副主编朱高建同志对学报1994年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是由高等学校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早期高校学报兼具学术与新闻特性,《清华学报》是我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学报。中国高校学报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民国以前的萌动,新中国初期的起步,"文革"时期的停滞,改革开放后的数量扩张与新世纪的健康发展与跨越。高校学报具有质与量并举,传承与创造文化、培育新人等多功能性,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综合性与特色化兼顾以及"顶天立地"的办刊理念等特征。高校学报当前面临着互联网数字化、国际化、体制束缚等发展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进一步明确高校学报的性质与办刊宗旨,加快期刊与编辑转型,推动办刊形式与方式创新,科学细化期刊评价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当前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影响 ,探讨了高校学报编辑出版数字化及网络出版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现存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处的《利济学堂报》可看作是中国大学学报的最早萌芽 ,其创刊距今已愈百年。在这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理论刊物 ,科研学术成果的载体 ,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我国社会、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新世纪伊始 ,作为学术期刊之一的高校学报 ,如何以提高办刊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改进高校学报工作 ,如何办出高校学报的个性特色来 ,也无疑是摆在学报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1 学术质量———高校学报的生存之本高校学报的基本特性注定…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办刊理念功利化、办刊定位不明确、稿源枯竭导致高校学报质量遭遇困境。究其原因,数字网络技术的工具效应及反向利用、当前功利化的学术评价体系及制度的价值导向是外部环境因素;作者严谨学术精神的缺失、编辑综合素质及角色转换未能与时俱进、审稿专家队伍鱼龙混杂把关不严、高校学报受众面狭窄及反馈意愿缺失是内在主体因素。化解当前高校学报面临的质量困境,要从主体保障(四大群体的协调发展)、促进自身调整(期刊全方位调整求提高)、优化生存环境(构建期刊质量提升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环境)三方面入手,以促进普通高校学报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中国高校学报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中国高校学报应当承担哪些使命这一问题,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似乎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困惑与迷失。在此形势下,各级期刊出版管理机构、各高等院校和全国高校学报界只有对中国高校学报的产生、地位与作用以及定位具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国高校创办学报的优良传统,并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中国高校学报在新时期承担起学术研究与学术创新、为高校科研教学服务、人才培养、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等使命。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期刊体制改革、学术失范问题以及学术评价过度现象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也给学报发展提供了机遇。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报应依托自身地域与学科优势,在栏目建设上下功夫,为高校教学、科研及地方社会服务。学报编辑人员也应加强业务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寻求数字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好稿流失现象普遍存在,无效来稿比例逐年增多,稿源学术水平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当前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高校学报自身缺乏特色以及功利诱惑。应从加强选题策划、办出刊物特色、寻求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稿源建设,以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扩大其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编辑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编辑误区谭长贵(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高校学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专科学校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不高,影响了专科学校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专科学校学报的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当前专科学校学...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它集各家传统媒体之所长,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扩大了宣传的影响力度,实现了宣传效果的最优化。在当前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需要明晰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网站建设、微阅读的新媒介技术,让优质的学报信息资源搭乘融媒体传播渠道,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化传播,扩大高校学报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高校学报走出单一传播模式的发展困境,实现学报发展的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20.
“文革”前的山东大学文科学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大学学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在推动山东大学科研和教学、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研究方面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十年“文革”期间,学报被迫停刊。几经周折之后,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于1987年9月复刊出版,向国内外发行,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复刊后的山东大学学报将发挥繁荣学术研究、培养科研人才、促进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文革”前的山东大学学报之沿革已为今人所生疏,但笔者以为这方面的探讨对当前的高校学报史和高校学报编辑学研究都会有所禅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