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马建珍  陈华 《金陵瞭望》2006,(10):16-17
本刊上期刊发《货币化改革:根治“车轮腐败”的良药——“南京公车改革模式”点评》一稿,对“南京公车改革模式”从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本期我们邀请南京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马建珍、陈华两位专家分析车改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辛桦 《百姓生活》2014,(9):18-1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7月16日全文向社会公布。两个文件明确了公车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副部级(不含)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全国范围公车改革的大幕正式开启。公车改革将在2至3年内完成。据悉,本轮公车改革将涉及约80万辆全国公务用车,一旦全国车改到位,每年将减少行政支出15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12,(8):58-62
核心提示:近日,温州继续推进公车改革。在国企公车改革完毕之后,温州准备拍卖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用补贴和租车的方式,解决公务员的用车需求,改革预计可节省支出15%左右。温州公车改革的方案,有哪些可取之处,能否给中国公车整体的改革带来有益启发?能否让长期以来饱受民众非议的“三公消费”改革早日进入实质领域。  相似文献   

4.
杨茜 《淮海文汇》2006,(6):43-44
近年来,行政管理成本支出的不断膨胀已经成为困扰各级财政的一大难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公务用车增长快,开支大。事实表明,现有的公务用车制度,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迫切需要改进。公车开支极为高昂据《市场报》2005年11月16日《公车改革试点启动,专家质疑货币化别成变相  相似文献   

5.
公车改革,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困扰多年且改革成效甚微的老大难问题。当前,公务用车费用高、财政负担过重;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效率低下、浪费惊人以及超编制超标准配车现象日益严重,这些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把公车改革纳入到法律的框架之内,构建公车改革相关的法律制度俨然成为改革工作中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在我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低碳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公车制度改革既面临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倡导新能源汽车、加强监管等方面的机遇,同时又在公车采购、公车使用管理办法、公车监管时效等方面面临挑战。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社会建设给我国公车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低碳社会建设中我国公车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姬桂玲 《金陵瞭望》2010,(11):14-14
本次南京市政府机构改革对原有42个部门进行压缩整合,改革后设置38个工作部门、1个规格为副局级的部门管理机构:组建了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南京市商务局等一些新部门,26个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发生变动。那么,作为全市机构改革后新上任的“一把手”们,在履新后又有哪些新的施政思路?本刊将陆续刊登相关领导的履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经过17年的探索,公车使用状况仍旧堪忧。十八大以后,国家加强了对公车使用的改革,但是新一轮改革即将面临的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障碍,是造成我国公车改革困境的最大原因所在。当前的"货币化"、"民营化""集中管理"等改革模式启示我们,在当前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下,唯有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才能化解中国积淀多年的公车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鉴于公车消费产生的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病,从中国公车改革背景入手,通过对国外公务用车制度的介绍和对中国正在进行的公车改革的分析,从消费经济和城市交通两个方面对公车改革给私人轿车拥有和使用的影响进行剖析,并通过案例分析将公车改革对私人轿车数量的影响定量化,进而由此得出结论,公车改革将激发私人轿车的拥有和使用,同时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陆文军  宗巍 《21世纪》2013,(11):50-52
“公车腐败”是官方形象的污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乖13公共管理的难点。从遮遮掩掩,到接受网民监督,再到主动曝光,国内公车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公车腐败”乱象作为当前干音叼=良作风集中体现的—个“病灶”,加大整治根除已经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的公车存量达到几百万辆,多得谁也说不清。中央从2011年4月起专项治理,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近20万辆。这些数字说明,如果不从根子E最大限度减少公车,甚至取消公车,目前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覆盖庞大的公车数量,而且加挂公牌和加装GPS都是需要投)、新的成本的,只有在大幅精简公车数量后,这种湖南省岳阳市开始在公务车内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实行“贴身监控”公车。据了解,安装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公车一旦停放在禁停地点,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信号则会即时传输回监控平台,监控系统可对违规使用的公车远程断油断电。“公车腐败”要不要治不是问题,屡治不愈甚至愈治愈烈才是问题。岳阳市的做法再次从正面佐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高科技治理“公车腐败”的手段相当多,公车治腐不缺技术,只缺动真碰硬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镜头一:湖北省老河口市是一个只有5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财政供养人员16224人,除工资外,职务消费支出一年在3500万元以上。到去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有各类公务用车447辆,剔除车辆折旧费,在当地一辆公车均消耗近5万元,一年下来全市公车耗资2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2.
臧凤华 《中华魂》2011,(4):29-29
1992年12月26日,《保定市报》曾发表老朽一篇短文,题目叫《车祸》,取自群众语言,意在批评公款竞相购买小轿车(以下简称公车)的乱像,增速之快,配备之乱,私用之滥。着实令人忧虑。呼唤公车改革之声常见于报端,群众不满之议常闻于道边。但时至今日,19年过去.盘点车改的成效和群众意见的落实,除了有的借车改之名行领导变相长薪之实而外,似乎没有什么可恭维的.反倒徒增了一个“堵”字,试列如下:  相似文献   

13.
《源流》2007,(7)
有不少地方党委和政府适应人民和社会的要求,对公车进行货币化改革。然而,良好的动机在实践中却变了味。遭遇的是比抵制效果更坏的变通。公务车改革  相似文献   

14.
"善治"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概念之一。善治因其强调透明、责任、回应、法治、有效、合法性等构成要素而被看作是未来公共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对于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的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公车制度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公车改革的迟滞不前恰恰是由我国滞后的政治体制改革造成的。因此,根据善治型政府的要求来对当前的公车制度进行改革是比较可行的路径选择,也势必会促进我国公共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黄鸿翔、全国人大代表郭永运在“两会”期间呼吁: “公车改革切勿导致新一轮腐败。”他们指出:公车改革改了好几年,群众意见不但没有减少,许多地方反而更加强烈。原因在于各地的公车改革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10,(9):9-11
4月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在大会上指出,这次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是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和部署的一次重大政治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我市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能力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责任型政府的一次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张明巍 《社区》2002,(21):4-8
2002年初,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一场涉及城市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实验走到了社区建设工作的最前沿,成为本年度深化社区建设工作重大的改革事件之一。经过半年的运作,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在探索中继续往前迈进。本刊记述这次改革的基本历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深化“大部制”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由此大部制改革拉开了第六次机构改革的序幕。为避免此次改革再次陷入“削减-膨胀”的恶性循环,本文首先分析这次大部制改革的背景,其次是正视大部制改革的四大挑战,最终提出改革中亟待解决问题的策略,分别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策略方法;内部协调、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四方面思考。努力实现“大部制”改革顺利进行,以达到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有企业脱困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南京市创造了一种企业新模式 :“4 42”企业。自1 999年试行以来 ,取得了良好效果。与传统国有企业相比 ,“4 42”企业的制度优势主要表现为激励优势、治理优势、创新优势和互补优势。“4 42”企业模式对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夏宁 《金陵瞭望》2005,(19):28-29
为迎接十运盛会,展现新南京靓丽的窗口形象,南京市交通局投资1200万元对全市的几大汽车站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化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