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理性与理性的生命韩震要重建理性的信念,必须正确地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我们不能象旧理性主义者那样,简单地否定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和它们的积极功能。旧理性主义的破产,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因为它没有在理性信念的体系内,给非理性因素以合理的和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趋向。西方哲学家霍布豪斯说,现代哲学已经“沾染上了非理性主义趋向”,他说:“我们最后将把人说成是一种非理性动物,而现代哲学家则是这种非理性动物的先知。”布拉贝利也认为,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的主要趋向是非理性主义。也就是说,如果近代西方哲学是理性的即以追求理智在形式上的完美和对终结实在的把握为目的的话,那么可以说现代西方  相似文献   

3.
“迷狂说”并非柏拉图提出的诗学学说,而是他仅借用的一个古老的宗教术语来谴责某些“非理性”诗歌创作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它更不是柏拉图用来弘扬非理性精神的理论支柱。柏拉图的诗思与其哲学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以“理性生存论”为基础,提倡理性调配法规、神性教化人性,强调德性抑制情性、诗性造化德性。  相似文献   

4.
论史家美感     
<正>史家美感在史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包括有哪些基本因素,对史学有什么样的作用,与艺术美感又有什么关系,史坛却鲜有论者。因此,笔者冒昧执笔,详述陋见。 史家美感研究的意义 史家美感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使我们不能不研究它。 史家美感是史家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美感是人们的愉悦的情绪。它即是非理性的,又是理性的。非理性的是指人们转瞬即逝的,易变易生的,时有时无的愉悦情绪;理性的是指人们一经产生就不会很快逝去的,较为稳定的愉悦情绪。因此,可以说,美感是人们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因为美“把人们的全部精神能力——感觉、情感、理智、意志和想象——统一和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我们研究史家、既要研究史家理性的东西,即观念,也要研究他们非理性的东西,即情感;同时,还要研究史家的全貌,亦即将观  相似文献   

5.
对西欧中世纪艺术的评价,众说不一。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说:西欧“中世纪的艺术是沉了的夜色、文艺复兴的艺术却是初吐的曙光”。笔者认为,中世纪艺术是一个由非理性、象征、理性三因素有机构成的整体,瑕不掩瑜,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所说的非理性和理性的概念将严格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给出的定义,荣格说:“感觉的主要机能是确定某一事物的存在,思维是将它的意义告诉我们,情感是以它的价值告诉我  相似文献   

6.
“迷狂说”并非柏拉图提出的诗学学说,而是他仅借用的一个古老的宗教术语来谴责某些“非理性”诗歌创作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它更不是柏拉图用来弘扬非理性精神的理论支柱。柏拉图的诗思与其哲学思想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以“理性生存论”为基础,提倡理性调配法规、神性教化人性,强调德性抑制情性、诗性造化德性。  相似文献   

7.
非理性的“悟”──庄周哲学与佛禅意境探讨韦俊生从本质上看,非理性是与理性主义者认为的─—世界在某意义上是一个合理的或和谐的整体,人的心灵能够理解,在某些可传授的方法上,能够揭示它的内部运动和规律的观点背道而驰。但是,非理性不是反理性,它在哲学的思考上...  相似文献   

8.
舆论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两面性。如果过于强调一方面,就会走向极端。理智应对舆论的态度应该是,既要看到它理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非理性的一面,既要保证舆论公开、自由地表达,又要防止媚众。具体来说,应当引导而非控制,使舆论从非理性向理性转化;理性而非媚众,防止“多数的暴虐”。  相似文献   

9.
理性与非理性问题,是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认为,理性与非理性作为人类主体的构成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在文艺活动中表现为艺术理性与艺术“非理性”。艺术理性是主体关于艺术的基本经验范式,艺术“非理性”则指那些在艺术创造中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本能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力量。二者在创作活动中,既有矛盾冲突,又相辅相成。总的说来,艺术理性对艺术“非理性”起规范引导作用;艺术“非理性”对艺术世界的诞生提供了主体生命的能量。二者都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萨特人学的“非理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研究萨特文学的目的出发,主要探讨了萨特人学的非理性问题。1.指出西方人学非理性在文学中的两大类表现。2.萨特人学的非理性,不在于揭示“潜意识”,而重在反对“唯理论”;3.在分析了传统理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后,认为萨特的“非理性”不等于“绝对的反理性”;4.“抗争性”是萨特非理性人学中的主要因素,他要求人们面对被奴役的处境,勇敢做出“不”的行为选择;5.“新理性”是萨特人学的隐形追求,从传统理性→非理性→新理性,应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三段式。  相似文献   

11.
理性精神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大学生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立的标志之一。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理性精神,常常在思维和行为方面表现出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身就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理性精神。教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学生理性精神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加缪的“荒谬”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把握,荒谬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非理性的反面”,可以说是理性的一种特殊形态,归根结蒂它产生于人的本真存在与非本真存在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详细分析荒谬产生的根源,揭示加缪对于荒谬世界中荒谬人的出路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决策者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是人类的理性本性之所在,决策者在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下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只是决策者价值判断准则体系中一部分,尤其在纯经济决策中,经济利益是价值的主体,但并不排除其它非理性价值因素对决策者价值判断的影响。现实的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理性的经济利益,也包含非理性的情感偏好、习俗、文化、宗教等因素;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既包含理性认知能力又包含非理性认知能力。理性认知能力不仅是有限的(西蒙的假设),而且还是动态变化的。非理性认知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性决策不可或缺的要素,与理性认知能力一样,非理性认知能力也具有变量特征,它同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遵循受现实约束条件限制的最大化原则,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经济理性,又包含其它非理性因素,决策思维方式既包含理性的逻辑思维又包含非理性的感性思维,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把握理性和非理性的涵义,分析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特点,对于解读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在主体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及其表现的不平衡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有着不同的释说,这是理性的相对性一面。但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这又是它的绝对性一面,或称为“绝对的理性”。作为人类理性最高层面上的哲学的“理性”,是“宇宙的理性”、“纯粹的理性”、“反思的理性”,在这意义上说,亦是“绝对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戴维森提出的“非理性悖论”揭示了非理性论证在实践推理中的两难困境。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不同的判断理性的标准。从中国哲学的观点看,理性的准则是以“理”为核心,“合理”(to be rational)即“有理”(to be reasonable)。此“理”表面上表现为普遍之“义理”,但实质上却是服从于某种具体的道德规范。据此,在中国哲学中,实践推理中的非理性演变为“无理”(non-ra-tional)或“不讲理”(unreasonable)。通过对比分析戴维森和中国哲学对非理性的认识,可知两者在“认知判断”和“价值判断”上的不同取舍。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法家君主论是一个悖论,它包含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容.理性内容是指它对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的王权政治的鼓吹、对制度化的强调以及对法的明确主张.非理性的内容则是指它对人性的否定、对君主个人绝对专制的鼓吹以及对各种卑劣的统治术的热衷.这种理性内容与非理性内容在战国法家君主论中的混容决定了这一理论的悲剧性.尽管它是同时期诸家君主论中最具有理性色彩的理论,但最终依旧滑入绝对专制主义的泥潭.  相似文献   

18.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理性因素与理性主义、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于深入理解人的认识过程,全面把握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的意图及其概要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的书名中所用的“批判”一词是仿效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中对“批判”所赋予的意义而使用的,即考察、研究、分析、判定的意思。萨特认为,在他写此书以前,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并没有给辩证理性提供充足的根据。他说:“我们还未曾确定辩证理性的正当性。”因此,他就自命有必要来承担给辩证理性打基础、提供根据的任务。他明确地说:“我们的意图是批判的,它将试行确  相似文献   

20.
对新理性精神的探索,不是简单地重复传统理性主义的观点,而是站在时代精神的前沿,对理性赋予新的含义。它力图证明,传统理性主义的基石虽然“坍塌”了,但理性依然屹立着,理性仍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根据。新理性主义便是在理性与非理性统一的基础上所理解的一种新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