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写在前面:陈一敏(化名)从北京来到青岛第7个月的时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到结束采访为止,她仍在为了治愈身体的病痛而在青岛的各个医院间奔走。身体的病痛终有一天会痊愈,但是她心灵的伤痛和精神的颓废又到何时才能平复?陈一敏说,她之所以想用“倾诉“的方式说出身心的伤痛,就是想告诉每个即将或正在感受爱情的女弦,如果有人认为在爱情面前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全部的自尊自爱,那么,她的亲身经历应该可以给以警示。  相似文献   

2.
柳春光 《学术交流》2015,(4):98-103
身体权作为一项独立于健康权的具体人格权,既符合概念本身的历史流变又有其法理和立法例基础。身体权的内容包括自然人对身体完整的维护权以及对身体及其组成部分的支配权。所谓"身体完整"是指身体有机构成的完整。司法实务中,非法搜身、性骚扰等侵权行为,虽然构成了对其他人格利益的侵害,但因未侵害身体完整,并不构成对身体权的侵害。侵害身体权的主要救济方式是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身体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一般应符合四个构成要件:须有侵害身体权的行为发生;须有严重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与侵权行为间须有因果关系;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但在特殊侵权场合,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亦可适用于侵害身体权行为的归责。精神损害赔偿金兼具补偿与抚慰双重功能。法官应依据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功能,采用主客观认定相结合的办法,斟酌个案中双方当事人的因素,以确定身体权精神损害赔偿金的具体数额。  相似文献   

3.
优雅的别离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从容是一个如此让人敬佩且深沉的词。 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一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08年底发现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已开始倒计时!  相似文献   

4.
付秀莹的新作《他乡》通过叙述"芳村的女儿"翟小梨从乡村来到省城、后来扎根北京的"迁移"史,书写一代知识女性的精神性别成长过程.小说借由翟小梨的"失语状态",洞察到性别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作.翟小梨试图以身体作为反抗的武器,但却再一次陷入男性话语织就的牢笼.为了获得作为个人和作为女性的双重成功,翟小梨选择回归家庭,但她的精神性别成长尚未完成.小说对现代女性精神性别成长的反思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的一场事故,差点让董老师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是她身边的那些同学、朋友、病友以及家人,从精神上到物质上,给了她无私的援助,让她走出了人生最阴暗的时期。那段痛苦让她意识到:一个人的心理有了问题,比身体有病更麻烦;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完善,不断认识自己。在身体好转之后,她萌发了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们的念头。原来学医的她又读了心理学的硕士,并开始提供一些免费的心理咨询。她曾接过两年多心理热线,耐心为那些陷入难以言表的烦恼的人们提供  相似文献   

6.
战斗的身体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繁华 《求是学刊》2004,31(4):89-91
在革命时期的文化或文学历史叙述中,潜隐着一种没有叙述的历史,这个历史是战斗的身体的历史。不同的是,这个战斗的身体的历史被对待革命的情感和态度遮蔽起来。于是,我们看到的不是身体的战斗,而是革命/反革命、进步/反动、左/右、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贫下中农的对抗和斗争。身体的叙事被置换为精神领域的事件。2 0世纪激进的历史叙事在国家主义的框架内展开,它叙述的主要内容还是被限定于思想/精神领域。即便是异性之间的关系,身体的战斗也被认为是琐屑或无关宏旨的无聊事件。个人情感领域的故事始终受到压抑而难以走进历史,与我们遵…  相似文献   

7.
李蓉 《浙江学刊》2023,(5):195-202
丁玲在《杜晚香》中传达的是对革命理想人格和自我精神终点的一种预设——一种更高的自我,但杜晚香并非完全现实中丁玲的反映,相对于杜晚香的平静,丁玲的世界仍是不安的,她内在的意志仍一如既往的强劲。如果说早期丁玲的创作表达了个人主义式的欲望,那么随着转型后与社会的联结,她心理化的欲望就转换为了身体的行动,革命使她的主体得到了有力的锻造。然而,从其后半生的文学创作来看,实践的意义并没有在其文学创作中发挥出来,创作主体处在凝固而非流动的状态,《杜晚香》就是这样一个主体静止的文本。尽管丁玲将“情感”看作是文学创作的法宝,但她深入生活获得的情感主要是人伦层面的,将这一感性的情感与革命的理性对接、融合对她而言却存在着困难。  相似文献   

8.
“仪态”包括了姿势和风度。姿势是属于身体方面的,风度是属于气质方面的。优美的仪态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位女性的仪态判断她的职业、出身和教育程度。身材再优美,如果姿势不好,也不会好看的。胸部萎缩没有精神,不仅会使腰部丰满,而且容貌也不好看。头部低垂,是双重下腭的成因,头额和鼻子会因之而格外突出。此外,垂胸、弯肩、下腹肥胖等,也多半是姿势不良所致。这种不端正的姿势不仅毫无裨益,而且还显示出身体不健康,使人感到不沉着,没有自信,品性差。这些现象在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没有贫穷的母亲,没有丑陋的母亲,没有老迈的母亲,有的只是——母亲。有一位年逾九旬的母亲,她的身体仍很硬朗。然而,在五年前,她却患上了严重的老年性痴呆症。她共有五个孩子,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患上老年性痴呆症的她,已经  相似文献   

10.
她是执意要去非洲的,没有人能拦得住她,尽管她一身重病。她说,那里受了灾,与其老是呆在家里,还不如到灾区走走,也许做些慈善能减轻身体的病痛。于是,她带上足够的钱,只身一人走进了非洲灾区。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身体叙事的变迁及其文化意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陶东风 《求是学刊》2004,31(6):116-122
在当代文学史中的身体叙事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反映着身体的社会功能乃至身体观念变迁。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书写史上具有十分微妙的地位,该小说的身体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启蒙主义现代性宏大叙事的制约,从属于新时期的所谓"文化反思"、思想解放运动。"私人化"写作中的身体书写脱离了"民族"、"国家"、"阶级"、"意识形态"、"理性"、"启蒙"等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与表现女性的私人经验,特别是性经验,其身体描写带有强烈的唯美色彩。所谓的"身体写作"出现在2000年前后,这类小说为"精神"留下了些许位置,但其真诚体现在哪里,令人怀疑,因为作者毕竟是在消费主义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双重语境中写作,精神越肉体的同时在场往往是她们采取的策略。至于木子美的《遗情书》中,身体以及性已经成为彻底的、纯粹娱乐与游戏的肉体,尽管仍然可以用一种现代的自我意识与现代个人主义的范畴对之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正她已是85岁高龄,可她的照片经常登上杂志封面,并引得广告商纷纷找上门来。2015年底,她还荣获了北京首届"十大银发达人奖"。如今,这位阳光奶奶所拍摄的300多条广告,频频出现在街头、地铁、电视、报刊和网络上……一个封面改变了她的生活盛瑞玲是四川人,1992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医务室退休后不久,便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其腰椎压缩性骨折。由于身体活动不便,她在家里骨头汤、鸡鸭鱼肉一通滋补,待腰伤痊愈时,体重却由原来的96斤猛长到126斤,糖尿病也不请自来。  相似文献   

13.
她没有攻击性,像《围城》里的唐晓芙,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她素来被认为是个无可复制的异类,淡定平和,与世无争,但却屡屡被幸运眷顾,悄无声息中一步一步走向高地。她的思想在舞蹈,但身体却在笨拙又安全地行走。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08,(7):20-21
世界上,只有一种文字,可以是泣血的。最深情的母爱/"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传媒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教育者之一,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身体的教育与训导.在其快乐原则、美丽与时尚原则、自由原则、本位原则之下,构筑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身体梦幻,拆解了套在身体之上的种种绳索与枷锁,身体的优先性和本位性得到凸显,这当然不乏现代文化意义.但与此同时.看似如梦如幻的"自由"身体,在传媒的引导和规训之下,无形中又被套入了另一种可怕的身体契约:只有符合传媒所制造的"超现实"的身体标准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否则便是平庸无用的身体.于是,在身体们鱼贯而入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池塘里,传媒以快乐、美丽、时尚、自由为的铒,而钓竿的一端则是一只无形而巨大的消费之手,而身体则从梦幻走向异化.在此情形之下,身体的自律与他律能否就此淡化或失效?由此导致的伦理失序、价值失范与精神虚无等方面的深层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探讨和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16.
冰湖腾鱼     
《东西南北》2009,(12):F0002-F0002,1
她传承了人类先祖久远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信仰,她把原始的渔猎奇观刻录在了现代人的生活记忆里,她祭拜着一种无可取代的文化能力和精神动力。天下查干斯为圣,人间胜境不了情。  相似文献   

17.
张娟 《求是学刊》2012,39(3):132-136
“地母精神”最早由张爱玲提出.所谓“地母精神”,即肯定女性生存繁衍价值、对凡俗人生的投入与物质理性.王安忆不但在散文中明确表达她对地母精神的认同,而且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了鲜明的“地母精神”.这种“重女抑男”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生本位、物质理性的价值取向紧密相连,是现代都市发展的产物.“地母精神”是对传统家国叙事的反拨,体现了日常现代性的追求,但其并不能并入任何女性主义的流派,而是超越了性别对立的一种女性观、民间观和创作观.  相似文献   

18.
袁芃 《社科纵横》2012,(7):122-124
在当代视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把精神的美学改写成为一种"眼睛的美学"。视觉感受的扩张不仅造就了人们的"审美"想象,也将一直隐匿于私人领域深处的身体,拖向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诉求的中心。商家利用大众传媒将一系列权力话语注入社会时空当中,对身体进行了意义的"再生产",从而使得身体的二重形态构架———自然的身体与社会的身体———的内在张力不断地扩张,使人们产生身体焦虑,引发出塑造身体的冲动。而这正是落入了视觉文化的完美圈套中,从而实现了身体的商品化殖民。  相似文献   

19.
蔡健雅(Tanya):创作歌手/新加坡旅游大使KTV里年轻女人喜欢唱她的耐听情歌《呼吸》、《陌生人》、《记念》、《双栖动物》她的吉他总是安静利落弹出城市女人与生俱来的孤寂。最近亚洲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在舞台上大秀修行的Yoga pose,歌迷惊讶地称她为"亚洲瑜伽女王"。Q:修行瑜伽的感受? A:记得老师说过,学习Yoga那一刻,你的Age(年龄)就停在那个时候。瑜伽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训练我的信念和态度,让我更加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可能  相似文献   

20.
解构"身体写作"的女权主义颠覆神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应全 《求是学刊》2004,31(4):91-95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年轻女作家写的一篇文章,坚决反对“身体写作”之说,以为那是误解了文学本性的结果。在她看来,“身体写作”显然是指年轻美貌女人的写作,兴趣完全在作家的性别、外貌、年龄上,与作品本身无关,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管作者的性别如何,只看作品的好坏。在我看来,该文作者既误解了文学的本性,也误解了“身体写作”现象本身。我们非常期望世人把质量奉为文学的唯一标准,但遗憾的是文学却很少是纯粹的文本质量问题,文学多半与各种“非文学”因素难解难分地交织在一起。“身体写作”不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学现象,而是最正常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