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自己呼唤出来的代替者或继承者,也就是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挥一分,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成熟一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挥,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就越趋于成熟;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之日,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完全成熟之时,这就是"两个必然"全面实现之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思想.经济全球化虽然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引导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但它的归宿一定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带来了经济危机,生产力、生产关系同生产条件的矛盾带来了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之所以产生,"控制自然"的观念、消费主义价值观和追逐利润的狂热等主观因素是重要原因,资本主义技术理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等客观因素是其根源;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在于更新道德观念、实行生态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站在全人类立场上的人类集体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于树立全球意识、遵循全球伦理、承担相应责任的理念为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开辟了新的场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世界历史进程后果及其评价的二重性去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命运。全球化拓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空间 ,使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但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两个必然”仍不可避免。全球化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全球化 ,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取决于能否握住并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表现在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变革和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但这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一、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落后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刘少奇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深刻阐述了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 ,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刘少奇关于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给我们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方能存在 ,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才能实现。世界历史理论是分析当今世界全球化问题的锐利武器。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结果 ,它的性质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 ;这种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 ;全球化的前途从根本上讲是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密切的关系 ,必须对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消极后果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利避害 ,更好更快地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实际,确认在我国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是社会生产力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共存性和统一性,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必备的物质生产力基础和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每一次成功地自我改造都是生产力发展逼迫的结果,因而也是向社会主义总体发展方向的复归和向更高形态社会制度的靠拢。经济全球化为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准备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但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两种社会制度共处与竞争仍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它是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努力探索的成果.马克思晚年关于经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必须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是这一思想的萌芽;列宁有关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构想,标志着这一思想的初步形成;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并使之中国化,标志着这一思想已趋于成熟;邓小平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把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考察当今全球化出现的新情况 ,分析这种全球化的困顿 :一是全球化强化了世界体系“中心—外围”的不平等关系 ;二是近年来“反全球化”运动表明发达国家内部也不太平 ;三是全球化充分展开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同时也就使社会主义的因素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生态社会主义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从人类生存状态面临严重危机这一事实出发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 ,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必然联系 ,批判当代资本主义 ,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存在的价值 ,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理论 ,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挥与发展集中地表现为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个重大的理论课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生产力标准是这个理论形成的哲学基础。判定一个国家究竟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上,是有客观依据或衡量“尺子”的。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者曾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对未来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要注重社会主义制度创新 ,不断保持社会主义活力 ;要针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提出中国的发展战略 ;面对知识经济的大趋势 ,必须进一步加深对“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在 2 1世纪马克思主义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制度创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  相似文献   

15.
世界性的全球化存在着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全球化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过程,这一过程为社会主义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的全球化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这是我们客观认识和评价全球化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们认为,与其把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拓展,归结为"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不如说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以及社会主义的价值性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从马克思关于资本向外扩张的全球化后果的经典回顾,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各自历史的反思,从全球化时代两制竞争的新特点到中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展望社会主义价值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其贡献在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地位;从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来考察社会主义本质,更有利于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第一次明确地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强调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是当代共产党人面临的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怎样看待当今的时代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现把理论界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大多数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依然存在,因为这一历史规律的两个科学依据至今未变。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克服和消灭生产资料占有的资本主义私有性,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与它相适应。二是社会化生产力的最先进代表——无产阶级的存在;它是唯一与先进的大工业生产相适应的阶级,具有要求公有制的阶级特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条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看 ,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批判 ,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一是从道德伦理的层面上 ,全面否定私有制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 18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 ;一是从政治学的层面上 ,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辩证否定 ,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马克思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因而主张 ,当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达到极限的时候 ,破坏私有制就是破坏人类社会的进步 ;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即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度的 ,它必然被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所取代。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极限 ,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起点。铲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主要从经济上来实现 ,而不是单从政治上和法律上来实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社会主义各国对私有制的绝对否定 ,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道德伦理的基础之上的 ,是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 ,而不是从经济角度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这是第一种跨越.面对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趋势,在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论断.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可以称之为第二种跨越.过去,我们往往只强调社会制度可以跨越,现在又提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实现跨越,这就把跨越问题讲全了."双跨越"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