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理性主义奠定了以立法为圆心的法典中心主义的法治进路,其思想资源是自古希腊开端的实在法与自然法分离的自然法思想传统,它促成了近代法治基本结构和观念的形成,法治的普世主义和浪漫主义也由此而生;而历史法学、社会法学直到后现代法学则在质疑法典中心主义法治观基础上,进一步将实在法分裂为法与"活法",在降低立法重要性的同时铺展了更为开阔的法治进路.法治的重心转移到了活法.立法的性质和原则在变迁中的法治语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广义言之,自然法思想是指实在的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真正的、永恒正义的法律,即自然法.《不列颠百科全书》释义道:自然法“含义常常不是很精确的.就一般意义来说,它指整个人类所共同维护的一整套权利或正义.作为普遍承认的正当行为的原则来说,它往往是‘实在法’的对称,就是和经过国家正式颁布并利用一定的制裁强制执行的那些法规对比而言”.德国著名法史学家祁克说,“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可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它会象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周围,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蝙蝠去吸吮法机体的血液.”祁克此说,已被人类法律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所证实.既然如是,考察人类自然法精神的滥觞——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思想,实系人类法学难以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地论述了近代西方古典自然法学家关于法与法律关系的基本学说,指出尽管自由主义的古典自然法学、国家主义的古典自然法学和综合主义的古典自然法学,在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自然法与实在法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有差别,但是它们都恪守自然法与人类法相区别的唯心主义法学二元论立场,这对西方法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当代西方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特点。在简要介绍从孔德的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之后,重点分析了纯粹法学的演变、与新康德主义的直接联系及其代表人物凯尔森对法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贡献,并讨论了哈特分析法学的主要方法论特色,指出法律实证主义在区别事实与价值、实在法与自然法或正义理论、法律研究对象是作为法律事实的规范以及逻辑形式分析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及其对东方社会立法和法学变革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埃利希提出"活法"概念直至当代的法律多元理论,从与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有关理论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活法理论的形成理路、鲜明特点和在当今的强势发展.此外,针对国内学者围绕活法理论和法治建设道路的有关争论,文章指出了活法理论的多重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中,自然法理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法学思想流派.当今活跃在西方法学界的新自然法学派是现代自然法理论复兴运动的产物,其内部可分为新托马斯主义的神学自然法理论和世俗的自然法理论两大派别.朗·富勒是世俗自然法理论的著名代表,约翰·菲尼斯的新自然法理论则介于世俗自然法理论与神学自然法理论两者之间.富勒的合法性原则和菲尼斯的法治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法治原则在西方新自然法理论中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自然法概念的梳理,基于自然法作为评判实在法好坏的道德标准这一意义,肯定了中国自然法思想的存在,进而对中西方的自然法思想从价值取向、主要特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探寻两种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思想是古典自然法学派为西方乃至世界提供的重要法学理论成果之一。罪刑法定原则是罪刑法定思想法律化的直接表现,该原则已成为国际人权法和各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罪行法定原则所具有的社会契约、人权和法治等特质,是古典自然法学派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突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普芬道夫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芬道夫在其代表作枟自然法与国际法枠中构建了一个普遍的、庞大的自然法体系,具体涵盖了自然法的普遍性以及自然法的主体、起源及其与实在法的关系、自然法上某些权利义务的转换、条约与契约的一般规则、财产权的规则、争端解决的规则、国家理论、自然法基本原则等内容。尽管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侧重于探讨自然国际法,但并未刻意忽视实在法在构建国际法中的作用,故而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体系。普芬道夫的自然法与国际法理论远远超前于其所处的时代,并对后世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引起所有在法哲学和国际法领域从事研究的学者的持续关注,并可以作为新世纪自然法与国际法否定之否定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古罗马时代西塞罗与奥勒留的自然法思想与孔学天道观有会通之处,但两者貌似而神异。在本体论上,自然法有实体而孔学天道是神无方而易无体;在人生观上,自然法以人从天,是消极的,而孔学人能弘道,乃阴阳相交的活泼生机下的积极人生;在自然观上,自然法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孔学天道是参天地,育万物。因此,孔学虽不是古罗马自然法,但更适合中国之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法理学研究中两种典型的研究进路,这两种进路在深层次上是具有相互融通的可能性的。自然法为法律的终极合法性提供了一个解释模型,而法律实证主义者则有意回避了基本规范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然导致对自然法的肯定。正是对法律终极合法性的追问使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这两种研究进路的融通变成可能。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发源地,自然法是由智者提出的。他们以自然这个概念为前提,提出并论述了自然法。"自然"就是真理或实在,法律和习俗规范都应有益于社会的自然本性即正义。自然法是公正的,与自然法则相违背的法律规范应当变更或废弃。自然法存在于万物之中,是高于人为法的绝对正义,制定法律应依据自然本性,它是实在法的源泉、尺度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20世纪上半叶陕西法学教育的发展划分为西北联大前期、西北联大时期和西北联大后期三个阶段。基于民国档案与原始期刊,勾勒出1937年9月到1949年期间法学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结论认为:在晚清与五四运动前后,陕西乃至西北法制体系与法学高等教育虽有一些萌芽,但极为稚嫩和微弱。西北联大以其"一切为了抗战"的法学教育理念和实践,承袭了京城法学教育衣钵,续接了陕西法学教育的学脉,引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及教育体制,奠定了当代法学教育的基础,启蒙了民众的现代法律理念,开启了西北地区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初步融合,其法治思想与精神和开发西北的历史重任,至今仍为西北学府所传承。此外,还在工程技术立法、农业技术立法、预防疾病立法、师范高等教育立法方面作了开拓性探索。  相似文献   

14.
孟涛在《法学的性质:技术、科学或哲学?》一文中指出,中国法学目前只是停留在技术化的第一步,离真正的技术化还有很长的路;社科法学有助于了解中国法律实施的真实状况,有很大的扩展领域和发展空间;法律本身是否合理,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特别是要进行古今中外思想上的深层次对话。鲁楠则从比较法视野进行反思,眼下的中国法学流派之争究竟在争论什么?宋旭光则试图从流派之争的背后问题出发,明晰法理学学科性质并探寻法理学研究的进路。杨天江则告诫自然法理论研究者,出于对自然法理论研究尚未迈过初级阶段的原因,不仅不应介入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还应主动避免被迫的卷入。刘振宇对自然法之是否介入当下的学派之争则持另一种观点,现有流派都不足以将带有政治因子甚至于以政治话语为主的泛法律信息转化为法律话语,而自然法理论则可,从而推动形成中国法理学第三种智识。黄涛从古典法学的视角相对超然的审视流派之争,即认为需要适度地超越一种经验性的考察法律现象的方法,探寻人类应过什么样的法律生活,建构何种法律世界,以找到真正支撑规范生活的内在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是一种需要通过人类本性倾向即人的理性知识去加以发现的不成文法.自然法思想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张扬人的理性.因而,存在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要求和目的,并能够通过实在法使其具体化并得到补充的自然法,而这种自然法可以通过人类理性探讨予以发现或者设计,从而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达到人类道德的理想目标,这便构成了自然法意义上刑法哲学的理论基础.这样,自然意义上的刑法哲学的合理内核则是在人性分析的基础上关注超越了社会的规范性秩序的具有普遍性和自治性的刑法的一般命题和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探讨古希腊两例神话入手,对长存在西方法学中的自然法和实在法两个基本范畴进行了──评析,并指出二者间所存在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文章还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对广泛运用的回避原则,对所谓“中国自然法”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法律应当关注心灵”。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概念法学受到了法律学人的质疑和批判.但与其说是理性反思和批判的结果,不如说是对西方法律文明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所得结论的移植.在我国法内正义与法外正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冲突时,应以何者优先?回答不宜以"恶法非法"为由,否定实在法的效力.面对法律权威、法律信仰尚待确立的中国法治现状,认真对待概念法学是法律学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论民间法研究的话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民间法研究话语做一个解读.民间法研究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学正在走出简单的唯国家中心主义立场,而转向社会本位的立场;在法学/法律制度的发展动力开始从唯政府推动的一元而转向多元;在法治建构上逐渐从一元图景取向向多元图景取向共存的立场过渡.当代中国民间法研究,是中国法学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早期俄罗斯法哲学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法学家从欧洲大陆,主要是德国,汲取了先验唯心主义和古典自然法的法哲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与俄国的斯拉夫文化和东正教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俄罗斯早期法哲学。他们从抽象人格出发,呼唤人的解放;他们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证了自然法对实在法的作用,并探索了理想国家的观念,以此向专制制度的合理性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0.
公正审判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正义。西方的自然法思想自诞生以来就是与正义紧密相连的一种理论,渊源于自然法思想的自然正义原则更是与公正审判权存在直接的联系。从程序正义理论来看,公正审判是正当法律程序思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方国家法治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及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来看,公正审判权是法治的必然要求。因而,公正审判权的思想渊源可以从自然法思想、正当法律程序思想和法治思想中去追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