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率先在中国探索出了一条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其仍需继续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经验.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很值得借鉴.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既考虑到了通识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充满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这尤其体现在它的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与安排上.此外,麻省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体系对中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理念、实践模式等.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最为悠久,通识课程独具特色,香港大学十分重视非形式课程教育,两所理工科大学则极为重视中国文化研读.他们的做法对大陆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应该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作者剖析了当今大学专业教育盛行的社会根源,并且针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思想发展的经验,初步阐述了大学阶段应以通识教育为目标,提出实行现代通识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通识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文章从教育的本质来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各自的功能及价值追求.回顾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探索,对我国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若干问题,如推行通识教育的环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实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识类课程的建设足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应该走科学与人文融通之路,同时应偏重人文类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派加德提出通识教育理念之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便具有了不可割裂的关系,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先后出现了“融合-分裂-对立-融合”的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关系的这种演变除了受到社会需求、大学教育理念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内部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也是两者关系形成与变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经典理论,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实施通识教育的看法。研究认为:大学通识教育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培养人才方式的趋势是实施通识教育,目前我国大学的教育模式离实施通识教育相差很远,关键问题在于对通识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终生有思想的公民、具有理性思考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为准则,彻底改革现行的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逐步实施通识教育,是我国大学改革与发展重要方向之一;在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虽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理工科院校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而纽约理工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非常成功且具有特色,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我国理工科院校应当尽快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坚守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建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组设置,消除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并加强通识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让人自由的大学精神。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践行通识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可以在理念层面设计清晰的培养目标,在制度层面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在组织层面推进深层次的变革,在执行层面注重师资的培养以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1.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高校进行艺术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大学生的要求。对理工类高校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对提高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提高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转型和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我国理工科高校在突出专业性、技术性,强化专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弱化了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导致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人文素质普遍偏低,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本文从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入手,分析理工科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提出借鉴儒家思想的积极功能,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完善大学生人格,规范大学生行为,达到“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是实现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路径,是维护社会“网络生态”环境的应然选择,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基本手段.目前,中国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着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协同机制仍显薄弱、教育能力亟待提高以及平台搭建急需加强的现实困境.基于此,从健全系统性的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机制、提升专业化的教育能力、搭建全方位的教育平台四个维度来构建移动互联网新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美育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长期以来,理工科院校的美育工作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对理工科院校美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课程体系、授课模式、教育资源、校园环境、数字美育五个方面对理工科院校美育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人文教育缺失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大学人文教育某种缺失的内在原因主要有模糊的人文内涵与外延、虚化的人文环境与状态、矛盾的人文指向与范畴、尴尬的人文身份与处境、间接的人文作用与途径等;外在原因则与大学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背景、中国大学矫枉过正的传统思维模式、社会本位对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的挤压、过分强调专业学科的实用性以及大学诞生的历史差异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学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会陷入矛盾冲突之中,这些冲突的实质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之间的冲突。科学整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应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理智发展与专业技能培养、学问修养与人格修养、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的辩证统一,从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再次提出,坚持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这是迎接科技挑战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学习环境,培养深厚的创新氛围等,才能使中国大学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德学兼修”的新工科人才之“德”的责任,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为必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需求,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在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此模式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探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尽领风骚,它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创新其教育模式,强化其物质设施,科技史及科学精神则有效拓展其人文内涵。但科学技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负面影响亦不容忽视,应系统构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深化保障机制,加强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增强国家科技安全教育,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理工科院校要清醒地意识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竞争致胜的砝码,在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大学的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