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一伦理学的对象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弄清它,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伦理学的对象就是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为了研究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道德”这个词的内容与含义。“道德”一词,在哲学教科书中,它被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因此,把它和政治思想、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等并列在一起。在这里,“道德”一词,不包括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它仅指一种思  相似文献   

2.
1993年 ,“世界宗教议会”发表了《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自此 ,全球伦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 ,成为 90年代伦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学者们对全球伦理在概念上各有提法 ,大致有8种 :1.“普遍伦理” ;2 .“普世伦理” ;3.“全球伦理” ;4 .“世界伦理” ;5.“世界道德” ;6.“底线伦理” ;7.“全球意识伦理” ;8.“普适伦理”。一、对普遍伦理持赞同态度的观点在国外 ,首先倡导全球伦理的是孔汉思博士。他说 :“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是由所有宗教…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价值与生命不取决于人为的呼吁而在于时代与社会的自然选择。儒教道德体系与文化发展阶段之间表现为一种时差与异质的价值关系。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非现代化”社会,具有维系宗法秩序,强化人治国家的本质适时性;在现代化体系已经确立、充分物化了的“后现代化”社会,具有慰藉精神、调节心理的非本质适时性;只有在文化转型的“现代化中”社会,儒教根本精神表现为本质的不适时性。作为一种被绝对化了的道德体系,儒教经历了一个由“仁”至“礼”、“由“礼”到“理”及“命”的逐渐被神圣化也被世俗化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宗教理性与现代人权的对立,义利之辩亦由道德性的善恶判断扩大为政治性的是非判断,阻碍着社会和人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4.
慈善伦理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它包括实现道德分配,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价值;弘扬人文精神,拒绝道德冷漠中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中的价值。为了推进对慈善伦理的研究,必须对研究的课题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慈善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分为慈善伦理基本问题研究、慈善伦理与文化传统研究、慈善伦理与现代公民教育研究三大板块,以及"慈善伦理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慈善行为的伦理评价、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施助者与受助者的伦理关系;慈善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慈善伦理与西方文化、慈善伦理与宗教精神;慈善伦理与志愿者活动、慈善伦理与雷锋精神、慈善伦理与现代社会公民意识"十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李萍  魏则胜 《中州学刊》2005,(6):131-134
"文化伦理"一词,一是指文化与伦理之间的必然联系,二是指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20世纪50年代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开始了文化发展的伦理转向;作为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成果,伦理或道德价值成为西方社会追寻的基本目标.在我国,文化伦理经历了"从手段到目的"的命运转折:道德价值和伦理关怀摆脱了纯粹作为政治和经济生活附属品的工具意义,使自身显现为目的.我国文化发展由此开始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超越了纯粹的政治目标和经济目标的时代,一个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维护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时代,一个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时代.由此,我国文化发展被内在地嵌入了道德价值的指针,道德进步也因此具有了文化必然.  相似文献   

6.
在审美文化产品评价理论研究中,意义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以审美为指向.审美文化产品的意义又是由审美、道德、宗教、政治等要素所建构起来的多元世界.在这诸多要素中,道德的、宗教的等非审美因素通过两个步骤完成了审美化并对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影响:首先是将构成审美文化产品意义的所有因素都转化成了“游戏”,从而实现了将伦理诉求等目的性的目标转换为“游戏”这种无目的的形式这一策略;其次,将“游戏”形式化、规范化,使得审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产生审美期待,并最终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文艺与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等在价值取向上的认同使文艺与整个社会文化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它们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异又使文艺显示出它之所以为文艺的特殊性。功利、道德、宗教、科学等对文艺构成了一种价值参照关系,正是在与功利价值、道德价值、宗教价值、科学价值的参照之中,文艺的价值取向才能得到清晰的界定。文艺价值与功利价值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体性的,就连“艺”或“艺术”一词的本义也是指功用性、实践性的技术或技能,如汉字中的“藝”字本来是指种植的技术,而拉丁语中“艺  相似文献   

8.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作。在安托万·菲雷蒂埃于1690年编纂的《通用词典》中,即把文化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18世纪后,文化的含义又演变为四,指个人素养、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素养、艺术和学术作品的汇集。在此基础上,文化又被引申为一定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19世纪中叶后,随着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人类学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化,使“文化”一词由一般概念上升为专用术语。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指  相似文献   

9.
贺麟在中西哲学思想融会之下诠释儒学,认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应循哲学化、艺术化和宗教化的途径迈进。其中途径之一——儒学的宗教化,是贺麟研究儒学与宗教的会通点。作为中国文化之体的儒家伦理应得到西方文化之体,即基督教思想的补充,因此贺麟提出“宗教为道德之体,道德为宗教之用”的命题。并对中国传统的伦理概念作了宗教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06-111
莎士比亚本人信仰何种具体的宗教派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其戏剧以独特生动的叙事艺术,不仅忠实记录了当时历史转折时期宗教伦理的嬗变过程,而且也蕴含了他对人与上帝之间信仰伦理关系的独特思考和个性化阐释。借鉴文学伦理学批评和戏剧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莎士比亚戏剧中所呈现的人与"上帝"之间伦理关系嬗变的角度,作者梳理了负载其个性化信仰理念的宗教文化符号"上帝"在其戏剧叙事中的演绎,挖掘人文主义浪潮冲击波中其不断转变的个性化信仰理念,探讨其在探索人类精神救赎之路上所启示的信仰伦理和道德价值,也可对当前如何修正和改善被世俗精神和物欲追求所致信仰匮乏、道德滑坡的社会道德状况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 ,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 ,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 ,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 ;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 ,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 ;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 ,是管理最根本的活动准则。管理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实现伦理在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底限与普世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阿多诺的道德哲学,指出他的道德思想是对西方道德哲学的批判继承,他提出的“道德低限”的主张是对维系人类存在的基本道德伦理的反思,表现了阿多诺对人类现实生存状态的关切。第二部分结合阿多诺的道德思想分析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伦理学的讨论,强调用历史的和辩证的观点去研究道德伦理,指出道德伦理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普世伦理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具体道德规范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永恒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揭示司法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及司法伦理的本质,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司法之道,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司法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司法伦理的存在是由司法活动和司法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司法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司法的道德性表现为司法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司法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司法的道德性规定为解决司法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伦理在司法活动中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宗教内涵的道德资源相当丰富、拥有的信众数量亦极其众多,但其道德教化作用仅限于为数很少的僧人、道士和居士,而于中国广大信众影响甚微。对照基督教,中国宗教存在明显的“宗教精英”与“宗教大众”之间的相互区隔、缺乏对广大信众进行教育聚会的场所,一般信众缺乏明确的救赎观念是导致中国宗教伦理的社会化困境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升中国宗教伦理的社会化水平尚存在诸多操作层面上的困难,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各方面进一步认真讨论和周密部署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于浩 《中州学刊》2014,(5):62-67
法律体系承载并折射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对法律现象与法律文化的关系进行认知是研究法律价值与法治秩序的一种进路。这种认知能在虚实之间展开对法律本身的审视与反思,并展示出法律文化与法治秩序的碰撞、融合与重构。中国法律文化中蕴含"天道""情理"等伦理观念,而西方法律文化受宗教传统影响,其中包含法律与生命、伦理、宗教之关系的追问。中西方法律文化在伦理与宗教之维上的分野以及二者在证成法律的正当性上的殊途同归,为研究法律文化对法治秩序建构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良好视角。中国的法治秩序建构既要关注西方法律文化的根源问题,又要关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合理内核;要立足中国国情,建设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6.
审美的道德之境——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伦理精神之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形体审美意识中伦理精神之“同”,主要表现在“朴素为美”的道德理想及其对物质身体形式与精神心灵统一关系的规定方面。它们的“异”,在于伦理精神在中国形体审美意识中作为道德理性发生作用,在西方则表现为知识理性。具体而言,西方形体审美意识与“神人相合”文化模式紧密贴合,中国则以“纯粹伦理主义”为出发点;西方强调二元对立中的统一,中国则强化心灵的道德价值一元性;西方形体审美路线是由外向内、由身体形象透视心灵精神,在中国则走上了由内向外、由心灵价值反观身体形象存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论"十大行政伦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政府组织内部之间,以及政府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表现出十大存在形态,即政府与自然、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第三部门、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学府、政府之间、政府与其成员、政府成受上下级的伦理关系。研究行政伦理关系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治理作用;第二,对“行政关系”进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8.
论儒家道德伦理的内涵、特色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辨道德、伦理之不同涵义入手,对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容、特色及其与东亚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作了具体探讨。作者认为,就人文意义而言,儒家的“道德”是对人的本性及其行为准则的内在自觉性的规定,儒家的“伦理”则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秩序性道德,即人际关系之理。儒家就本质而言是以道德为本位而非以伦理为本位的“仁本礼用”的道德形上学。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其德性原则、伦理原则、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强调道德的日新和礼制的适时变化,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其根本精神乃是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一根本精神及其一系列道德伦理原则具有永久性价值,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罗媛 《理论界》2013,(12):147-149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的“伦理转向”进行述评,追溯该“转向”的背景并综述“伦理转向”后的主要伦理批评流派。文章指出,西方文学批评界出现“伦理转向”(ethicalturn)后,无论是关注道德自我成长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还是以他者为尊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都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对后现代主义时期主体性解构热潮的反驳;探究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道德生活、伦理关系成为伦理批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是以幻想的超人间形式来表现现实世界中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而道德伦理观念则是以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所表现的行为规范来调节和维系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宗教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是“第二性”的东西,它们为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所制约、所规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社会存在与经济基础。宗教与道德既然同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必然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和弄清这种联系,对我们加强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大有神益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