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曾留学美国,师承杜威。他在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做中学”的教育思想进行继承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提出了一系列立足于中国实际的教育观念,并将其一一付诸实践。陶行知对于杜威教育思想“中国化”的改造及其实践,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同时,陶行知“中国化改造”后的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在 1 92 7年创办晓庄学校时提出的 ,其理论体系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针对中国传统教育以文字书本为中心 ,脱离实际生活 ,不能给学生以生活和创造能力这一状况 ,吸收了杜威反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改造 ,形成了“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思想。其一 ,“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在陶行知看来 ,自有人类以来 ,生活就是教育 ,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他认为生活与教育要一致 ,如果“过的是少爷生活 ,即使天天读劳动的书籍 ,也不算是受劳动教育”。“生活即教育”包含的意思是 :生活决…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著名的教育家,由于教育价值观不同,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紧密联系又各具特点。陶行知以开放的教育系统观提出"社会即学校",发展了杜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以新的教育知识观提出"生活即教育",变革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以和谐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师生共同发展",矫正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比较陶行知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利加深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影响广泛,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和“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他的德育思想脱胎于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复杂的德育工作环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和杜威都是教育改革家。杜威于本世纪初在美国发起一场实用主义教育运动,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陶行知一九一四年去美国留学、师从杜威。二十年代,他在中国发起乡村教育,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虽然他们的理论出现在不同的国家,但都是为了使教育适应当时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由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政治、经济政策和文化传统各异,两人推行的  相似文献   

6.
杜威教育理论与我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是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哲学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改革。他把教育作为其社会改革的实验场所;他强调在教育和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主张“儿童中心”,即以儿童的一心理现状与发展为中心;他认为社会环境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功能,并把教育作为实现其“民主社会”理想的主要途径。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批判地吸收杜威教育思想的精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坚强笃实,百折不挠,数十年如一日地谋求以“教育革命”配合“政治革命”来救中国。为了改革旧教育,创建新教育,竭尽心力地为之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陶先生挣脱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教育传统的锁链,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为工农劳苦大众及中华民族着想,不仅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在教育实践上勇于探索,开辟了中国新的教育途径,有着伟大的创造,对培养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之前,在1918年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用生活来教育,给生活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道出了教育的本质和本体、本源。陶行知先生针对教育的弊端,曾一针见血地揭露:“中国教育的歧途在于抱着分数忘记了人生,  相似文献   

9.
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威是美国20世纪的杰出的教育家,提出了适合当时美国社会的教育思想,培养了社会良好公民。而陶行知师从杜威,却不墨守师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培养了大批教育工作者、艺术人才和为革命献身的干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他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从而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仝瑞 《南都学坛》2007,27(5):117-119
一、“学校即社会”———学校改造方法论的基本内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基于“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要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又合乎社会需要,实质上是要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种理论迥异的原因所在,并思考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如何将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当代教育服务,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他怀着“人民第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献身精神,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反对“沿袭陈法”的传统教育,又反对“仪型他国”的洋化教育,在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和创造中,总结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仅就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的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中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学校,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本文就陶行知教师职业素质思想作一探求。教师的社会作用,历来被有识之士所瞩目。陶行知从国家民主富强的前途出发,非常强调教师在教化民众、改造社会力面所担负的举足轻重的责任。他早年认为,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昌大于教育”、“启民智、致民富、国家民主富强的前途才能实现。”,因此,“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关系到“国家前途盛衰的大事”。要办好教…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批评各种传统教育、洋化教育的结果,是与他的中国教育改造思想相互作用的结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格格不入,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以程朱理学为例,程朱理学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只讲教学,不讲做,更不讲教学做合一;只讲学校,不讲社会;只讲教育,不讲生活。在中国“理欲之辩”各家中,戴震以“节欲”和“理在物中”反对程朱的“存理灭欲”,陶行知很赞赏戴震的观点,他说“我们还得与戴东原先生的主张打一打通”。陶行知反对程朱的“灭欲”,丰富和补充了戴震的“节欲”,提出了“遂民之欲”。这个思想是对“理欲之辩”的发展,具有“民本”的思想特征,体现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7.
杜威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个人所表达的兴趣是建立在民主理想的基础上。他认为民主政治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杜威的民主思想推迟了陈独秀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立场。他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问鼓励民主和自由思想,同时提出一个教育纲领,为未来的一代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作好准备。杜威对中国哲学体系的影响是实证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他以纯粹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人们超物质存在的知识的各种哲学进行攻击。过去四十年中,许多中国思想家曾受到杜威的影响,但杜威仅仅吸引住一个他的哲学上的代表人物——胡适。胡适为杜威的实用主义发扬了一种宗教的热情。通过胡适,把人类心灵的新概念移植到中国。杜威在中国的最大影响正象他在美国一样,是在教育方面。杜威关于人的一些思想本能地注意到青年人的思想。杜威到了中国后,美国的教育目的、方法和教材以及教育上的整个研究制度就代替了日本、德国的教育思想和计划。杜威的教育纲领的主要特点是:生活教育、儿童中心教育、学校即社会。反对杜威的有儒家学者,有以黑格尔和柏格森的思想力基础的西方哲学的新流派;而马克思主义者对杜威的反对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思想渊源和形成过程, 认为杜威的教育观集中体现于他的“教育即自然生长理论”,主要包括3 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这一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是他的实用主义经验论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从提高未来社会成员的素质着眼,明确规范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谐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创造人才;同时,创造生活教育模式,把实践观点运用于教学过程。陶行知素质教育思想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我对于“素质教育”这个词儿,一直不甚了解,及至看到一份1934年度的《淮安新安d、学第六年计划大纲》后。才若有所悟。这所小学是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来办学的乡村小学,是陶行知的弟子汪达之创办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