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界关于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探讨也逐渐展开,并将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提出,认为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过程中,对一系列带有普遍性深层次问题的逻辑思考、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是对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理论的概括和提炼,是其贯穿在经济思想理论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结。把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定位于哲学的研究范畴,应该从一般的主客体相互关系来理解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即将其看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所体现的规律、方法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这个主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客体相统一时所具有的性质和状态。学界需运用哲学思维从更深层次、更广阔视野、更多维度进一步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克服了以往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教条式的理解,修正了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地统一起来。主要表现在:第一,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第二,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第三,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上;第四,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突破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时代背景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实践,以党的价值实践的表述形式,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和价值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党的价值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对邓小平领导价值观的认识汪世锦邓小平的领导价值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天然地包含着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正是其区别于一般学术理论...  相似文献   

5.
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思想路线, 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髓。只有把握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 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才能避免新形式的思想僵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代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这一理论体系的哲学内核正在于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辟概括──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特色”理论提出的思想基础,以及这一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无一不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哲学内核。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试图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作些研究。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而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其根本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方法。他的著作没有一篇是专门讲哲学问题的,然而每一篇又都是从哲学的高度来提出问题和说明问题的。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原理,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文章否定了不承认邓小平是哲学家的种种见解,持认邓小平是集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现代的新型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邓小平哲学思想具有极其科学的严密的理论组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新成果和新高程,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的实践哲学;它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和实践、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战略宏观辩证思维和总体性思维方式,特定的哲学思考侧重点,以及特殊的表达方式等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只有这样,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硕果.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是指人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各种旧观念、旧理论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新情况、新问题,树立符合客观实际的新思想、新观念.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必须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认真领会这一讲话精神,对于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相似文献   

12.
科学确立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道路建设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论,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途径加以全新诠释,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论新篇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根本对立的,更不是相互排斥的,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制度反映的是一定物质生活方式下价值观念的要求。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统一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价值观的变迁是以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基础的,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唯物史观的本质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价值与制度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主义本身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运动是围绕社会主义价值和制度而展开的运动,社会主义价值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改革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统一的政治逻辑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实践源于正确的决策,决策是领导的主要职责。当今我国经济之所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就在于邓小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成功地作出了一系列振国兴邦的重大战略决策。所以,深入探析邓小平决策思维的特征及其内涵,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思维水平,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人民利益是邓小平决策思维的出发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是邓小平决策思维的根本出发点。他认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即邓小平对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总的看法。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鲜明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特色 ;(二 )独创性的辩证思想特色 ;(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与总体看法,是哲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按黑格尔的说法,就是“哲学的历史”或“历史哲学”。辞海中这样界定了历史观: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基本问题的根本见解,与“自然观”相区别,又相联系,是世界观的两个组成部分。[1]邓小平的历史观,是在继承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将重点由社会存在论转向社会发展问题,是具有时代特色与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邓小平历史观,能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哲学基础,是通向邓小平理论大厦的重要途径。学术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对邓小平历史观的主要内容、研究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拟对这一理论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一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方法一是分类法。邓小平历史观的内容非常丰富,展现在各个方面。将邓小平历史观分类研究,能清晰地把握邓小平历史观的脉络,是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的学者就将邓小平的历史观分为历史过程观、历史发展观、历史价值观和历史评价观四个方面来分析研究。[2]有的则把邓小平的历史观细化为十一个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生产力论、社会主义模式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经济发展战略论、改革动力论、人民主体论、两个...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大旗,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需要,对历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如历史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历史科学的研究方法、历史的价值体现和功能等,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观点。认真研讨邓小平的史学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意义是重大的。群众史观:“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他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①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点。历史是人而不…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姚郁杰历史跨入一个崭新的世纪。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再强调人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关于教育培养青年的理论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