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旭东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105-111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最深刻的是工人阶级.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其阶层的变化来体现的.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内部由于在经济、政治、职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形成了不同的阶层.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普通工人阶层在经济、社会地位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差距越来越大,确立和维护这部分工人群体的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经济、社会地位,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新兴工人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主要变化是大量农民转化为工人等城市居民,这一社会群体是新兴工人阶层与新市民.虽然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在不断改善,但仍然没有走出二元化城乡壁垒,没有享受到平等的市民待遇.本文对"农民工"群体的成长性与边缘性、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权益、依靠新兴工人阶层的途径、新兴工人阶层的城市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袁峰 《社会科学》2001,1(1):30-33
一在现代社会,政党是在一定阶级和阶层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政党基础较为深厚的现代国家,一般采用政党组织作为代表和调节社会利益的组织机制。由于政党与其他社会群体和组织在特性上的差异,使得政党不仅可以由某个利益群体、某个阶层、某个阶级的精英分子组成,还具有跨集团、跨阶层、乃至跨阶级的特征。尤其当政党谋取或维持执政地位的时期,它所采取的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通常不会局限于本阶级、本集团、本阶层的利益,而是兼顾社会其他利益群体和其他政治组织的要求。因此,从政治上集中地代表一定社会阶级的意愿和利益(即政党的代表性)是政党…  相似文献   

4.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为在总结国内外政治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阐发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政治的实质,是处理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是旗帜鲜明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治发展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改革正确处理阶级阶层关系与其它重要的社会利益关系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一主题在国家对外职能中的体现,就是旗帜鲜明地维护民族利益.中国的最高利益之一就是稳定.同时,逐步实现政治和经济的适当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在政治生活方面的又一战略性转变,符合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非公企业主参与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生事物,作为当前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将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直接源于其政治参与的内在本能和外部需要。由于目前我国非公企业主群体发展参差不齐,阶层内部分化较大,不同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决定了其政治参与需求的层次化,经济利益,政治保障,社会地位等都成为了他们积极参与政治的强大动力。加强对他们政治参与需求层次化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去支持、规范和正确引导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SARS的突然到来与离去,给人类留下了许多课题,从不同层面认识总结SARS防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提高政府和公民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质上讲,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政治现泉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家总的说来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国家政权就其内容而言,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正确运用公共权力是危机管理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突出,并通过多种方式对政府决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肯定其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要强化对这一参与行为的规范和引导,要强调这一参与是有限度的。中国目前要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保证这一参与的健康发展,防止在私人资本与某些阶层之间形成社会中的强势联盟,损害其他阶级阶层的利益,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保持政治稳定的过程.造成社会失序的根源不是贫困和落后,而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同利益群体政治参与需求的扩大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失衡,这也是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频繁发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必须给不同利益群体提供广泛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以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对化解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借鉴意义在于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保障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障群众有效利益表达、完善听证制度,确保群众源头参与以遏制民生矛盾、扩展基层政治参与途径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培育新型政治文化,切实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0.
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权力制约机制与雅典奴隶制国家是一同产生的,而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则是随着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矛盾斗争是复杂的,不仅表现在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同时,还经常表现在自由民中富人和穷人,奴隶主和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矛盾.而城市工商集团和土地贵族之间的斗争,也在奴隶主阶级内部进行着,富裕的工商奴隶主由于自身力量的增强,不甘心忍受因无权而造成的政治上的不平等,他们要求限制贵族特权,主张扩大民主,为发展海外贸易和发展工商业创造条件,在发展中争取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1.
平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历史的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己任,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在公共领域的有效互动中,由个体理性走向公共理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平等是一个正义问题,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紧张冲突,因此社会系统需要正义原则来调节、以保证社会合作持续稳定。国企工人在弱势阶层位置上经历了2种不平等。一是经济不平等,即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创造的价值,工资、奖金的不平等分配没有利于工人;二是政治不平等,不是每个工人都享有平等参与企业治理的机会,民主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正,权利不平等分配对普通工人产生了不利影响。国企工人的经历表明,基本社会制度对收入与权利的分配在个人之间作出了区分,基本社会规范没有使各种对权益的冲突要求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人情"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普遍习俗,有着经济互助和社会整合功能。当前宁波农村的仪式性人情正日益丧失这些功能。由于仪式性人情场合的送礼数额非常高,招待客人的酒席标准也很高,处于村庄底层的村民根本操办不起,也无法广泛参与。因此,仪式性人情越来越成为村庄富裕阶层和小康阶层的"表演",中间阶层可以勉力参与,贫弱阶层只能退出。人情越来越成为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方式,并异化为阶层排斥的一种手段。这固然因为宁波村庄内部出现了经济分层,也因为村庄内部不存在强大的内生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制宪权性质的认识错误,是造成我们在"权大还是法大"等问题上陷入逻辑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制宪权不属于国家权力,而是政治社会的最高权力,它具体体现为特定政治社会中的一个阶级或者几个阶级的联盟按照自身意志缔造国家的政治控制力,也体现了一定的政治价值系统.制宪权的行使意味着政治权力的交接与委托,也意味着公共权力规范化与法治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普遍而平等的政治参与既是现代国家追求的理想,也是各国法律规定的公民应该充分享有的基本社会权利。然而,形式上的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困惑。从政治资源的构成、资源分配不均匀的原因及趋向、各资源因素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互动关系的分析,说明政治资源分配和运用方面的差异是造成政治参与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中,有的人根本不承认阶级这种宏观的社会结构存在,有人则承认社会宏观结构,但是用阶层论代替阶级论。在否定对社会进行阶级划分的学说中,影响最大的要数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多维性。韦伯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关系并非经济分化的唯一原因,与此相反,这种关系对于产生阶级的各种市场关系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另外,阶级观念显得太狭隘,仅局限于经济范畴,他强调社会分层的多维性,提出了地位群体观念。二战以后的西方社会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韦伯这种社会学说的影响。西方社会学的社会阶层是根据任何一种不平等现象或社会差别而将人们划分出的等级层次。具体说来,主要是以收入、职业、教育程度、影响力、生活水平等标准来划分阶层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政治整合先后经历了"改造式整合"、"运动式整合"、"无意识容纳"、"选择性整合"等阶段,并逐步显示出"全面整合"的特征.与此相应,中国社会在经过长期的"阶层合化"之后重启了"阶层分化"的进程."阶层分化"虽然有效释放了社会发展空间,但是整合机制的滞后性却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正常分化,造成"阶层分化"与"政治整合"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目前,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等,都对新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政治参与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参与模式,把政治参与的主体局限在充满傲慢与偏执的当代人,政治参与的价值在于维护政治统治,政治参与这一活动也只是发生在公共领域的遵循既定规则的工具性政治实践.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代际矛盾宣告了这种参与模式的致命缺陷.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政治参与模式的转变:政治参与的主体应包含对自然和未来人的利益的肯定;政治参与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政治参与遍及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自在世界;政治参与是依据一定规则而有效运转的政治系统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略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私营企业主阶层的产生和壮大 ,他们正在通过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四个特点 :政治参与中的经济利益驱动因素占主导地位 ,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高 ,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但政治参与效果显著 ,不规范政治参与时有出现。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力体系重心的转移,即政府权力体系的任务和运行方向有序地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其目的是建设公共性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建构包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多元的合作治理体系的建构、公正成为公共政府和公共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原则.政府原有的功能结必须调整和转变.政府权力的三个转变:社会领域,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转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经济领域,从计划管理和微观管理转为宏观调控;政治领域,从政治统治转为对利益矛盾和阶级阶层关系的调解.政治统治功能的两个弱化:极度弱化阶级斗争和专政的阶级斗争功能;弱化"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政府公共权力功能的四个强化:强化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创造;强化公共服务;强化公平分配;强化对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