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产生、逐渐成熟的"生成物”.它是一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断运动,不停地流动生产的情感.艺术情感的运动生成大体要经历"最初的唤起”、"积累和养育”、"改造和升华”三个阶段,才能生产一股"心会神融”、"物我俱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艺术家的内在因素是艺术表现的唯一内容,这种内在因素就是艺术家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感。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服从于这种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否则,艺术就会失去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内在因素是艺术表现的唯一内容,这种内在因素就是艺术家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感.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服从于这种精神的表现,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否则,艺术就会失去它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一部文艺作品,它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道德对欣赏者有着主要影响,表达它们的形式是以它们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评判一部文艺作品是否成功主要应看它的内容是否对社会发生了有利的影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可是,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结构作理论性划分时,在“形式”这个名辞下很难给予一个适当的内涵。“形式”概念本身把一切作为“内容”的东西都放到了对立面的位置,事实上,作家的美学情趣、情感、思想等在被传达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体现在所谓“形式”之中。我们把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美学情趣、思想、情感等统称为审美体验,它们是艺术家创造的一股艺术信息,传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负载物,我们称之为艺术符号。在一部文艺作品中,艺术符号不但传达了艺术家欲表现的艺术信息,并且体现艺术家怎样表达这股艺术信息的艺术信息。照“内容”、“形式”的划分,后一种艺术信息就被归入到“形式”的范围中去了,我们认为对文艺作品合理的划分是把它分为艺术信息与艺术符号两部分。本文拟对文艺作品的艺术符号怎样表现艺术信息,有什么特点,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5.
音乐艺术的自由品格 ,总是与人类的审美体验结伴而行的。笔者于此 ,试探究音乐艺术的自由品格具有何种特征 ?音乐艺术自由品格生成的条件和培育的途径有哪些 ?一、音乐艺术自由品格的特征音乐是人类最自由、最能够直接唤醒情感体验的艺术 ,在其本性上与社会审美内容、审美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特殊的美化行为的方式 ,它在形式上是自由自在的 ,在内涵上是自发的和自由的积极性流露。音乐艺术的自由品格体现了人类得天独厚的创造性。正如黑格尔所言 ,艺术是艺术家利用自己特有的手段所从事的一种自由创造 ;是艺术家镇静自如的灵魂的尽情流…  相似文献   

6.
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但情感并不独立出现,它必须借助于特殊的物质手段(光线,色彩,形体,声音等)具体化为一定的形式.才可能被我们直接感觉和接受。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所说:“在艺术中我们是生活在纯粹的形式王国,而不是生活在对感性对象的分析解剖或对它们的效果进行研究的王国中。”①对艺术而言,内容是溶化在形式中的,如果离开了表现这种内容的有意味的感性形式,它也就无法被我们掌握。因此.在艺术情感与文字之间,还存在一个中介结构,即艺术情感的形式化。它通过发挥文字的直觉情感和想象功能建…  相似文献   

7.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提出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即他极力贬低再现写实性艺术,并为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艺术实践作直接的理论论证。在他看来,一切艺术的基本特点绝不在于对现实的再现,而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在一切艺术中唤起我们审美情感的普遍性质,也就解决了艺术的基本性质。这性质即“有意味的形式”:“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①贝尔是由情感出发来探讨审美和艺术本质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②,“艺术家…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是艺术品产生的深层心理动因,艺术家的情感的积累必须源于生活,必须具有深层的理性思考。而情感的积累与释放是艺术家人生体验的直接结果。是“本我”的能量释放和“超我”的价值追求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是艺术家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表展示出的一种替代性的满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材料肌理——种心灵的艺术语言,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分析。重新界定了材料肌理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概念,重点阐述了情感体验与材料肌理的关系,并对艺术作品中的材料肌理给予了适当程度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得出:材料肌理已经不是一般形式上的视觉语言,它以其传统绘画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为艺术家和观者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空间,成为一种能够用来描述心灵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0.
“艺术”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一种艺术的创造活动,亦可以指一种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对象,即艺术品。这两种含义中的前一种,又可分为两重层面:其一为具体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其二为艺术史上的创新活动。在我看来,无论是艺术品的创造活动,还是艺术史上的创新活动,艺术的创造机制只能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艺术家的审美体验不仅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内在根由,而且体现了艺术家的特殊素质。首先,从具体的艺术品的创造活动来看,主体的审美体验要比单纯的观察和顿悟重  相似文献   

11.
一、艺术风格的成因艺术风格是创作个性最突出的体现。创作个性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所特具的兴趣、爱好、能力、人格(此取狭义)、气质等心理因素的总和。大致可以说,艺术家的兴趣、爱好直接制约着他对题材的选择,人格品位较多影响到他对生活的评价,能力高低从他驾驭艺术形式表达思想情感中反映出来,在此基础上,个体气质外化而形成作品的独特风格。艺术家的兴趣、爱好不能决定其风格的独特性,兴趣、爱好是多变的、纷杂的,艺术风格则是恒定的、单纯的。艺术家的能力固然是形成风格的基础,因为风格是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但是它几乎…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语言:“生命的形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是发话主体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的形式,它是“生命的形式”表现,它往往是发话主体内在生命体通过特殊的言语形式为载体的感性显现,是发话主体情感表现的自然化。艺术语言对客体的描写,不在外在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发话主体情感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和发话主体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它通过虚无的意象,表现发话主体的情和神。  相似文献   

13.
象征艺术愈来愈受到文学艺术家的重视,这是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趋向多样化的一种表现;是艺术表现能力与水平要求提高,以便更好地反映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显示;也是作品开始追求寓意感、暗示性、哲理味的一种反映。其实,象征艺术也是文学艺术家艺术地掌握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与精神对象)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方式。它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明与之相近似的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思想,它常被用来暗示作品的主题与情节的发  相似文献   

14.
事实证明原始宗教在艺术起源中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表现在:原始宗教观念是神话、图腾艺术等赖以产生的认识论基础和世界观根源;原始宗教的思维方式孕育并最终分化出艺术思维方式;原始宗教的礼仪活动为原始艺术的生成提供了审美形式。鉴于宗教与艺术关系密切,应该建立跨学科的宗教艺术学。  相似文献   

15.
奥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如果我深谙什么绝技,那么这个绝技就是善于割爱”。把善于割爱说得这般重要,这并不是茨威格个人的特殊情况,许多艺术大师都有类似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它乃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说是一条不成文的,但在艺术实践中通行的法则。然而,究竟什么是“割爱”呢?通常,人们只是从形式剪裁的意义上去理解,实际上,它指的是,艺术家为了“能动地表现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包括审美理想、观念、情感以及趣味、技巧诸因素在内的艺术创造个性,从选材构思到作品完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调整的创造性劳动。它常常表现为,经过殚思极虑后,在进退两难的抉择中,艺术家将一些与自身血肉相连的个人的东西,忍痛割弃了。这种割爱现象,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难道艺术创造只有在艺术家不喜爱不满意的情况下才算成功?显然,这样理解是不对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倘若不为自己肯定和喜爱,他又怎能为之耗费心血并将作品公之于众,去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呢!在这里,既应当爱,又应当割爱,我们似乎陷入了自相矛盾。然而,这矛盾的产生却是合情  相似文献   

16.
应该根据刺激物和情感效果的不同对宣泄的形式和意义进行区分 ,艺术创造活动是艺术家在对生活中的功利有切身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升发出普遍性的意象形式 ,它首先是宣泄 ,它的更高目的是心灵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艺术观察是艺术家对生活真实的把握的第一手段.过去我们对艺术观察的探讨,一般都只停留在单向的思维和静态的分析上,因此就难于看出艺术观察内部的一种具有普遍联系的复杂综合,进而把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设想改变一下对艺术观察的分析的思路,即把艺术观察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考察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以及构成整体的结构和层次.经过考察,我认为艺术观察的系统性表现在:(一)艺术家主体接受被观察对象(即客体)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艺术观察的固有本质,即自然质;(二)艺术家主体向对象客体投射自身的情感、愿望、理想乃至气质,这是艺术观察的  相似文献   

18.
方岩 《兰州学刊》2005,(6):288-293
中国古典诗学经过数千年的艺术积淀,已形成一套稳定而成熟的艺术形式,审美形态及具体的操作规范,进而在诗人的内在气质上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创作心态、观照视角及写作惯势.这种美学风范已形成一种潜在的艺术气质浸入历代诗人的血液.同样,古典诗学作为一种顽健的文化因素亦影响着,甚至制约着中国新诗的草创者们.因此,将"言志"与"缘情"置于意识形态/艺术本体,与外在功利宣传的载体/内在情感表达的物化形式,这两种理念上去阐释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历程,将会为梳理中国现代诗歌史提供新的观照视角.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观察的生成与演化蔡毅艺术观察是作家艺术家进入创作之宫的第一道门户。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艺术观察既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类精神现象。艺术家既要通过观察去认识*和反映自然社会人生,积累素材,熟悉各种情况和各...  相似文献   

20.
岭南人物传记片论柯可粤桂琼港澳地区史称岭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艺术家的努力,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现代影视艺术十分发达,实绩较为显著的地区。岭南人物传记片,是岭南影视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审美视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环境,对中华大地尤其是岭南沃土孕育的杰出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