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虽然农业合作化运动把我国农村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领导地位,但也在长时间内遗留下了一些问题。细致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冒进的原因,笔者发现,除领导人激进意志外,社会心理的急于求成、盲从与激进也是合作运动出现"冒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在山东推行的农业合作运动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考察,并就梁漱溟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特点、原则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之一,但目前国内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其研究“主要是结合农村改革探讨的多,对理论本身作专门全面系统研究的较少”。①全面、深入地研究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一、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历史演变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最早萌芽于大革命时期。由于“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以,毛泽东一开始就把眼光着重放在农民的实际利益上。为了使农免除地主奸商的…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旨在消灭土地私有,建立集体化农业体制的经济运动,更是一个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先导的社会改造工程。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制约,使得这场运动的缘起、过程及最终归宿都显现出关联紧密的、固化的特征。因此,将农业合作化—集体化运动做分期处理,认为后期错误主要是最高领导人抉择失误的观点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50年代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是,这场运动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对我国农业的现实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值得人们回顾与反恩。一、关于农业合作的经济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6.
林霆 《文史哲》2012,(1):155-168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裂隙,如果简单地以"不真实"概而括之,将对十七年文学的生态环境,以及作家、读者等群体的精神状况造成深度的遮蔽。立足于十七年文学复杂的政治文化场域,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来探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真实性问题,可以见出有三种层面的真实性表现形态,即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和被教化的真实。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是指部分作家尽管亲眼目睹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造成的利益损害,以及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对运动的反感、抵触,但却不会因此而否定运动本身。相反,他们会运用所学的思想理论来理解现实生活,在小说中以反映历史本质真实的姿态去反驳、抵制现实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主要是在大量的社会学史料中得到呈现,在十七年作家的笔下只有微妙曲折的表达。作为代表人物的赵树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不合作心理及其困苦生活抱有深切的同情,他的小说因此成为表达微妙意味的复杂文本,有限地传达出了农村现实的真实信息;被教化的真实,则体现在政治运动对于农民、农村党员干部以及作家、读者的宣传教育和鼓励/惩罚的机制中,个人的想法往往是被赋予、被引领的结果,其表现形态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与茅盾的《子夜》类似,柳青的《创业史》也是讲述一场运动——农业合作化的史诗性作品,为此他举家迁往长安县皇甫村落户十四年,参与了皇甫村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过程。这样的生活积累,加上柳青的个人才华,使得《创业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能略去的一  相似文献   

8.
叶扬兵先生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修订补充,写成长达70余万字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以下简称《研究》)。该书已于2006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由于笔者近年来也投入了较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因此自然乐见叶先生大作的出版。笔者认为,《研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关於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是依据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央召开的省委、市委和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所作的报告的精神,制订出关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纲领性的文件,这就体现党在过渡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伟大的措施。毛泽东同志在关於农业合作化问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合作化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来,全国也即将到来,这是五亿多农村人口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带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并详尽地分析了当前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同时对於在农村工作中所存在的右倾思想,给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其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半个世纪过去了,农业合作化依然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主要出路。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农业合作化对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好"三农"问题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行的进程中,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成为一种显在的阻碍力量。要想顺利推进农业合作化道路,就有必要在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两方面摧毁传统家庭模式。为了瓦解传统家庭,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十七年文学采取了一种改写、将家庭问题政治化和去私化的策略,将个人从传统大家庭中解放出来,同时将其置于一个新型的集体组织中。当革命的大家庭接纳了失去小家庭的个人,并以集体的名义实施对个体的全面控制后,个人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2.
将视野放开来看 ,包产到户是一场广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产物。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农业集体化加速进行 ,并进一步演变成大规模地按理想的蓝图有计划地改造农村社会的一种尝试。在这种史无前例的动员与参与中 ,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应。相反 ,从高级社开始处于不断的衰退中。历史有其不可忽视的参照性 ,要想深入地剖析这场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中找出其利弊得失 ,进而挖掘出包产到户产生的缘由 ,需要对传统的农业互助合作、中国共产党主导互助合作的价值关怀及其嬗变进行仔细的梳理与对照。  相似文献   

13.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框架下,中圆形成了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专制集权政治为特点的宗法等级社会。并且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从这样的国情出发,分析中圜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深层次原因以厦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叉。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提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工业化建设对粮食、原料需求的增加;解决粮食供求紧张和粮食风潮的现实问题;对合作化快慢问题上的不同意见作为"右倾"错误的批评导致的急躁冒进情绪;广大干部和群众向往社会主义美好社会所激发出来的发展农业合作化的积极性;等等,都是农业合作化提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富宁县合作化形势、退社原因、解决办法、建立合作社的好处等方面,对合作化时期富宁瑶族退社问题作了分析研究。认为:富宁县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内外条件已基本成熟;退社主要缘由于旧习惯势力、工作中的急性病、敌人破坏等;主要采取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认真解决干部队伍中的忽“左”忽右倾向,分化瓦解敌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培养和依靠民族干部;坚持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土地革命与农业生产实践、学习苏联发展农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指导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逐步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思想,为后人发展中国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为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经验借鉴,而且也是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历史维度考察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产生的特定背景与形成逻辑,总结我国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原则、价值、经验与教训,对当代建立和发展各类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演进发展历程中,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予以实施,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三部曲,农民对此呈现出多阶段、多阶层、多维度的心态与行为逻辑变化,并成为这场运动的主体。这一过程中,农民的传统思维惯行受到一定冲击,合作化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与合作化后的农民心态与行为也呈现了迥异、变迁与赓续的发展轨迹,并与合作化进程紧密呼应。在国家政策与农民心态的博弈互动与碰撞中,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模式得以重塑,农民的心态与行为变化亦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国家与农民互动,从某种程度上映射出集体化时期乡村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这不仅引起乡村土地关系发生改变,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乡村社会建立新的行政关系和统治权威,以及使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农村,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制已占总农户的90%以上。这种新的经营制度的出现,是我国农民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创造;是马列主义合作化理论的新发展,它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有的同志由此提出了一个问题: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当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否搞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经济合作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经济合作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新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必须走出传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认识误区,再次掀起农业经济合作化的高潮,使新型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