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对全国800多个调查县近5万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199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达到156亿公顷(234亿亩),比上年增加90万公顷(1350万亩),增长06%,其中,粮食持平、油料蔬菜增加、棉糖麻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一、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品...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个调查县,对近5万农户进行的秋冬播意向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秋冬播农作物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3%,粮食作物面积在连续两年减少的情况下,今年企稳回升,油菜籽和其它农作物面积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近5万农户的种植意向显示:2001年秋冬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3%。分地区看,26个省区除北京、上海、海南比上年有所减少外,其余23个省区都是增加的,增长较多的有:贵州增12.3%、广西增10.5%、新疆增9…  相似文献   

3.
据对全国800多个调查县6.7万农户 的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推算:2001年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6亿公顷(2.34亿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其中,粮食面积继续减少,棉花、油料、糖料、烟叶、蔬菜等农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一、粮食作物面积继续减少。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为1.07亿公顷(16亿亩),比上年减1.7%。分作物看,谷物将减2.5%,其中,小麦减4.9%,稻谷减1.9%,玉米减0.9%,但高粱、谷子分别增6.8%和0.2%;薯类将增 3.l%…  相似文献   

4.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针对“九五”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总量供求平衡有余的现状,200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首次下降到70%以下。林业生产投入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回升,效益好转。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品种品质的调整力度比往年加大。据初步统计,在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种植业所占的比重为55.7%,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林业为3.7%,上升0.l…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河南省 1978~ 1994年粮食产出、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历史数据 ,建立了河南省粮食产出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内插检验和外插检验 ,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能和预测性能 ;根据模型及对解释变量的预测 ,对河南省在“九五”期间的粮食产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在洞庭湖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4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1986--2008年洞庭湖区农业总产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机耕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将分别上升1.17%、0.83%和0.40%,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湖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推论了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资本投入行为和劳动力配置行为的影响,然后利用2006-2010年湖北省农村住户调查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对农户粮食作物生产均产生了显著地正向激励作用,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增加了农户生产资料和生产性服务的支出;然而,这3种补贴方式对农户生产激励的效果存在区别,生产性补贴的效果要大于收入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户农作物播种和粮食播种面积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大型农机具服务的供给增加,导致了农户生产性服务支出的增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户的生产性补贴力度,并设计出农业生产性服务补贴。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一)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减少,经济作物面积迅猛增加。1993~1997年安徽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以年均0.5%的速度递增,1998~1999年则以年平均0.8%的速度递减,2000年则进一步减少6.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加速下降势头;与此相反,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则呈加速增长趋势。1993~1997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平均递增1.5%,1998~1999年平均增长3.8%,2000年增长速度高达7.8%。 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的综合分析预测资料,2001年安徽省粮食播种…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农业部最新统计资料表明,自1991年以来,我国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降,4年下降近6000万亩。去年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已降至16.5亿亩以下。 农业部的专家认为,今后几年我国粮食面积的警戒线为16.5亿亩。到本世纪末实现5000亿公斤的粮食生产任务,必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杜绝低于警戒线以下。 权威人士指出,根据我国目前粮食市场需求情况和农业生产水平,粮食播种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分析了 1978年以来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波动与湖北省粮食总产波动的关系 ,得出了单产波动是影响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播种面积波动能解释湖北省粮食波动的部分原因 ;而粮食绝对利益变化是导致面积和单产波动进而影响湖北省粮食波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状况的基础上,可采用LMDI模型研究面积和单产对该地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1990—2014年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增加1208.30万吨,其中单产和面积的贡献值分别为3350.02万吨和-2141.72万吨;从分阶段的省域和作物层面分解结果来看,粮食减产时,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粮食产量增加的时期,单产提高比播种面积增加带来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市域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城市单产效应为正,而近三分之二的城市面积效应为负,这些城市多位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经济发展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冲击同样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据1997-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和粮食产量排名的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各地粮食产量主要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对1988-2011年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函数分析验证了此结果。那些地广人稀的省份,如黑龙江、内蒙古、江西等省(区),机械化程度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辽宁等省的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人力相对缺乏的新疆有效劳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显著。此外,其他大部分省(区)的粮食产量主要还是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和成灾面积比例等土地类生产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发挥比较优势与国家粮食安全的统一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一、中国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区域1、区域确定方法说明 我们从规模比较优势、生产水平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3个方面来分别对全国各县进行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分析,并据此确定不同的优势区。 (1)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可以用农产品的区位商来表示。某一地区某种作物的区位商是指该作物播种面积在该区域总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这一作物所占比重之比值。 计算公式: 式中:GMij为i县j种农作物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Sij为i县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Si为i县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Sj为全国j种作物的总播种面积 S为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GMij≥1表示该县的这种作物生产具有一定的专业化,GMij越大说明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5.12亿吨(10246亿斤),减少到2002年的4.57亿吨(9142亿斤),减少10.8%。2003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粮食产量将继续减少,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库存水平,总的判断是: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生产及其作物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陕西省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背景之下,保证一定数量耕地面积对保障粮食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趋势分析及结构分析法对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粮食生产的特征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增长;尽管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结构基本稳定,但各农作物之间的绝对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对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及作物结构变化可以明确土地利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今年4月初,湖北省物价局产品成本调查队对全省28个县(市)523个农户今年4月1日存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户今年4月1日户均存粮数量876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92公斤,增幅4994%。调查情况反映,农户存粮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一、粮食播种面积调减,农民备荒心理预期增强。调查农户平均,今年户均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4亩,受南方冬小麦和早籼稻退出保护价范围影响,其中小麦、早籼稻等夏收粮食作物户均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05亩,预计户均夏收粮食作物产量将比常年少150公斤左右。为备青黄不接之需,农户自留口粮数量较常年多。二、…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种植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1998年至2009年安徽种植业结构呈现如下现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拉动力、政府各项补贴、劳动力和水利设施方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优势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户种粮行为决策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苏省621户粮食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值选择模型和非观测效应综列数据模型,考察粮地租金变动对粮食种植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粮地租金上涨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的概率增强,其中农户在粮食生产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该影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种粮面积的缩减最终体现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的下降,其中农户前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该影响有约束作用。这表明,短期内粮食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与粮食经营规模对“去粮化”趋势存在抵挡作用,下一步要通过推动粮地租金理性化、市场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对规模种粮户的支持政策,防止短期“非粮化”压力转变为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技术改进我国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量调查利用目录样框进行抽样设计,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开展的遥感技术在农业统计领域的试点与应用,为实施推广农作物对地调查,提高主要品种农作物播种面积统计的数据质量创造了条件.以遥感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统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地域抽样框的编制、抽样效率的提升和农作物播种面积估计结果的改进等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单位面积利润变化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