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24):288-28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通常来讲,"个性官员"指的是那些个性强势,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和个人魅力,敢于突破传统行政管理方式和面对政治敏感问题,不断进行政府管理和制度建设创新的官员。政治文明进步增加了"个性官员"的活跃度,但近年频频曝出的"个性官员"忽视民主、践踏法治的事件,又将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依靠领导者个人魅力带来的施政效率与非民主的执政方式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3.
<正>"个性官员"是中国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值得认真思索的现象。而今,有的"个性官员"已经悄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我们有必要对"个性官员"做一个界定,否则,这个问题难以研究下去。笔者以为,今天的"个性官员",就是指有所作为、敢作敢为、性格强悍、雷厉风行、群众褒贬不一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闵杰 《领导文萃》2014,(14):67-70
正近年来,越来越多落马官员的"忏悔书"见诸媒体报端。和官员风光在任时的各种讲话相比,这些坦白内心的"忏悔书"往往更吸引公众眼球。"资本家已经捞了一把,现在轮到我了"对商人和企业家的"羡慕妒忌恨"是很多官员走上贪腐之路的心理根源。"看到老板一个个大把大把地捞钱,潇潇洒洒生活,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吃亏了,产生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念头。"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落马后自述。  相似文献   

5.
正曾几何时,"个性官员"频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中,活跃在中国政坛上。仇和、吕日周、李金华、潘岳、宋亚平……我们可以轻易列出一大串妇孺皆知的"个性官员"的名字。"个性官员"为中国政坛吹入一阵阵新风,也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话题。而如今,似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纪委网站抛出一则重磅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位曾经在一众官员中个性十足的政治强人,成了继白恩培、张田欣和沈培平之后落马的“云南第四虎”。  相似文献   

7.
廉洁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腐的官员各有各的腐败花招。个性贪官,一个最近出现的词汇,指那些用个性化的手段、打着各种雷人旗号贪腐的官员。尽管被冠以"个性贪官"的名头,其实所谓的个性不过是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都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花招百出,更具隐蔽性。  相似文献   

8.
资讯     
台词 "自己是搞纪检工作的,又是市纪 委的一把手,没有人敢监督。" --全国被查处的第一个地级市的纪 委书记,先后在市、县纪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15年的原湖南常德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 晋镛谈自己一直主抓反腐败工作,却通过反 腐败而搞腐败,从反腐官员沦为腐败分子的 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在过去的20年中,仇和作为中国"个性官员"的标志性人物屡见报端。这名个性张扬、高调行事、争议不断的"明星官员",却于2015年3月15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收受巨额贿赂接受组织调查,7月31日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这不仅昭示了党中央"有腐必反"的决心,也为广大领导干部的成长敲响了警钟。仇和走上腐败之  相似文献   

10.
曾晖 《领导文萃》2014,(21):75-78
正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查办日益透明,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名违纪违法官员"两规"前最后的露面场所,有住宅、单位、饭店、机场等。其中,涉案官员在会场被带离的情况相对较多。舆论普遍猜测,众目睽睽下带走贪官,为的是起到震慑效果。但一名长期分管案件查办的某地纪委副书记否认了这种说法:"方便办案才是首要考量,腐败官员警惕性最低的时候,往往就在会场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的官员从未像今天这样,各出奇招,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他们曾经表情严肃,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能在聚光灯下谈笑自若,滔滔不绝。他们曾经中规中矩,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不但主动表现,而且个性突出。曾经,最大限度地与他人保持共性,是官员们普遍的行为准则;如今,避免言语乏味、让别人记住自己的独特形象,方显过人之处。从言词、形象,到举措、思路——一部分官员,正慢慢地从过去的极力突出共性,走向表现个性,力图推动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曹林 《领导文萃》2014,(9):65-67
正急剧变化的时代,网络和媒体创造的流行语各领风骚没几天。有时候,一句流行语,很可能是一种现象,一个群体,一段历史。我要说的一个词是:"个性官员",它似乎已经从媒体的辞典中消失了。曾几何时,"个性官员"是媒体的宠儿,我们能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曾经大刀阔斧砍向官场陋习的宿迁市委书记仇和,曾刮过好几场"环评风暴"、敢向政府和企业开罚单的环保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官场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没有准则。如唐太宗就要求官员做到公正,他说:"为政莫若至公。"清康熙帝要求官员做到"清、勤、慎"。从宋仁宗时起,各地官府就树立了刻有对官员诫勉之词的石碑(戒石铭)。但仍有不少官员不守规矩。他们或者本来就是混迹于官场的品行不端之人;或者进入官场后受到不良影响被"染黑"了,投机、钻营,无所不为。但是他们在唐太宗那样清醒的皇帝面前,就常常施展不了自己的伎俩。  相似文献   

14.
近期,全国各地正进行基层官员换届,湖北省宜都市出了一位25岁的女镇长,河北省馆陶县出了一位29岁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被选为网络事件。在不断刷新的网络评论中,他们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太年轻了"。  相似文献   

15.
党委换届以后,县区委仅保留一名副书记,这一职位是一个多重角色的组合体.既是领导者,又是被领导者;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既在一定范围内唱主角,又要当好配角做助手.区委副书记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在区领导班子中的关键作用.如何当好区委副书记?笔者根据任职多年的实践认为:必须干好自己的、了解他人的、熟悉全局的.具体讲就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当好参谋长,做好先锋官,干好协调员"上.  相似文献   

16.
曹林 《领导文萃》2014,(11):29-30
<正>到苏南一座城市讲课,与当地官员交流,虽然这些官员在当地应该都算是"不小的官",可从他们身上看不出什么"官样儿",没有官腔官威,没有前呼后拥。他们自己也说,整天各种忙各种累,自己也没啥"当官的感觉"。一个朋友谈到,好像越是欠发达的地区,官本位意识似乎越浓,当官也越有感觉。屁大的官都威风得不得了,细微的眼色脸色都有人揣摩迎合。一个从苏北调到苏南任职的官员开玩笑说:现在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以前抖一下就有人接大衣,现在抖多少下都没用。  相似文献   

17.
正绰号,即外号,是指人的本名之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厌或开玩笑的意味。本文所要盘点的这些落马官员的绰号,均含有"憎厌"的意味。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一些官员(按被查处的先后顺序)的绰号进行盘点,以告诫时下的为官者。"李拆城"——中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2012年12月6日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中纪委  相似文献   

18.
<正>律己宽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意思是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用宽宏大量的胸怀对待他人、包容他人,即《增广贤文》中所强调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宋代陈亮《谢曾察院启》中,有"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之说,可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最早说法。中国古代官员历来讲究恕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不少古代官员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9.
<正>官员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写点论文,发表自己对工作、社会的看法和观点,特别是对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能够提升政治觉悟和管理能力;处理完繁杂政务之后,搞点文学创作,表达对人生、生活的感悟,可以自得其乐、陶冶性情。如同跑步、打牌、下棋、垂钓一样,这是他们的权利,无可非议。在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一些官员在课题申报、立项、成果发布以及著作出版、发行、宣传等方面比普通群众享有更多的便利。这样的官员写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官"的成分,造成了民间对官员的写作有一些偏见。特  相似文献   

20.
<正>杨君在《从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一文中,对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进行了制度反思。作者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