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相得益彰,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禀赋。知识产权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以知识产权顶层设计为治理基础,以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为关键内核,以知识产权服务、安全、人才、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为内容拓展。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生产效率,对传统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产生直观冲击。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推进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关键内容。为应对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对传统知识产权制度的挑战,推动知识产权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结合中国数字经济与知识产权工作实际,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女书是湖南省永州市发现的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女性文字.它不单单为江永地带乃至湖湘文化增添了一抹色彩,也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对于研究语言学、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都拥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商业时代的到来,女书传人的离世,都使女书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女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关注点,在剖析女书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有益方式,提出适合女书发展现状并能促进女书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存在文化遗产本体、环境、精神保护传承不足,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发展融合不够,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个主要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思想观念上缺乏符合中国文化遗产特性并遵从中国传统审美崇尚、价值取向的保护发展理念;在思路策略上重视保护传承而轻视发展创新;在行为方式上忽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所致。新时代保护发展文化遗产,要在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坚持以发展促保护,以创新促传承,多措并举着力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再造,是基于数字信息时代和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背景下,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可以与现代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相结合的元素,更新或者赋予其于现代社会新的存在价值,并以此实践,去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于现代世界知识产权体系内进行保护的法律要件的研究。同时,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再造的创新实践为目标,探讨建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是培养和提升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对民族医药的保护体现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逻辑,但在后非遗时代,如何提升民族医药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对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制度逻辑、内在要求与保护目标进行分析与理论总结。研究认为,非物质形态的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是知识财产,从法律属性中受知识产权制度调整,但现有法律在民族医药文化与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的权利归属、权利内容以及在民族医药的非遗保护等方面均存在司法保护不足的问题;为提升民族医药文化财产的传承与发展的质量,以及参与市场的竞争力,民族医药需要从“文化遗产”单一结构向“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知识产权”三位一体的财产结构转变,并形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多种创新发展方式,利用新载体与新传播方式进行跨界发展,积极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和服务,推动民族医药文化表现形式资源与其他资源跨界整合集聚,用跨界发展实现财产结构转变;后非遗时代对民族医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的重心应该由“保存、保护”向“知识产权促进”转移,提升民族医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和运用能力,适时制定地方性民族医药单行条例,打造和保护民族医药品牌,推动民族医药知识产权贸易与融资。  相似文献   

6.
针对陕西文化遗产影视作品版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在文化遗产影视版权运营中的应用经验,研究陕西文化遗产影视版权运营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陕西文化遗产影视作品仍面临着作品版权不清、融资困难、版税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能够在影视版权确权中形成前端保护,为原创作品提供明晰可靠的版权数据库;代币融资方式能为作者创作带来积极作用,众筹方式能解决文创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版权人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易能使数字资产收益权回归到创作者手中,促进版权人收益最大化。因此,陕西应积极出台推进区块链创新与应用的政策,搭建具有影视版权确权、融资、收益分配等功能的全链条服务平台,支持并推动区块链行业的发展,打造陕西文遗影视作品版权运营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动画技术能够以丰富的艺术形态,将静态事物动态化,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连续、立体、生动的形式呈现。将数字动画技术以动画视频宣传、VR互动体验、数字资料留样、投入教材等方式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在数字层面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8.
数字文化资源构建是互联网络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环节,以"文化资源"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得到文化资源中文学术文献样本2116篇。通过考察1985-2012年中国文化资源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获得文化资源学术文献的时间分布、第一作者文献发表规模分布、研究机构贡献规模分布、研究方向分布等的统计结论。统计分析显示,"文化资源"学术文献的研究方向集中于地域文化资源个案研究;数字文化资源研究规模较少。文化资源研学术研究的优先方向有二,一是文化资源体系框架的完备性结构是基础性科学问题,二是数字文化资源构建必将成为科学前沿和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参与式影像的深入发展和参与式新新媒介的迅速普及,参与式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背景。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关联的文化政治实践都在发生着日渐深刻的变化。参与式民主在丁村生活的部落时代表现得非常明显,是这里的主要治理方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关注弱势群体、赋予民间权利、注重全员收益的思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思路的实现方式之一就是发展参与式管理,使文化遗产的利益相关各方都能够通过参与而实现自我的发展,提高自己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就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价值、历史真实性价值、社会价值"内涵和外延新的发展与变化方式进行探讨,从中寻找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方法发展的要素,同时提出要自觉警惕历史虚无思潮和商业资本相互结合之后对于历史文化精神和遗产的侵蚀、消解。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价值论角度出发,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就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价值、历史真实性价值、社会价值”内涵和外延新的发展与变化方式进行探讨,从中寻找有利于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和方法发展的要素,同时提出要自觉警惕历史虚无思潮和商业资本相互结合之后对于历史文化精神和遗产的侵蚀、消解。  相似文献   

12.
专利许可是实现专利权价值的重要方式, 也已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应地, 因专利许可产生的许可人与被许可人之间的冲突和纠纷数量也急剧增加。针对中国大陆专利许可中发生的冲突及其处理模式问题, 运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和托马斯-克尔曼二维冲突处理模式的交互影响作用, 在此基础上建立坐标形成可视化结果。实证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大陆专利许可冲突处理模式的主要文化维度为弱不确定性规避、阳刚气质和低权力距离;冲突双方倾向于选择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处理冲突。对比研究中发现, 不同行业中文化维度对于专利许可冲突处理模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教育行业冲突双方倾向于选择合作与迁就的方式处理冲突;科研机构与技术服务业冲突双方倾向于选择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处理冲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版权时代的发展,作品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传播速度也更加迅捷。传统版权登记制度因存在登记成本较高、标准不一、泄露隐私等弊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困境,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推动版权登记的适时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版权登记,其去中心化特质可以降低登记成本;分布式共享机制能够统一登记标准;难以篡改的性质能够提高登记的证明效力;弥补了既有版权登记制度的缺陷。同时,区块链技术利用自身特性建立新的版权信任机制,既能清晰地分配版权利益,又能创新传统的版权商业模式,推动版权市场的发展,最大化地利用版权的固有价值。区块链技术在与版权登记相结合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技术上难以解决的问题,既无法对作品的独创性进行准确的判断,也无法发挥版权制度原有的公示力作用。因此,必须创新版权登记规则,加快制定区块链版权平台市场准入机制,并设置统一的监管机构,将区块链锁在版权制度的笼子里,防止出现滥用区块链技术的情形,以最终实现技术和法律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迥异于知识产权的特征,能否构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下位概念能否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范畴,也存在同样的争议。从相关国际公约和我国国内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行性,但可行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知识产权的差异性,而是应该明确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机制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深入挖掘地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资源价值,有利于重庆文化数字工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重庆文化传播,有利于改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现状,有利于文化复兴战略,也是落实国家部署、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加强对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力度,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保证市场经济浪潮之下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得到更好保护、发展与传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10年间中国出版产业版权输出、出版物(含数字出版)输出、数字平台建设及应用、出版单位走出去等所展现的文化软实力相关成果,提出目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分析文化走出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展现内容,已经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现阶段新兴文化产业的核心———数字内容产业其内容价值无法实现、盗版泛滥等问题,从内容与技术微观层面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内容银行”的必要性并建构了其运行体系,以解决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存在的问题,以规范数字内容产业交易行为,保障版权制度,在交易中实现数字内容价值,并引入案例分析内容银行从理论到实践的可行性,实现数字内容产业更好更快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时代,知识产权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哲学家波兰尼对编码知识与意会知识的分类方法,可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即其属性与知识产权法预设保护的对象属性的不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印证了调整对象决定调整方法的法理。进而,从实证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中相同的“保护”称谓不同的现实含义,并从不同保护模式与对象不兼容度的角度,讨论了现有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尝试的局限及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12月通过了两个新的版权条约(WCT)和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WPPT)。在版权与有关权权利限制和例外规定方面,中国现行版权法律体系8尚有不少差距或冲突。中国加入WTO在即,中国版权法要受《中国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所约束,应尽快完善自己的版权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数字化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手段,增强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逐渐得到文化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并得以推广应用到遗产保护工作中。阐述文化遗产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利用增强现实技术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最后以"数字圆明园"工程和"洛阳天堂遗址"项目为例,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