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一、训释的内容训诂的实用价值在于为阅读文献扫除语言文字障碍,减少疑窦,防止误解。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想正确地解释语言,首先必须准确地解释词义。对于在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词义通了,对句意、段意也就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以至对全文的大意、作家的思想也可由是窥见。但如果在解释词义这一环节上产生了错误,就会影响到对整个篇章段落的理解。因此,许多学者历来都把解释词义作为训诂的主要内容。尽管《左传》正文中的训诂材料是散见于各篇的只言片语,但已经明显地把解释实词和虚词作为训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训诂学是我国研究古书词义的传统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训诂"。本书紧紧围绕训诂这一核心,专门讨论古书词语(包括现代汉语古词语)的训释问题。全书共八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汉语史分期为纲,包括"上古、中古汉语词语训诂"、"近代汉语词语训诂"、"现代汉语词语训诂"及"训诂研究相关问题"四章;下编以训诂学功用为纲,包括"训诂与语文教学"、"训诂与古籍整理"、"训诂与辞书  相似文献   

3.
张相先生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一书的叙言中,阐发了他探求词义的五种方法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此训诂五法,既是作者训诂实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当时训诂方法研究的理论水平.这里利用当代训诂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进一步阐述训诂方法与训诂原则二者的区别以及区别的意义,对张相的训诂五法,从理论上逐一加以剖析,从而总结出其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郭璞训释中用本字说明假借字、通故言证今语、连绵词不分训等具体实例都充分反映出他以声音通训诂的科学思想。郭璞能够摆脱文字形体的束缚,注意到文字所代表的语言,从声音上去考察语词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训释词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训诂与考证:一释"舟山"、"方言",从比较语言学角度,指出"方言的属性是语言的民族文化历史属性";二释"东海"、"文化",从语言的学科交叉,揭皛舟山方言与东海文化的双向互动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6.
“落英”争论至今未歇,各家论证之义未必让人认同,但其研究方法却不无可鉴之处.从“落英”词义论证得到一般古文字词训释方法的启示,以期对语文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有所帮助:解释古文字词,从训诂学角度加以训释往往是最重要的方法,传统的训诂学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着手加以训释;其次,组合搭配、文理、情理以及非文学角度也是训释古文字词不可或缺的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以前 ,人们训释词义时或“以形索义” ,或“因声求义” ,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 ,在训诂实践上存在一些局限和失误。段玉裁在继承前代训诂学成就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训诂方法 ,并运用于《说文解字注》 ,较好地克服了单独使用形训、声训的局限 ,在寻求语源辨析假借以探求词的本义 ,以及词义系统研究、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识同是决定同义词辨释优劣高下的首要问题.在认识"一义相同"是同义词识同的标准后,就要解决如何识别一群词"一义相同"的问题.不少的研究者曾提出许多识同方法,但都由于不明同义词的正确界说和误解等义词而不能成功.事实上,从词义的相同程度,同义词可分理性意义等同而附加意义有异的异称词和理性意义有同中之异的一般同义词. 对前一类,可围绕异名别称,用"同一概念"和"同一对象"两种识同法;对后一类,可围绕一个词义的主要、基本部分相同,用"浑言通义"识同法;还应该运用可共用于这两类的文献训诂材料识同法、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  相似文献   

9.
论黄生的训诂研究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清初微州学者黄生所撰《字诂》《义府》二书的具体训诂研究,指出黄生在训诂学上的主要历史贡献,一是于清代的《说文》研究和应用有首倡之功;二是扩大了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对六朝后语言及俗语词的训释,在训诂学上具有重大价值;三是注重对语言的系统探求,特别是对词义系统的推求,意义尤为深远。由此作者指出,黄生实为清代训诂学的开创者之一,对他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文与训诂     
训诂是以诠释古代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工作,它要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言释方言,以常用语释生僻语。通过训诂实践,消除古今语言的障碍,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一项涉及面很广,又很复杂的工作。历代训诂学者做了不少工作,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形训、声训、义训已是公认的训诂的基本方法。此外分析文义语境,考证异文、利用古人行文的特殊方式进行训诂,逐渐被人们重视。现就古人在行文中常用的对文,谈谈它在训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乎语言的哲学思想异彩纷呈,独树一帜。王弼具有鲜明工具主义倾向的言不尽意论,不仅是魏晋玄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而且逐渐渗透到谈坐论辩、文学艺术、经籍训诂、文字研究、佛经翻译等广泛领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范式和方法论原则,影响极为深远。它与僧肇对语言的空观思想,较为重视文字音、形背后之意义的文字训诂思想,以及强调诗言志传统的文学语言观念等一道,成就了一种言无言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2.
P.3719《尔雅》白文写卷至今未见详尽校理,我们将写卷与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尔雅》进行对校,校得近百处异文。本文对其中一些条目进行疏证,以见写本的特点,进而较为全面地评判写本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解释学的真理论的两方面内容 :真理的含义及在哪里探寻真理。解释学所理解的真理仍然是就理论、思维而言的。所谓存在的真理 ,也是指存在在思维或语言中的呈现 ,物理的存在是不存在真假的。因此 ,解释学就主要是在语言、艺术、历史中探寻真理。而从文本中找到的真理就是从文本中获得的体验。所以解释学的真理仍然是主观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包括了古语、今语、方言、雅言、俗语等各种语料。在对《尔雅》的双音词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后,共归纳出双音词1261个。现代汉语语法构词中的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及附加前缀等构词法在《尔雅》中均有体现,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尔雅》中还出现形容词“老”虚化为词头的现象,从而形成了附加前缀式构词法。  相似文献   

15.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 ,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 ,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 ,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 ,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要确定《尔雅》中的被释词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字与词的关系问题,一是被释词语的位置问题。《尔雅》全书被释词语总计2877,以往学者们都说《尔雅》汇集了4000多个词语,是将训释词与被释词语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7.
语言包括两个方面:即形式和意义。词的意义是语言意义的基本单位。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文化因素对于词义的影响,揭示出词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尔雅》中的一组同义时间词——兼谈同义词的词性问题@方文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乾隆时期一部大型的官修目录,收书万余种。《尔雅》是一部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原典,自汉代开始就有不少人为之作注。但《总目》对《尔雅》在历史上的研究情况,并未能做到辨其学术、考其源流,而从类目调整来看,它却是我们研究学科发展演变轨迹最好的助手。《总目》对《尔雅》研究中一些争论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不仅精当且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值得今人探求。  相似文献   

20.
从历代史志著录看《尔雅》归类的逐步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占有特殊地位的文化典籍 ,在西汉时开始被收入史志目录。本文就汉至清代史志目录对《尔雅》的归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尔雅》在历代史志目录中不断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进而说明它的归类是逐步向科学化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