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辩护论"是西方学者诠释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的一种理论话语,主张回到马克思,强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西方社会的批判价值。这种隐喻式"辩护"对重拾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必须认清西方意识形态辩护论的阶级实质,这种看似超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阶级性的辩护面孔,实质上只是在为后危机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寻求出路。对此,我们既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意识形态辩护论",避免陷入西方国家谋求"政治同化"和"制度趋同"的话语陷阱,又要积极借鉴西方意识形态资源的运行策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研究视域中,自由概念兼具建设性与批判性双重意蕴,不仅是一种理想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社会批判的规范性构思。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强调劳动是实在的自由的实现中介,并将自由概念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的重要手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个人自由的虚假性、片面性,强调真实的自由建立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自由概念的批判维度,对于回击西方“自由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睿 《天府新论》2019,(4):12-18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展开理论批判,但却借助“拜物教”概念在理论逻辑、批判方法和伦理批判三个维度纵深发展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体而言,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立足于“资本逻辑”,发现物与物交换的表面合理性实际上掩盖了人对人、物对人支配的不合理性,并由此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分析;在分析方法上,马克思具体深入到对生产关系诸环节及其运行机制的考察,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及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在伦理批判上,马克思揭穿了“辩护经济学”的依附性和虚伪性,找到了人们在主观维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机制认同产生的外在条件。可以说,正是借助于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遮蔽性与操控性产生的经济根源,解开了意识形态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思想理论体系 ,对意识形态问题给予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对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意识形态重要性的强调 ,对于当前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关心的问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到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在内的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批判时均致力于对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一点在葛兰西主张的"文化霸权"理论与哈贝马斯提倡的"商谈伦理"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文章拟对二者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能否独立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能否独立存在韩庆祥,戚叔平人的问题在理论探讨和意识形态论争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引起了人们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极大兴趣。从西方“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阵营,有关人的问题的诸多争论,都是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8.
评述吉登斯“生活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莹 《理论界》2008,(12):32-33
安东尼·吉登斯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批判,提出“生活政治”的思想。本文致力于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现目标和实现途径四个方面论述吉登斯的“生活政治”思想,以说明吉登斯“生活政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泽克提出“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原因有二:当代金融资本呈现出的“自主主体”现象造成了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的新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人本主义倾向和工具理性批判思想疏离了政治经济学。齐泽克透过精神分析发现了当代商品拜物教意识形态、康德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三者间的结构相似性,以拉康化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为方法论,用拉康的“症候”和佐恩-雷特尔的“真实的抽象”分析商品形式本身的秘密。这构成“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主要内容。但“实用唯我主义”的个体视角、过分抬高商品形式的重要性和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母题”的“返回政治经济学批判”使其同马克思相离甚远。  相似文献   

10.
让&#183;鲍德里亚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的理论视角是"消费社会",他通过对马克思理论及其核心"生产"范式的批判,经由一系列理论中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走向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没有超越黑格尔和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出"生产之镜",必须认识到"消费社会"的特征是符码控制.鲍德里亚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同时也是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但是鲍德里亚的批判不仅存在对马克思的误读,而且也有自身的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布罗代尔提出一个惊人的论断,“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①但人们却认为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此语一出,学界哗然,围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争论至今不休.一些学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马克思的确没用过“资本主义”的名词形式,于是试图以此宣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虚假性.然而,关于马克思“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并非一个概念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问题不在于以“西方马克思学”的方式从表面观察马克思是否使用这一名词概念,而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内涵剖析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即使没用过任何词性的“资本主义”一词,也能展示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与经济学的深刻揭露.这种“看不见”的剖析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及其手稿《工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狭义的资产阶级社会.②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西方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视为一种历史哲学。特别是从卢卡奇一直到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人学的”马克思主义,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现实的能动的社会批判。我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出发点和基本方法上存在着某些偏差,但这并不妨碍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或者注意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观点。在这里,本文仅就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社会自然规律”的批判性研讨和失误,作一概要的介绍和评述。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自己经济学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对资本主义的批…  相似文献   

14.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代表.其“社会批判理论”继承并发扬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并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人性、社会心理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尤其是对“发达工业社会”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即“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但也明显存在着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误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布罗代尔提出一个惊人的论断,“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①但人们却认为资本主义是马克思批判的主要对象.此语一出,学界哗然,围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争论至今不休.一些学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马克思的确没用过“资本主义”的名词形式,于是试图以此宣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虚假性.然而,关于马克思“资本主义”问题的讨论并非一个概念问题,而是一个现实的理论问题.问题不在于以“西方马克思学”的方式从表面观察马克思是否使用这一名词概念,而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方法从内涵剖析马克思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即使没用过任何词性的“资本主义”一词,也能展示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性与经济学的深刻揭露.这种“看不见”的剖析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及其手稿《工资》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即狭义的资产阶级社会.②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纪之交卓有理论成就的左翼思想家,齐泽克在吸收拉康、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自身的意识形态和无产阶级及其革命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政治哲学。通过构建以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为核心的当代资本主义分析,齐泽克进一步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化,指出, “被排斥者”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革命主体,反对“伪行动”并重构阶级斗争,从而成为新无产阶级,具有进行革命实践的潜力。齐泽克政治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保卫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理论初衷。阿尔都塞立足《资本论》研究,聚焦“意识形态”问题,采用征候阅读法来理论地保卫马克思,捍卫马克思思想关于社会历史构成的“科学逻辑”。阿尔都塞冲撞意识形态界限的努力把意识形态的隐匿性、封闭性、统治性显现出来,从而为穿过意识形态幻象提供了理论前提。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维度探讨“个人消失”难题,是对马克思“个人被抽象统治”现代性问题的深入延展,但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精神分析”问题是从根本上错失了马克思的“解放逻辑”。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成败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形而上学批判和后形而上学希望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18.
张一兵教授及其同仁认为,法国1968年的学潮和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政治上和哲学上已经终结。笔者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否定辩证法》对概念拜物教的批判是物化和异化批判传统的继续,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马克思主义虽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明显的反差,但不意味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终结,而是意味着它的转型。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原来的“他者之镜”是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今天的“他者之镜”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只要西方国家还有思想流派对马克思主义传统、对马克思的事业和社会理想保持着某种理论和实践的忠诚,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知识潮流就没有终结。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面,他们认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应包括其歪曲、神秘现实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其中独树一帜,特别是他在对发达工业社会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现实分析和理论总结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理论,指出在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已成为社会压抑的一种主要管理机器。对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探讨评析,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系统表现在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的《单面人》(《单向度的人》)这一代表作中。  相似文献   

20.
1968年"五月风暴"后,阿尔都塞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批判。他深入考察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首次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包括宗教的、家庭的、法律的、政治的、工会的、传播的、文化的等多种类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意识形态传播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