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解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最佳途径,然而,作为生态旅游主要载体之一的自然保护区,其无可争议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却普遍在旅游开发的运作中丧失或削弱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有效的实施保护,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面对的问题。笔者研究发现,正是自然保护法规缺陷导致这个问题的突现。而强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中契约的作用可以极大的缓解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职能之一,如何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环境教育,以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成为时下自然保护区改革的重要议题。研究以龙栖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参考国外和台湾地区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研究,对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居民与环境、游客与环境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从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建立完善的资源解说服务、提供多种类的环境教育方式、广泛招纳人才四方面提出改善龙栖山环境教育的建议,以协调自然保护区人地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自然保护区传统旅游开发存在问题,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具有共同的目标取向,生态旅游开发必然替代传统旅游开发。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限制与禁止开发类区域,承载着环境公共利益。由于现行立法缺乏对保护区内农民的正当利益保护加以充分考量,从而引发农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依据利益补偿理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对农民合法利益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更新自然保护区的立法理念,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生态补偿机制,以实现生态公共利益与保护区农民私人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在"数量"上增长迅速,但"质量"提升却相对滞后,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以及利益主体间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本文首先从探讨自然保护区法律的利益协调功能入手,分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立法中的利益平衡内容的缺失,再针对问题提出立法完善上的解决途径,达到平衡各方面利益、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的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屏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从社区参与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社区生计安全状况3个主要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发现不仅有关保护区政策的制定与现实有偏差,而且政策的执行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参与,不能反映社区的需求,从而导致了社区与保护区关系的对立,其背后是保护与发展的对立,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赖泽栋  杨建州 《学术论坛》2012,35(4):171-175,179,177
如何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棘手问题。其中,保护与开发的行为主体是关键。文章从新的角度,即站在社会企业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行为主体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俞源古村落的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从文化视角剖析了当前俞源古村落开发中的各种问题,揭示了俞源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文化基础,探讨了俞源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对策:以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为核心,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找准切入点,在保护与传承的有机统一中更好地弘扬俞源文化;依法管理,制定、完善和健全古村落的开发规划和保护制度;多元投入,提升素质,理顺关系,确保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9.
大庆龙凤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俗称北二十里泡),属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是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处于城区之中,对调节区域气候、减洪降涝、调解雨水经流、降解污物、美化城区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庆龙凤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建立意义的论述,就其建设发展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民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峰  石惠春 《兰州学刊》2006,(4):151-152,11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相应的民族旅游开发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针对甘肃省在民族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从开发与保护的辩证思维、营销理念、产权的合理安排等角度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论证,以期在将来的民族旅游开发保护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走向健康、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自然风光和以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干的人文景观能否持续保持其独特魅力,全力地通过恰当的开发方式促进资源的保护,使资源具有持久的吸引力,是云南旅游业能否持续繁荣的关键。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优势,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推出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是推动云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作者提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7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代云南的电讯包括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通讯三个方面.从技术层面看,有线通讯技术是云南近代化的起点,对于云南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电话则对加强城市内部的信息流,改善市政管理,丰富城市结构和职能有一定作用;无线电通讯有效克服了电线电杆维护的障碍和高山、河流、深谷的阻隔,在抗战期间得到了较大发展,强大的无线电信号网络,奠定了云南在西南通讯枢纽中的门户地位.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外生于产业化,基本不按大规模复制的路径发展,其借助现代社会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灵活与独特的发展模式。云南乡村蕴含着潜在的巨大的文化生长空间和产业拓展空间,但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云南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既不能照搬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别于中东部乡村,必须遵循云南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特征重点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乡村工艺美术业、乡村休闲娱乐业、乡村文化演出业、乡村节庆文化产业,这些产业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云南私盐活动十分活跃,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统治秩序。以咸丰为界,前期主要是腹地私盐,后期主要是边岸私盐。前期腹地私盐的泛滥主要与制度的缺漏、沉重的封建剥削、利益的驱使以及私盐所具有的优势有关。后期边岸私盐的侵销主要与市场需求、边民互市和借销邻盐的基础、天灾人祸、清末名目繁多的盐课以及帝国主义的纵容等因素息息相关。清政府对私盐的态度历来是深痛恶绝的,而随着时局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重视边岸私盐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邱昊 《学术探索》2014,(6):79-83
新媒体技术兴起的背景下,面对媒体竞争的加剧和更为细化的受众市场,媒体需要利用整合营销思维把媒体传播影响力的产业价值开发出来,形成传播影响力和营销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云南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使它成为面向东盟传播的前沿和平台,其对东盟的传播影响力不论是对"桥头堡"建设,还是对中国的对外传播都意义重大。考量云南媒体对东盟传播影响力营销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其对东盟传播影响力整合营销的实施策略,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川滇黔交接区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川滇黔交接区域比较落后的社会经济现状,分析了该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即将获得的经济区位优 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迅速发展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云南有发展烟草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加上多年来坚持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烤烟和卷烟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来自烟草的税收收入在云南税收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云南国税收入总量的快速增长大多缘于烟草业的贡献。正因如此,我省的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对卷烟的供给和销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大多数还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问题。本文则采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利用云南统计年鉴的数据,建立递归联立方程模型来研究我省卷烟的供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政区治所城市的考察是徐霞客云南考察的一个重要部分,《徐霞客游记》因此而成为反映明末云南政区治所城市发展状况的基本文献,具有其它志书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他的考察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整体与局部并重的特点,包罗宏富又有所侧重,记载描述精准,论说允当。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治所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规模、形态、布局,商贸、民居、交通,沿革变迁、风物民情。他的考察不仅为后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具有方法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增长模式、增长极限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云南为案例,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低人口工业化率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资源资本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相互关系和产业非生态化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揭示了传统增长模式对云南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影响,论证了传统增长方式的非持续性和云南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