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实现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学界对编辑出版教育的研究比较火爆,研究主要集中在编辑出版学科的属性、编辑出版教育的现状、编辑出版教育的改革以及编辑出版学的人才培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不仅有利于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成熟和完善,也有利于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6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学科,在研究传统的出版、现代的影视和更新的数字化网络媒介等多种产业实践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发展.从1949年广州出版的第一本<编辑学>到2009年春北京出版的九卷本<中国出版通史>与读者见面,标志着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三十而立、六十而成",最终形成自身独立的学科体系.编辑学在学术研究中,不断追求理论创新,与出版学在产业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共轭相生、耦舍互动、"内圣外王"的学科链,其学科体系的生态趋势为:大编辑创构大媒介--大媒介传播大文化--大文化推动整个出版、影视与知识信息产业的大改革、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3.
"编辑出版学",是国家教育部门在1998年修订《授予学士学位和培养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时确定的一个新兴学科的名称.它是把我国传统的图书创造三环节"编辑--印刷--发行"一条龙整合起来,并把当前高校已开设的编辑学、图书发行学与印刷出版专业合并而创建的独立学科.但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却在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下,只列了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属于三级学科,既可列在新闻学下面,又可列在传播学下面,由各高校自己决定.但这个"目录"又将"编辑出版学"割开,把编辑学隶属于它的分支"新闻编辑学",把出版学隶属于传播学下面的又一个分支.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同名重复,抹掉了级别之差.三级学科编辑出版学则又被切分支解,造成学科体系混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新设的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尚未来及结合中国的编辑传统和出版现实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分析,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概念.作为一门学科,新闻学传入中国还不到100年,传播学传入中国还不到30年.  相似文献   

4.
刘杲先生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对于中国编辑学学科的创立有很大贡献.他的关于编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门有相当理论内涵的应用学科的理论很有建树.他认为,应当建立具有现代科学形态的、自成体系的、成熟的编辑学学科,编辑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出版活动的范围,出版学覆盖不了编辑学,不赞成说编辑学是出版学的一个分支,十分正确.对于刘杲先生的这些编辑学学科思想,应当充分重视、认真总结与弘扬.  相似文献   

5.
学科是对一种或几种相近专业通过科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独立的理论知识系统。人类迄今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科学知识就是一个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大现象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宏大学科体系。但由于学术研究的分工不同,摆在研究者面前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不同,而分为相对独立的学科门类。不同的学科门类又各有其自身相对较小的更专门的学科体系。概而言之,学科体系是对科学生态总体结构的系统分类和分层描述。编辑学和出版学,是中国人创立的,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传媒科学。在中国,编辑活动与出版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近代以来,编辑出版业在创造中国传媒文化结构的同时,吸收了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与出版的新技术、新媒介、新理念,有更大的进展。编辑学在我国已有较为成熟的学科体系,作为研究创构各种文化媒体母本的普通编辑学已基本形成。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在国外形成较早,我国尚处在建设阶段。编辑学和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成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开始于1985年,至今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经历了编辑学高等教育和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两个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成果主要是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学科地位逐渐确立;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编辑出版教育格局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以及一支优秀的、热衷于编辑出版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了大批合格的编辑出版人才,繁荣了编辑学学术研究。其特色是与编辑学研究同步发展,和出版产业相互支持,与编辑出版实践紧密结合,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等。但也存在着学科地位与性质模糊,学科建制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完善整改措施,加强学理研究,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的编辑学研究,60年来学科理论不断深化,媒介视野逐渐开阔,从学术理论到方法技术均有不少新的发现。主要是发现了编辑学的专业普遍性与媒介贯通性、编辑活动的主体和主体性、编辑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与编辑科学的学理、编辑活动早于出版活动并大于出版活动。编辑建构的"媒介间性"特征、编辑学与出版学的学科链,及与新闻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技术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编辑媒介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杲是有中国特色编辑学研究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提出了编辑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论断,认为编辑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应用学科。他认为,编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普通编辑学为目的编辑学学科体系。在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研究上,他提出了"选择、加工和传播"为要的编辑基本规律论,对于编辑规律研究的深化有着重要启发意义。他重视编辑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强调创新是编辑学学科的灵魂。与此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支持我国编辑出版教育工作,建言献策,躬身实践,为编辑出版本科专业的保留、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望,回顾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出版编辑学专业教育“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特点,认为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须加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课程规范化建设,同时对今后学科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题建设和学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出版学应该与新闻学一样,并列为二级学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要有针对性、应该和出版实践紧密结合。要为出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实用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要强调德育为先。对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修养和教育经验,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要有相当高的境界。编辑应具有专业知识作背景,出版社从社会上进人要补编辑出版业务这一课。出版社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生要实事求是。骨干课程的设置应适合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贴近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宋应离先生是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群体的一位重要领军人物,为有中国特色编辑出版学科的创建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致力推动的编辑出版史学研究,在诸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意义和开创价值。尤其是在现当代中国出版史料学建构、中国期刊发展史研究开展、中国大学学报史研究等方面,他都是敢为人先的奠基者或开拓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编辑学在中国诞生。编辑学研究的自觉时期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是编辑学的创生时期,其间,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编辑学的酝酿萌生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编辑学的开创阶段。90年代是编辑学研究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呈现的主要特点是:(1)有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编辑学会,并起到了规划引导和组织攻坚的作用;(2)形成了三支骨干研究力量:编辑出版战线上的资深编辑、高校新闻编辑出版专业的教研人员、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从业者;(3)营造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局面;(4)取得了阶段性的理论创新成果,书、刊、报三大传统出版传播媒介编辑学研究的深化,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探究     
编辑学发展至今,已在编辑出版界乃至学术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承认。尤为可喜的是,编辑学研究虽经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就推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起迄点,作了相当广泛,相当深入的探索。同时,人们并开始自觉地运用编辑学的基本原理来审视、考察、评价和指导自我的编辑工作。可以说,编辑学的初步形象已经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就一门初创的新兴学科而言,能有如此独特的研究现状和难能可贵的起步态势,这在学科的发展史上也是罕闻少见的。一、编辑学研究述略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把编辑工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这在我国是最近五、六年间的事。将这一学科以“编辑学”命名,据人民出版社林穗芳先生查考,目前国外还尚未发现有此类提法。在欧美书刊中常见的是“图书学”,在日本惯用的是“出版学”,在  相似文献   

14.
对近二十年我国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了扼要的概括,提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难点:①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文化载体多样性使研究内容日益复杂化;②编辑过程和出版过程的现代化使研究对象目前多样化;③编辑活动的不断扩展使研究范围日趋势社会化;④编辑主体在精神文化生产过程中的自身价值不断增加,使研究必须重视文化生产中的特殊经济规律。编辑工具、编辑能力和编辑关系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部门同意,由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编辑专业联席会议及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4月24日至26日在开封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国家新闻出版署人教司和中国编辑学会的领导同志,大专院校编辑专业的负责人和教师,编辑出版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以及部分出版社。期刊社的总编辑共40余人。大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畅谈了编辑学学科的建立和专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本次会议以研究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科建…  相似文献   

16.
戴文葆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编辑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编辑学学科开创期的代表人物,戴文葆一直致力于编辑理论研究与编辑学学科建设。他光辉曲折的编辑生涯,见证了我国编辑出版形态的历史性变迁,也见证了我国编辑学学科从无到有的建构历程。他对中国古代编辑史研究的深刻认知,对编辑学元范畴以及研究对象的界定,对编辑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探索,极大地完善了编辑学学科体系,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编辑学者化"思想以及"读者审读"的理念,在今天的编辑学研究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4年胡乔木同志作了提倡建立编辑学专业的重要批示之后,我们就积极落实这一精神,和新闻出版署一起研究决定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三所学校试办编辑学专业。经过15年的努力,编辑学专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包括新闻专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做出的成绩也是比较突出的。1998年教育部在修订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考虑到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了独立为一门学科的实力,将其列入了目录。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了北京印刷学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编辑学研究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与一个成熟学科的要求相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编辑学研究从总体上说还没有被普遍重视,编辑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编辑实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文章的思路是:1.拓宽编辑学的研究视角,从各个不同的切入点来观照编辑活动;2编辑学研究要尽量同其他学科交叉,更新观念,变换角度;3.加强编辑学研究者之间的联系,搞好群体协作;4.完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5.重视编辑学各方向的研究,史、论、实务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编辑“学者化”是对编辑的素养要求,而不是一种身份和名誉;编辑“学者化”对编辑的要求,既可以是编辑学家,也可以是其他专门学者,更应该是编辑家(杂家);编辑学研究在于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和刊物编辑出版的质量等,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学目前尚处于构建阶段,研究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学科属性比较模糊,学科意识、创新意识等均不够强。要构建科技期刊编辑学的理论体系应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构建科技期刊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等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