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 韩愈(七六八一一八二四),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是唐朝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有《昌黎先生集》四十一卷(为门人李汉所集),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人们对于他的籍贯却一直没有定论。较为流行的看法计有:昌黎说、邓州南阳说、修武说和孟县说四种。笔者认为,除“孟县说”以外,其他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两《唐书》本传对其生平事略均有较详的记载。由于诸记对其籍贯记叙,有昌黎说、邓州南阳说、河阳说的分歧,致使后人以至今人言其籍贯时,也诸说纷纭。核之史籍、家谱、墓碑等文献资料、世代相传的口碑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可以肯定韩愈是唐怀州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人。  相似文献   

3.
韩愈《双鸟诗》意义晦涩难明 ,引起许多争论。总括起来有四种观点 ,即韩愈前后之执政者说 ,佛、老说 ,李白、杜甫说 ,韩愈、孟郊说等。但从《双鸟诗》文本出发 ,参之以相关文献 ,“佛、老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14-18
诸葛亮躬耕何处:后人将《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一语,坐实为诸葛亮躬耕于今天的南阳市,使原本清楚的诸葛亮的躬耕地被弄得混淆不清。长期以来,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一直有“襄阳说”和“南阳说”两种说法。”襄阳说”认为是在襄阳西南的隆中,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襄樊市城西的古隆中:“南阳说”认为是在南阳的卧龙冈,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西郊的卧龙冈。  相似文献   

5.
东平人说罗贯中籍贯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历来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山东东平说”和“山西太原说”可谓针锋相对。本文通过考察、分析“梁山伯的方位”、“武松的籍贯”和“寿阳的错位”来证明罗贯中的籍贯在“山西太原”,不在“山东东平。”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世材料的匮乏与抵牾舛错,罗贯中的籍贯至今聚讼纷纭,尚无定论。明清以来,主要有五种说法“太原”说;“东原”说;“钱塘”说;“慈溪”说;“庐陵”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争鸣逐渐集中到前两种意见。作为基础研究,探讨籍贯问题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决此悬案,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推动和深化《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站在世纪之交,对该课题的学术进程作一番认真的清理总结,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以《枫桥夜泊》知名于世的张继,其籍贯素有襄州、南阳、州三说。傅璇宗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中赞同南阳说,理由是: 独孤及与张健为同时人,又张继与皇甫冉交契至深,而独孤及则曾应皇甫冉之弟皇 甫曾之请,为皇甫冉的文集作序,独孤及对张继当有所了解。因此张继的籍贯,当从独 孤及文与《宋高僧传》,改为南阳人。  相似文献   

8.
论及韩愈思想,专门谈其对待人民态度问题的甚少,即使有所论述,也多是持否定态度。尤其对韩愈的“诛民”说,一些学者更是直接斥责,毫不留情。这些都不十分符合韩愈的思想实际。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韩愈的“诛民”说,我们不妨从“诛民”说之出处谈起。“诛  相似文献   

9.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丁全南阳在河南省的西南部,西与陕西交界,南与湖北交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南都”之称。汉代的二十八宿即光武帝刘秀及其主要将领大都是南阳人。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也曾“躬耕于南阳”,还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后汉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南阳经济繁荣的地理因素分析李瑞,谷保俊据考古,远在四、五十万年前,南阳就有原始人类的活动,奴隶社会阶段,南阳为“夏人之居”,周分封天下,南阳有申、吕两国,春秋时南阳为楚国所有.公元前401年,楚制“宛郡”,南阳巳成为楚国北方重镇.战国时,许多...  相似文献   

11.
冯子振籍贯考?--兼与易小斌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著名词曲家冯子振的籍贯共有五种说法,即东海说、攸县说、湘乡说、宁乡说、双峰说,而以“攸县说”最为盛行.然据传世文献及冯子振故居、墓地、后裔等佐证材料,可证冯子振籍贯是湘乡县.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思旧》诗云“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退之是谁,有韩愈、卫中立、李建、郑居中、自行简五说。本文从白、韩交游,韩愈卒年,唐代士大夫生活情况,韩愈晚年好声色,以及韩愈曾向友人乞取丹药等方面,考察认为“退之”实指“韩愈”。  相似文献   

13.
韩愈苏东坡文论观的影响中江兆民,对中国的、日本的以及西方的文学都有过研究,其文学理论方面的见解,也同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观点一样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明显的是受了我国古代文学(按:狭义所指,当为文章学)黄金时代的韩愈、苏东坡唐、来两大文豪文论的影响。韩愈的文论精华是他的文体改革论,主要是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也不排除意义方面)来建立他的新型的“古文”标准的:一是“唯陈言之务去”,(《韩昌黎集’答李翊书}))要求语言新颖;一是“文从字顺各识职”。以韩昌黎集.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要求文句的妥贴和流畅…  相似文献   

14.
汤草元先生、陶雄先生主编的《中国戏曲曲艺辞典》页二六○“许潮”条云:“许潮,字时泉,湖北人,一说靖州(今湖南靖县)人.”未引依据. 麻国君同志的《关于许潮杂剧四种的发现·兼谈许潮及<阳春奏>的若干问题》一文(《戏剧学习》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对许潮的籍贯,也提出“一说湖北人”、“一说靖州人”的说法.麻国君同志持论的论据共三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简述了近几十年来范蠡研究的总趋势 ,指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然后对范蠡的籍贯、故乡予以考实 ,认为其籍贯为楚宛地三户邑 ,即古之丹阳 ,属于南阳郡。在此基础上 ,探求了南阳之地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两位人物——楚始祖鬻熊及姜太公吕尚——对范蠡思想可能产生的影响 ,从而探明了范蠡思想深远的历史渊源 ,为探求“黄老之学”的产生、形成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6.
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自宋代起就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贬之者如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又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均见《后山诗话》)沈括更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褒之者如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丿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是唐代的大家,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叶燮《原诗》更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至今仍争论不休。我这里根据古代诗评家所提供的线索,分四个问题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中的诸葛躬耕处武安国关于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说”和“襄阳说”各执一端,皆言之有据。近读李白诗,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南阳和襄阳,都是李白多次游经之地,在两地他都结交了一些朋友,留下了一些诗作。他关于南阳的诗几次提到诸葛亮,而关于襄阳的诗则一...  相似文献   

18.
《马说》解     
《马说》是唐朝大文学家,大思想家韩愈的著名杂文之一。韩愈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七百多篇散文。其中“杂著”占六十五篇。韩愈的杂著散文,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政论、道论、学论、人情风俗论等各个方面。有人曾研究“只有杂说是韩愈论说文中唯一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包括《马说》在内的“杂说四首”正是这种“具有文学价值的”论说文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晏殊的籍贯和出生地小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古今学术著作为依据,说明晏殊籍贯为临川,这是毋庸置疑的定论。但是,晏殊的出生地究意在何处?除“临川说”之外,根据新发现的史料,特提出“新昌说”。  相似文献   

20.
<正> 南阳地处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之间,大自然的天成之力使南阳形成了一个不大的盆地结构,这也使南阳人生来就有一种“封闭思想”和“盆地意识”(据人们都这么说),乡土观念较浓,这也算是“恋母情结”的另一种解释吧.近几年来,“走出盆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时常挂在南阳人的口头上,否定盆地人的“盆地意识”也成为衡量一个南阳人是否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思维的尺度和标准.然而,对于旧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