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如何看待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逐渐成为族际政治研究中的一个焦点话题。文章从个体认同的多重性、民族认同问题产生的根源两个角度,论证了在冲突视角下,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视为矛盾和对立事物的理论观点的不科学性和误导性。科学地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和谐视角。这种视角认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存在价值共识和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和谐共存;二者统一的路径是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民族异质性与国家统一性的公民身份,完善公民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民族国家在各种不同层面产生了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主权认同、制度认同、政府合法性认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相应地淡化。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根源于国家治理的失败,因此要适应全球化对主权认同的挑战,提高制度设计的正义性与合理性,提高政府能力与社会信任度,构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文化,构建多元一体的"国家-民族"认同,只有改革国家治理体制,才能重构持久稳定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3.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昊 《民族论坛》2010,(8):35-35,61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对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学者们主要从民族认同的内涵、结构、发展、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还特别提出民族认同应包含本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密切的关系,但国家认同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习惯等,与其他民族有清晰的边界,族群认同意识非常明确;出于对共同世系、血缘和文化上的认同,他们将朝韩两国作为他们曾经的故国去感知,民族认同比较强烈;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朝鲜族有对中国的坚定认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认同纽带趋于多元化,中国朝鲜族亦发展着多元化的社会认同.保证多民族国家认同的根本,是建立起基于公民权的认同形式,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坚持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加强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以加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综合性、历时性的动态视角来研究民族问题,并由此总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的规律或机理,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6.
杨丽萍 《民族学刊》2013,4(3):81-85,122-123
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具有不同表征,大体上可以分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和谐共生型、国家认同强烈而民族认同薄弱型、民族认同强烈而国家认同薄弱型等若干类型。我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应根据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设置侧重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构筑明晰而高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实现56个民族的族别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国际政治的视角探讨了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问题,指出跨界民族的社会认同的主要情形如和(和谐)而不同、由合(融合)而同、因同而合(融合)与不和(和谐)不同产生的条件与影响,认为跨界民族问题的解决,首先要促使跨界民族实现本土化的转型,实现"适应-认同一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谐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社会的急剧变迁不可避免,特别是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出发,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松子园村为田野考察点,探讨了在一个文化单位空间下影响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因素,从而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给出参考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9.
族群认同问题是民族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对于国际社会中处于多数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如何有效构建统一的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将是关乎国家团结统一的关键性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属于谁?随着族群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族群的认同总是会发生某种程度上的波动性变化,进行自我身份的再认知和认同的自我调整,这种情况在移民国家更为明显。在美国身份认同政治氛围高涨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美国少数族群双重认同的形成、互动轨迹、影响因素及配合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解析双重认同存在的根源,以为多民族国家加强对少数族群认同的认识和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发现国外对于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认同、地方族群的文化变迁以及民族艺术品的转化与复兴等四个方面.而国内对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身份与文化认同、现代化与民族文化复兴等两个方面.文化认同既有来自主流社会的建构,也有地方族群的自我认知.在旅游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中,频繁的人员流动和文化之间的交往接触引起地方民族对我者和他者的文化判别,进而形成了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考量.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观点各不相同。本研究基于对南疆莎车县维吾尔族村落的实地调查,细致梳理了当地村民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现状,以及他们对两者关系的认知,最终得出结论:当地人的国家意识受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教育,另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政策。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本框架下,无论是宣传教育,还是落实国家政策,都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身份。当地人在接受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会增强自身的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弱化国家认同。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措施本身就体现了国家意志,所以当地人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实际上是对国家认同增强的体现。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构于人们对于自身民族认同的基础之上,二者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全球化及其带来的地域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对民族国家认同起到了消解作用,但也为国家认同的解构和重塑提供了机遇,国家需要从利益体系、制度体系、观念体系入手,形成地域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作为跨境民族的缅甸傈僳族的多重认同的历时性演变及其动因,并分析多重认同演变与其社会建构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因族源、地缘关系,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原来广泛分布于中缅边境的傈僳族成为分居两国的跨境民族,在其民族(族群)意识与社会建构方面显现出其作为跨境民族的一些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表现为个人的归属感以及群体文化结构和集体记忆的延续。在族裔同质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融合,在宪法上体现为人民主权条款。在族裔异质国家,民族认同区分为主权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两个层次,前者在宪法上体现为人民主权与主权民族自决权的统一,成为国家合法性的基础;后者在宪法上表现为对少数民族主体性的尊重和特殊性的保护。在我国,主权民族认同和族群认同并行存在,并且主权民族认同度高于国家认同,因此有必要在《宪法》中采用"中华民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民族、公民、国家认同的理论研究,民族、公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民族认同对公民、国家认同的弱化,从二元认同到一元认同,国家的同质化,以及中国的民族政策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国家认同统一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多民族国家中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其关系问题,是世界上普遍关注的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对我国新疆跨界民族哈萨克族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了伊犁哈萨克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状、原因及促进两者协调统一的对策,以利于巩固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促进睦邻友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对民族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国家的界定众说纷纭,但认同成为学者们分析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民族国家产生的力量多种多样,但政治认同是必不可少的合力之一;民族国家的运行与维系需要强大的后盾,政治认同是它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变得困难重重.领土分割在后现代的...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直接运行于各民族构成的草根社会,是国家政治贯彻的最后环节,也是民族群众与国家互动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有操作性的场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认同整合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具有突出的基层特色.从实际情形看,认同问题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因而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必须高度重视认同整合,将其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政治工程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