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了《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联席会议制度》和《对口支援牵头单位、支援单位和受援县(市)工作职责》等制度,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民族之间的不平等,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严重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制约着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尽一切办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自力更生和国家扶持以外,东部非民族地区的大力援助必不可少。在我国,保障东部地区对西部民族地区援助的重要制度就是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法律制度。它在发挥较大作用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故加强对这一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对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616"对口支援工程,充分调动了省、市各单位的积极性,办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事,收到良好效果。在"616"对口支援工程中,市级党委政府如何发挥作用、协调区域资源,深化"616"对口支援工程成果?宜昌市结合自身实际,组织东部比较发达的4个县市区对  相似文献   

4.
“对口支援”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战略决策。自1995年5月上海选派首批49名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地区工作起,揭开了上海10年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工作的序幕。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首期对口支援工作即将结束。总结前三年对口支援工作的成败得失,探讨后七年对口支援工作的延续深化,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们首批援藏干部应尽的职责。结合三年援藏工作的体会与反思,我们对上海对口支援工作提出如下想法与建议,供沪藏两地领导和今后对口支援进藏干部参考。一、首期三年对国支援工作的效应、经验和不足(一)客观效应首期三年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有其权利、制度和社会的法理基础。在权利角度,依据权力应当来自权利的原理,立法变通权来自少数民族成员在法律规范中表达其社会性文化的权利,也是实现各民族成员权利平等的必要方式。在制度角度,为了构建立法变通权,《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做了原则规定,《立法法》和相关法律做了具体规定,但在制定形式、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三方面存在不同的具体规定,应当根据宪法精神对相应法律规定做目的限缩解释。在社会角度,少数民族的习俗规范构成了民族共同体的秩序,立法变通权既尊重少数民族习俗规范,又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来,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对口支援工作碰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研究和探索在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中如何更好地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就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市场化视角审视中央企业对口援藏制度。尽管中央企业援藏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晚于省市对口援藏,但中央企业援藏从起源的角度比省市对口援藏更早。中央将西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的地区指定给中央企业进行对口支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央企业援藏形成了实施统筹机制、资金投入机制、援藏方式创新机制,并在实现对口援藏的初始目标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中央企业援藏体系的演化是沿着央企作为"政府"和"企业"双重角色进行的,反过来,双重角色塑造着央企援藏模式,并将其与省市对口援藏区别开来。然而,与省市对口援藏相比,央企援藏存在相应的缺陷,需要做一系列的制度修补,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在支援与被支援之间,涉及经济利益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因而产生一些新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企业承包,怕承担对口支援任务影响自己的经济效益;二、企业间竞争激烈,怕“教会徒弟,打倒师傅”;三、国内市场容量有限,怕发展了对方,市场被别人夺走;四、被支援一方认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29日下午,受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委托,省民宗委、省扶贫办在湖北饭店召开了全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工作省直牵头部门联络员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总结了2008年"616"工程对口支援工作,研究部署了2009年对口支援工作。省民宗委主任谭徽在、副主任胡祥华、沙玉山出席会议,省扶贫办副巡视员杨立宪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17日, 湖北省民宗主任柳望春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对接湖北民宗系统对口支援和"双结双促"工作. 座谈会上, 湖北省民宗委与新疆博州﹑兵团第五师就进一步开展民委系统对口支援和"双结双促"工作交换了意见,柳望春表示,湖北民宗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发挥民委系统对口支援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让新疆与内地各族群众互动起来,把交往交流交融的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616"对口支援工程,一个帮扶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崭新模式,一个对民族地区实施全面帮扶的伟大壮举。"像全国支持西藏一样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基于这一理念,2007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全省民族地区实施的"616"对口支援工程在恩施市全面铺开。2012年是"616"对口支援工程实施的第5个年头。一年来,省直对口支援单位变"支援"为"志愿",带着对民族地区的深情厚意,主动行动,不断强化帮扶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着力增强恩施市"造血功能",全力支持恩施市打造武陵山区"六个中心"(武陵山区域城市中心、交通枢纽中  相似文献   

12.
2016年5月11日,湖北武陵山片区建设暨"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联络员研讨班在恩施州开班.国家民委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牵头单位和武汉、襄阳等9个对口支援市联络员,恩施州民宗委、武陵山片区及民族地区11县(市)武陵山办联络员,省卫计委、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培训班.  相似文献   

13.
中央“援藏机制”的形成、发展、完善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新元 《西藏研究》2012,136(6):1-14
自和平解放始,党和国家就一直在积极探索支援帮助西藏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在前期探索基础上,中央以"西藏工作座谈会"方式不断推进"援藏机制"的形成、发展、完善与运用。从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口号,到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全国支援西藏的行动序幕,到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工作机制,再到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所有县(市、区)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实现对口支援西藏的全覆盖,中央关心、全国支援西藏的"援藏机制"最终得以基本成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成型化的"援藏机制"再次进行深化、完善并且运用到其他藏区及边疆民族地区,向世人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立足于各民族真正平等,帮助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20,11(4):13-26, 120-121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上,维系侗族社会生活的最高权威不是个人,而是"非人格化"的约法款,"有款无官"是款民的意识形态基础.侗款制度包含着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底蕴,其"立法"民主、"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司法"廉明、全民普法等积极因素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举措,是一项法治系统工程.西部大开发坚持法治先行的原则,加强立法,把国家关于西部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升为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形式.建议尽快出台《西部开发促进法》,它将是一部体现国家优惠政策和旨在保障权利的基本法律,也是一部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促进并保障西部开发的法律.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经开局,尽快完善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法律制度及其监督机制,尤其率先出台《西部开发促进法》和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显得特别迫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保护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守护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家园,也是对少数民族人权的维护。本文以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建设为视角,从立法、行政、司法各环节总结概括出中国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个主要特色做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法律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立法先行,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较早地受到法律保护;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特别政策措施,使其得到比以往更有效的保护;勇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救济先河,使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成为现实权利。  相似文献   

18.
李良品  葛天博 《民族学刊》2022,13(3):5-11, 138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既是各民族的权利,也是各民族的义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的物质文化基础,为之提供法治建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破解民族问题、推动各民族地区从“自我意识”转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法治建设。《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有利于规范、强化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之间的法治关系、法律维度与建设进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传真     
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省616对口支援工程领导小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关于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的批示精神,深入实施湖北省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切实加强616对口支援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近日,省委、省政府下文决定成立省616对口支援工程领导小组。省长李鸿忠任组长,省委常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7日至11日,恩施州以县市为单位分别在武汉召开省"616"工程对口支援工作汇报会。湖北省委副秘书长刘田喜、肖菊华,省"616"对口支援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联络员,恩施州及各县市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围绕如何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