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城市"回族婚介"作为"婚姻媒介"的民族化表现形式。包括兴起于80年代以来的城市回族婚介所,随着新兴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回族穆斯林QQ婚介群和穆斯林婚介网站,以及发起于河南各个回族社区的大型回族穆斯林相亲会等。这种物化形式的婚姻媒介,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回族族内婚面临时代挑战下穆斯林社会自觉的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 90年代前后 ,在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社区中作为传统经堂教育的拓展———女学的兴起与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追溯了清真寺女学的历史 ,特别是在城市文化镜像中分析了西北地区城市回族穆斯林女学生长的背景 ,认为这是一场浸染着浓厚救亡意识和洋溢着发展理念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大城市回族社区承担着如下一些社会文化功能 :为回族群众提供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文化空间 ,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城市文化资本 ,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为全国穆斯林提供城市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基地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桥梁” ,等等。但是 ,大城市回族社区却普遍存在着回民人口减少、伊斯兰文化后继乏人、面临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城市回族社区难以承担它本身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城市界面下的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文炯 《回族研究》2004,1(1):58-64
本文以兰州、银川、西宁和西安的回族社区为个案,运用都市人类学和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的宏观生态背景下分析了西北城市回族社区的不同层面的变迁,提出面对城市的挑战,以文化自觉的方式实现自身传统的现代化是城市回族穆斯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回族习惯法探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回族习惯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法、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发展,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各族穆斯林。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开始投身于新思潮的宣传工作,由此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各种回族报刊的崛起,从1908年《醒回篇》的创办其起,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回族刊物不下百余种。不仅从数量上看呈现出一片繁荣,而且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明显的拓展,成为折射中国回族文化发展成就和当时各穆斯林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真学理译著》作为中国早期回族报刊的代表作,虽然只出版了一期创刊号,但对以后回族报刊的发…  相似文献   

8.
回族的形成问题不仅是回族学研究首先遇到的问题,而且又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为用一般的民族形成理论无法准确概括它。文中以穆斯林、穆斯林社区等回族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起点、文化与社会基础为观察视角,论述了回族形成的特殊规律及其在民族定义中的意义。提出了回族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在回族形成过程中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等文化心理至关重要、回族既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又是一个宗教共同体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都市外来回族穆斯林社会网络的建构——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者开始运用社会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城市中流动人口的问题。在多元异质文化的都市社会,外来回族穆斯林通过各种方式建构自己独特的社会网络。本文以桂林市外来回族穆斯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语言、饮食等体现其族群边界的最为突出的符号和宗教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了其社会网络建构的特点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建设上的特点和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等问题略述己见,总结回族穆斯林经济文化的特点为广泛适应性与灵活多样性,对西道堂经济文化模式的特点作了系统的概括,最后期望回族穆斯林在新世纪以主人翁态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使民族经济文化的光荣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回族穆斯林经济特点与西道堂经济发展模式敏生光回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民族,回族穆斯林遍及全国各地,而以西北地区聚居比较集中。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教精神的长期儒染熏陶,使回族穆斯林的性格中特别表现出了坚毅顽强、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12.
回族留学生与云南现代伊斯兰文化姚继德近现代时期对云南回族穆斯林而言,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民族人口、宗教教育及文化复兴之关键阶段。而清季光绪以来,留东(日本)、留埃(埃及)、留学越南河内法属学校及香港地区之滇籍回族学生,在这场持续数十年之久的云南现代回族文...  相似文献   

13.
正在吉林省长春市,生活着4.8万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等穆斯林同胞。吉林省仅有的两个回族乡——双营子、胡家回族乡也在其管辖范围内。为了更好地改善回族同胞特殊民生需求,近年来,长春市不断打造城市民族工作的升级版,先后投资约6亿元,建立了涵盖入托、上学、婚恋、宗教生活、节庆活动、居住环境、养老、殡葬等内容在内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构建了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使回族群众得到了极大的实惠。这一针对回族同胞的完备服务体系在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中无疑是一大创举,其模式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以阿拉伯 -波斯字母拼写自己语言的现象 ,有其形成的过程。以唐元以后入华西域人后裔为主体形成的回回民族中 ,有相当部分其祖先的母语为波斯语。波斯文为蒙元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 ,时称回回字。元、明、清三朝均设有官办教授波斯语的专门机构 ;而随着同汉族的多方接触 ,汉语逐渐成为以回族为主的甘宁青一带穆斯林少数民族的交际语 ;同时在伊斯兰文化背景的影响下 ,回族学者创造了用阿拉伯 -波斯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新母语———汉语的方法 ,主要用作解经 ,兼用于日常 ,形成了现在称为“小经”的文字。而其他一些操突厥语的西北民族 ,如维吾尔、哈萨克等族 ,在伊斯兰化的过程中仍然保存了自己的母语 ;受其影响的穆斯林民族如东乡族 ,则在保存自己母语的同时 ,在回族“小经”的影响下 ,创造出东乡“小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境内穆斯林人口众多。其中操汉语的穆斯林被称为回族,他们在非穆斯林占据主导的中国社会,发展并保持了其固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清初之际,回族穆斯林学者被称之为“回儒”,他们撰述了大批伊斯兰哲学著作。清初的王岱舆(1 5 70—1 6 6 0年)、马注(1 6 40—1 71 1年)、刘智(1 6 6 0—1 730年) ,清末的马德新(1 794—1 874年)等人,以其著述宏富而被誉为“回儒”中的杰出代表。其中,刘智的《天方性理》一书,在中国回族穆斯林宗教思想史上占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他在本书中还撰写了一份《天方性理图传》。尔后,黑鸣凤(1 6 6 2—1 72 2年)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回族文化的发展历程表明,作为回族文化建设的先导者,代代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大贡献.从经堂教育创始人、传人、汉文译著者群体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活跃的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代表.都折射出回族文化传承和建设的鲜明时代感及丰富内涵.从中可见回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回族穆斯林都是一个对外开放性极高的群体,正是由于其积极开放的心态,才得以在中国立足、生根、繁衍生息.当代回族穆斯林依然表现出较高的开放性.但是中国穆斯林的同意融入,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民族融合"、"文化界限消失"以及"宗教信仰同质化".中国回族穆斯林的对外开放性,也不是绝对无节制的.回族穆斯林在开放的同时,确实存在着一个文化心理底线.中国回族穆斯林在现代化过程中,虽然仍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产生出民族文化特征不断消失的现象,文明交融是一个趋势.但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冲撞回族穆斯林的文化心理底线、文化生存底线,也必将引发其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10年,回族穆斯林民间报刊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十分醒目的文化现象,其中以兰州市回族穆斯林民间创办的<开拓>杂志持续办刊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民间社会影响最深,成为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突兀的"符号".本文通过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透视,认为这一凸现在改革开放社会大背景上的文化现象是回族穆斯林之文化自觉与精神渴望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文化现象作为应合大社会变迁的滥觞于民间的文化自觉运动,又成为20世纪末回族穆斯林文化振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题记 白寿彝于1909年2月19日,生于古都开封的一个回族穆斯林家庭.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园,堪称是中国的一代史学大师、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回族史学奠基人.他不仅为人杰地灵的中原大地赢得了荣誉,也为回族穆斯林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空间结构再生产的过程中,城市规模向四周逐渐延伸,市民的居住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原先围寺聚居的回族穆斯林群众,便迁至城市的各个街区角落。通过对散居回族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探知其以清真寺为集体记忆的符号,借助集体欢腾、个体情感迸发、宗教仪式来建构民族亲和力,以实现其群体和谐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