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班·贡嘎江村(1182—1251)。他从小跟随父兄受严格的释典、经学教育。以后漫游西藏和印度各地,拜名流为师,攻读梵文,研究佛经,著述极丰,成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著名大师,号称萨迦班智达。《萨迦格言》共九章:1.观感学者品,2.观察上等人品,3.观察愚者品,4.观察贤愚混杂品,5.观察恶行品,6.观察自行品,7.观察不当行为品,8.观察事物品,9.观察教法品。  相似文献   

2.
在13世纪蒙古推进统一的过程中,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应蒙古汗王阔端召请到凉州会谈,促成了西藏和平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我们通过分析可以认为,当时萨迦班智达之所以能成为西藏的代表与阔端会谈,除了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和无以伦比的社会威望,还有其本身具有的家国情怀,使他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做出了伟大的选择。文章以萨迦班智达历史性的《致蕃人书》及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萨迦格言》为例,尝试性地探讨作者在其中展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以诠释其所作历史性选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即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思想言论的问答题古代著作;《萨迦格言》是藏民族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喝坚赞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的哲理格言诗集。这两部书,在我国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对本民族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着国内外汉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在各民族之间起着文化精神联系的作用。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格言》是认识世界的眼睛”,是不无道理的。对比研究这两部书,孔子和萨班的许多思想和见解竟惊人的相近相同,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4.
大元帝师八思巴在玉树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光荣的一员,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杰出的英雄人物为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增添了光辉,与汉族等其他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一道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八思巴,就是藏族历史上继吐蕃王朝松赞干布、赤松德赞、赤热巴巾等“藏王三杰”之后的又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藏历第四饶迥阴木羊年(公元1235年)三月生于后藏昂仁的鲁孔地方,出身于萨迦款氏家族,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任教主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侄子,他自幼就跟随萨迦班智达学习藏族文化和佛教知识,以聪慧颖悟著名,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1239  相似文献   

5.
翻阅手头仅有的几种藏族格言诗集,其中有不少格言是历代藏族诗歌作者用以启迪人们如何治学的优秀作品,忠恳论证了严谨治学是增长知识、培养道德情操、发展智慧才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殷切勉励人们学问躬行。“读其诗,贵知其人”,藏族格言诗作者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及索南扎巴等,在其著称于世的格言诗歌中,以其广博的智慧,写下了不少有关治学之道的格言诗作,成为藏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他们通过藏族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与藏传佛教的接触是从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前50年中,蒙古诸汗不仅通过回纥人、契丹人和汉人,而且还从包括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和八思巴这样的藏传佛教高僧那里了解了佛教。此后藏传佛教在蒙古统治阶层内不断扩大影响。在元朝最后几位皇帝统治期间,佛教经文的某些章卷已经译成了蒙古文,蒙古族甚至还建  相似文献   

7.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8.
周莹 《西藏研究》2009,(4):101-108
<萨迦格言>与<沉思录>虽然有着许多不同,但都非常注重通过统治阶级的知识和道德来规范治理社会、调节人的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道德伦理取向.不过,尽管它们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其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并不是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而是为了维护旧时代剥削阶级少数统治者利益,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今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的道德伦理建设中,我们既要总结和借鉴历史现实经验,也要看到它们固有的时代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藏族格言诗—“勒谐”〈legs bshad〉,是僧侣学者们向广大藏族僧侣人民灌输抽象的哲理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字表现体式,这种体式既不能是滔滔讲道的长篇散文,也不能是枯燥说教的刻板偈语。短小生动的谐体民歌体式,紧密配合哲理为中心的内容,使“勒谐”这种文字体式得以广泛长久地流传于世。自公元十三世纪初《萨迦格言》问世之后,写作格言在藏族学者中蔚然成风。格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5个方面,分别考察了阔端对西藏的经营方略,萨迦班智达的个人禀赋与精心准备,萨班伯侄的行程与活动内容,萨班与阔端的密切互动与凉州会谈,以及凉州会谈多方面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辨析了其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刘瑞 《民族研究》2006,(5):74-78
有学者认为,《旧唐书》等文献中的"雄王"是从《水经注》中的"雒王"讹变而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分析,认为2005年初广州出土南越木简中"雄鸡"简反映的命名特点与交趾地区"厥气惟雄"的风俗不仅地域上同在南越国境内,而且时代相同,应有紧密联系.南越木简的发现表明,《旧唐书》等文献中"雄王"的写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西藏英文翻译采用汉语拼音Xizang取代Tibet,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西藏作为地名的真实含义,符合国家地名翻译的规范标准,获得国际上中国的文化话语权,抵制十四世达赖分裂集团提出“大藏区”分裂祖国的图谋.  相似文献   

15.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7.
"亚溪"家庭是达赖喇嘛的血亲家庭,是西藏社会中新的元素."亚溪"始于七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共出现6个"亚溪"家庭,他们享有清朝中央政府封赐的"辅国公"爵位和西藏地方政府赠送的庄园和大量财富,有优裕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干预西藏的政事."亚溪"贵族名分的起源不仅仅限于血统体系,也采取收养养子,或入赘的方式来承袭.这个特殊家庭的产生和延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隐秘和西藏僧俗世界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一种多元、多维和多层的综合性的社会存在 ,因此 ,随着观察者的立场、视角和背景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论和定义。本文仅根据欧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中使用“民族”和“族群”的情况 ,从考察欧洲法律文书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入手 ,探讨“民族”的政治属性 ,并以此展示近几年在国内广为流行的“族群”与“民族”的关系问题。充分认识“民族”的政治属性 ,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在对待“民族”概念上的一些误解 ,有助于提高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性认识 ,在实践上有利于各民族在国家层次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展开的民族识别中,它成为了识别族群身份、划分族群族属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龚自珍是个"剑气"与"箫心"兼具的人.堂堂的"剑气"化作批判社会、变革天下的理想抱负和刚直不阿、奋勇前行的人生动力.但理想的破灭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又使他用哀怨的"箫心"抚慰自己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