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静  刘昌海 《民族学刊》2021,12(11):112-119, 137
提高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能够有效改善农村贫困现象,高等教育有助于贫困代际阶层向上流动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高等院校中,民族院校吸纳了更多的农村毕业生。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月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农民工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于教育行业的比例较高,多数毕业生乐意就职于就读院校所在地的民营企业,反哺地方经济建设。民族院校毕业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了个人价值,增加了个人与家庭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使自己也带动更多的人有机会告别贫困代际传递。本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范围,并从民族院校毕业生及其家庭、民族院校以及扶贫政策制定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民族院校毕业生及更多的贫困地区人口尽早告别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个人脱贫与地区脱贫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更好地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本次调查采用与政府部门领导座谈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活动方式在湖北省宣恩县展开。调查发现,产生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条件、人力资本、创收产业等方面。加大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合适产业,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的投入等是阻断山区少数民族的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的能力,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教育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使得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被"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不仅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再生产能力,还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捍卫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补偿少数民族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是一种实质平等,可通过配额制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教育扶贫手段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使贫困群体跨越贫困陷阱。文章从教育扶贫的基本内涵和现实图景出发,指出深度贫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应当从主体、对象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征和贫困群体异质性的教育扶贫模式创新,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不同群体的教育可得性、文化素养、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多维贫困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示范效应、邻里效应和回流效应等间接发挥扶贫作用,扩大教育扶贫的覆盖范围和整体效应。因此,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应改革并完善"主体多元化、对象全覆盖、方式多样化"的教育扶贫模式,助推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实现高效、高质量的脱贫。  相似文献   

5.
李竺宇  刘毅 《民族学刊》2020,11(3):108-114, 145-146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手段。民族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区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乡村教育振兴。本文基于国内15年免费教育政策优先在民族地区试点的发展态势,选取26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首先甄别了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概念,然后就民族地区免费教育的经费来源、免费教育不同运行时长、免费教育实施效益以及免费教育政策问题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免费教育的未来三个领域:免费教育与经济财力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义务教育与免费教育的理念需进一步推广、免费教育的制度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意蕴生成的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传续少数民族特色,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性条件支撑;有利于传扬民族文化精华,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保障;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整合,为国家西南边疆繁荣稳定提供相应的引领示范;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精准扶贫系统推进提供科学有效的文教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价值意蕴生成的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利于传续少数民族特色,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基础性条件支撑;有利于传扬民族文化精华,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提供必要的文化保障;有利于民族文化资源整合,为国家西南边疆繁荣稳定提供相应的引领示范;有利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精准扶贫系统推进提供科学有效的文教支撑。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物,针对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存在的误区,在主张传承民族文化和倡导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应以文化的适应性为前提.本文将从“何为”与“何以为”两个角度剖析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何为”关乎价值取向,彰显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的和而不同及促进教育公平是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应性的价值取向:“何以为”关乎实践策略,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应性的实践策略包括文化自觉及在文化一元与多元的矛盾中保持适宜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公平是民族地区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公平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经过多方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达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就业机会的公正。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就教育公平实现的路径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与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相比,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的差距。党和国家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一系列措拖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党政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骨干计划”)便是新时期我国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张淑芳 《民族学刊》2017,8(2):77-84,122-125
运用社会分层和贫困代际传递理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四川藏区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中观和微观形成机理分析.按照地理空间的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贫困代际传递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外部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差异,贫困代际传递程度呈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牧区递增的情况.因此,重点加强对牧区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尤其是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论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措施,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为推进教育公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民族预科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作用,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民族预科教育持续、稳定、科学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属于历史范畴,国家与历史时期的不同,在其内涵的解读上也存在着差异性。近年来,民族地区的相关问题备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教育问题则是问题中的焦点。保证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关乎社会和谐发展,关乎民族群众利益,也关乎民族大团结。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出发,对少数民族教育公平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公平"上所表现出的显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多措并举实现民族教育公平性的有效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开拓市场的能力,促进发达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协作,引导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走向市场并与全国、世界两大市场对接,国家民委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优新特产品交易会(简称“民交会”)于2001年5月 10日至13日在深圳举行。这是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经贸文化贸易盛会,既是一次民族经济发展的盛会,也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盛会。本届“民交会”对于促进发达地区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合作,携手共进,实现共…  相似文献   

15.
民族教育三疑三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 ,民族文化是民族教育的源泉 ,民族教育是民族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民族教育的概念、政策和实践进行了审视和思考后发现 ,针对少数民族的民族教育并没有或很少对本民族文化进行选择和传递 ,民族教育其实成为民族地区的现代性教育。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贯彻民族教育的“多元一体”的教育理念 ,培养出具有本民族文化特点 ,又能适应普遍文化和全球化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此 ,我们需要在理念上进行争鸣 ,获得共识。  相似文献   

16.
刘成高  张文娟  张昭怡 《民族学刊》2019,10(3):77-80, 126-128
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同时四川省民族地区也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在四川省民族地区越来越突出。本文立足于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通过研究经济相对落后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在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获得的教育资源现状和问题,探索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性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进而对实现教育公平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扶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民族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切实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教育通过其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布,影响个体社会流动,决定着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变化。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不公平所引发的教育分层现象在民族地区更加凸显。作为引发民族心理嬗变的诱因,教育分层是民族关系发展的危险信号,必须深刻认识和及时有效解决。引导少数民族提高现代教育认同感,加强政府职责,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调整以增进教育公平,是民族地区持续发展与民族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树峰  陈玲  许健琼  索朗欧珠 《民族学刊》2022,13(7):119-128, 151
职业教育在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立贫困地区发展“造血机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西藏自治区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举措,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西藏职业教育扶贫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最适合当前西藏职业教育的扶贫模式,如加大对西藏职业教育的扶贫力度,不断提升西藏职业教育自身扶贫能力,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驻村扶贫模式、宽口径的职业教育模式、依托优势产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将职业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为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以民族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民族关系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着国际政治和民族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及人力资源和文化贫困、宗教、民族意识非均衡性发展等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鉴于此,应通过消除民族分裂隐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以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