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宏大建设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考验,又是机遇。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紧扣立足点,寻求对接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找准切入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实质上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因此,要出色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历史重任,必须从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  相似文献   

3.
资金是制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发达,发展相对较慢,加之金融业落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融资障碍.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融资对策,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拟从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入手,对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1、端正和明确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多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思路完全以单纯的GDP为指挥棒。虽然在一定历史阶段,这种机制和思路促进了少数…  相似文献   

5.
西藏新农村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以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文章结合西藏的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四种发展思路: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边境贸易发展型新农村;建设西藏特色农产品开发与加工型新农村,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民族地区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落后于先进地区.而且发展差距有越来越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能否改变,关系到实现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7.
<正>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战略方针。当前,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还相当落后,这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怎样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为本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呢?笔者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出发,谈两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的推进,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将得到超常规发展。但由于少数民族区域属于落后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任务更艰巨,困难也更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并吃透其基本情况,制定一揽子区域政策、编制周密科学的规划、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是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指导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国不同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理论上的一致性和实践上的独特性,四川省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其新农村建设应该具有符合该地区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恩施州农村小康社会创造经验,2002年,恩施州人民政府推出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这项重大举措,即按照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十一项”标准为目标,建设一批起点高、规划科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年过去了,各个示范村显现出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结构大调整、大户专业户和民营企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这四大变化。为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富裕、精神生活较为充实、生态环境优美秀丽、民族风情特色浓郁、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民族关系和谐交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湖北省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各民族地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电脑农业示范村、民族小康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村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建立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项重大举措,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一脉相承。从2002年至今,恩施自治州8县市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县相继确定了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些示范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刊从本期开始,重点推出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系列报道,对全省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繁荣民族地区的经济,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诉我们:“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14页)周恩来同志更具体地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的地方,都现代化。”“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让内蒙牧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这清楚地说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加快产业发展是其核心内容,产业发展不仅是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恰恰是经济发展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单一、市场化水平低;集体经济严重匮乏;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研讨民族地区村镇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应以小城镇化为切入点,加快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强化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意识。在当前的形势下,强化少数民族的社会主义意识,对于确保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意识发展的现状 建国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村建设经验在中部六省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正> 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必然的联系。民族地区基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城镇建设起点低、不配套、功能不全、发展水平低,这种状况已日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成为制约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建设,改变落后的现状,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已成为各级尤其是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亟待研究和逐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发展渝东南少数民族先进文化、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针对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发展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决定因素。在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提高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繁荣发展民族经济,建设民族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较少民族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口较少民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正确分析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本情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