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民族预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民族性,民族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好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挖掘、弘扬、传承、传播民族文化重要途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族预科文化多样性、民族预科语文教育对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预科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给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平等的表现舞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语境下,保持语言种类的多样性对文化多样性极其重要.目前,保持语言种类多样性的难点,更多地集中在那些语言活力开始衰退的语种上,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对程度不同的濒危语言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语言种类的保持,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永祥 《民族研究》2023,(1):127-139+146
“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于保护生物学。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订,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式、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建构了多学科研究范式。他们的研究,既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核心内容一致,又保持了生态人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西方生态人类学研究的新领域,生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推进生态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西双版纳曼山村为田野点,重点考察橡胶种植对布朗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规划研究、重视发挥传统知识以修复文化生态等措施。西双版纳以生物和文化多样性著名。近年来,橡胶种植与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不同学科的学者专家、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的关注,然而橡胶种植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却未引起足够地重视和研究。当地少数民族与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文化实践和机制在橡胶种植这一背景下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嬗变和消失。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两位作者就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从宗教多样性的研究、国族化与重新发现"宗教"、中国宗教与印度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和谐宗教与文化多样性等角度进行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学的视野中,生物具有多样性,人类具有多样性,文化也具有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9月11日通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是和谐族际关系的本质需求,而文化是一个族群认同的重要基础,因此,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涵化心理和族际关系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放"青少年文化心理适应"问卷,使用定量的方法对汉族学生样本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涵化行为与文化多样性有显著相关;汉族学生涵化的两种行为对多元文化观、外来人口态度和受歧视感的预测能力较强。因此,我们需要在文化上求同存异,在文化学习中要加大民族团结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多元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形象已渗透在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和信仰文化之中。多元民族文化源于生物多样性,并反作用于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经历史前社会、夏、商、西周的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而形成其多元共存之格局,其间文化多样性观念的不断加强,是文化主体性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史前社会,文化多样性观念的核心要素集中于地域和族群之上。西周时代分封制的确立,使文化多样性观念体现在地域、族群文化的共存与融合上。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多样性观念走向自觉,体现出多元并存、争鸣碰撞的特点,于是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既多元并存,又相互吸收的开放性动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云南的民族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与创新的源泉,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是云南和谐社会构建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正确认识云南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探究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举措,对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凝结精炼而成的,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西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具有着极其丰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群在时空之间:论明代土司的民族族系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土司族属理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明代土司的族属分布、群分布、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做出了基本分析,揭示了民族政治文化的同一性以及多元性、多样性特点.文章认为在明帝国辽阔版图内有26个少数民族存在着土司,而且形成四大土司集群,各民族土司内部存在数量不等的土司类型,不同类型之间不断发生转化.对土司的民族族系进行断代清理,可以强化土司学的跨民族文化研究的功能,有效地实现土司学和民族史学科的对接与转换.  相似文献   

13.
壮族敬奉布洛陀为创世神、文化英雄,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吴有历史的悠久性、强烈的信仰性、鲜明的活态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布洛陀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需要进一步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4.
论中华民族的多元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观是人们对一个民族包括自身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观产生于多元的文化起源,形成于多民族长期的接触与交往。它既有多元的特征,也有一体的特征。在历史上,这种文化态度对中国各民族团结、国家和平统一以及社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与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今社会,多元民族文化观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龙江流域因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的独特,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因其雄伟的外形、明朗的空间、古朴的风格、多样的造型及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建筑中别具一格,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来,中国的汉人乡村人类学告别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和苏联民族学范式,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立足本土经验,以文化视角认知中国,并与国外学术界开展对话。其学术立场也由自上而下转换为从文化持有者内部眼界来观察与判断社会,客观研究大小传统之间的互动,注重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历史变迁与过程。但是,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自省意识,却难以摆脱西方学术的阴影。要走出这种不彻底的反思困境,出路还在于以本土文化观研究本土社会,防止中国人类学研究的学术内卷化。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因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特征,其发展应以综合协调观为指导,体现效益与公平的协调,体现民族发展、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协调,体现环境、人口、技术、组织和文化的协调。河西走廊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目标是建立社会诚信、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一体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从唐与吐谷浑的关系看唐对吐谷浑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奠定 ,唐朝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在继承前期的基础上又进行整合和总结 ,形成了“胡汉交融 ,思想开放 ,兼收并蓄 ,取精用宏”的文化开放心态。这可从唐对吐谷浑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可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