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税收返还和体制性补助、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入手,分别考察了各项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财政能力的均衡效应。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的均衡绩效最高,其次为原体制定额补助,但此两项在转移支付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在三类财政转移支付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尤其是其中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均衡民族地区财政能力绩效较为明显;专项转移支付虽然对均衡民族地区财政能力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所得税基数返还在均衡民族地区地方财政能力中起到了负效作用,而税收返还对均衡民族地区地方财政能力的绩效是低效的。通过分析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各类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民族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曾经历了以财政优惠形式出现的宽泛意义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过渡期转移支付制度.现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包括两个层面,即中央对民族地区各省区财政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各省区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方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在总量、结构、分配办法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广西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有效地缓解了部分人均财力偏低,财政运行矛盾十分突出的市县(区)财政困难.从2003年起,广西实施新的一轮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并力求通过进一步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欠发达的市县(区)政府行政能力均等化,解决地区间的财力差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等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自分税制以来,民族地区财政体制改革实践中也凸显一些问题。文章认为,政府应通过客观合理地划分税种、保障民族地区的财政自治权、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视并加大民族地区投资和补助力度等途径,优化民族地区的财政改革,摆脱财政困境,缩小与一般地区的财力差距,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财政转移支付能有效地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为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对中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阐释,认为在增加对民族地区财政支付扶持力度的同时,坚持激励导向,增强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转移支持制度作为促进民族地区走向自我繁荣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家治理的理论,从中央与地方政府(民族地区)关系的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国家—民族关系.国家治理的理论是深化认识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央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民族关系的重要机制;项目则是中央处理国家—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通过财政支付和项目制,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7.
动态     
《中国民族》2014,(2):79-79
正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累计达2853亿元财政部日前发布消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和要求,除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以及其他一些专项民生政策倾斜等一揽子措施外,中央财政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除较早规定的5个民族自  相似文献   

8.
本报告利用民族地区省级宏观统计数据,从科学、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化、民族关系与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展,并对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如科教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目前我国财力的构成现状,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同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相当,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主要依靠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地方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教育投入必须大幅增加,才能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要求,这对一些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构成难以  相似文献   

10.
<正>麻阳苗族自治县是全国5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4年多来,我提出的70项建议提案或情况反映,60%都与民族政策的制订和贯彻执行情况有关。如关于加快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关于请求增加民族性转移支付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