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牧区社会性质同题,是国内外学术界尚有争论的一个问题。诸如对于牧区的宗法封建关系、氏族部落制度的作用、雇佣关系中资本主义的萌芽等等问题,都有不同意见的争论。我国牧业地区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或部分从事畜牧业,对于这些牧区在解放前(或民主改革前)的社会情况,近年来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作了深入的调查,某些研究人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我刊本期发表了介绍和论述四川藏族牧区、青海藏族牧区、甘肃裕固族牧区的情况的三篇文章。并将继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以供学术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青海藏族共有91.1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0.45%,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此外在西宁及海东各县亦有部分藏族居住。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青海藏族基本上由各部落管辖,其中牧区部落主要有玉树二十五族、三果洛八族、环湖八族、同仁十二族等。青海  相似文献   

3.
聚居在青海的五十多万藏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现已组成人民公社,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但在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以前,他们还处在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关于游牧民族的封建关系问题,在学术上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在青海藏区进行了一年调查研究,感到牧区的封建关系问题有展开讨论和研究的价值,同时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扶贫开发政策实施和乡村社会建设工作的战斗堡垒。在青海牧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党的政策在牧区基层社会贯彻落实,事关牧区乡村社会稳定与发展,事关推进牧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以青海牧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塔村为个案,观察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文章认为,基层党组织在牧区社会中,不仅夯实了基层组织,建成了敢于担当、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还改变了村容村貌,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牧区乡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在牧区广泛流行着各种形式的雇工剥削,通常被称为牧区的“雇佣关系”。对这种“雇佣关系”性质的看法,在史学界中意见还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既是雇佣劳动,当然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有的同志认为解放前牧区社会制度是落后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无从产生资本主义关系,因此牧区的雇佣关系不可能具备资本主义性质。我认为这种“雇佣关系”在青海牧区是一种封建工役制度,其中也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藏族游牧社会是整个藏族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借助有关藏文资料并结合作者实地调查材料,以本世纪前半叶为主要剖面,分析藏族牧区部落的基本组织结构,冀对全面、系统、客观地认识历史上西藏和其它藏区的社会结构有所助益。一藏族部落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可以抽象地描述为金字塔状,或者可以称之为树状。  相似文献   

7.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牧区妇女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女性在婚姻、生育、家庭、所受教育、所从事的职业等方面,均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展现出新的政治面貌,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牧区人口13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2%,面积9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由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主要人口是藏族和蒙古族群众,所以,这里所说的牧区教育,说到底是以青藏高原为背景,对以藏、蒙游牧民族为主体的社会群体所实施的一种教育。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的牧区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当前牧区教育不仅与牧区经济发展极不相适应,而且还面临着许  相似文献   

9.
支持中国牧区加快发展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克跃林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3,4(1):1-11,95-97
中国牧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牧区的发展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草原生态严重恶化;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能满足牧区发展需要等。支持牧区加快发展首先要建立现代草原产权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其次,将牧区的保护、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第三,加大对牧区发展的援助力度,制定发展援助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政策、扶贫开发政策、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政策、开发政策及重大自然灾害防控政策。  相似文献   

10.
青海牧区行政村仅仅是一个行政概念,在生产生活方式、主导产业、自然环境、社会公益设施等诸多方面均异于东部农区,有其自身特殊性。建设青海牧区新村依照农村的一些模式,显然不符合实际,必须尊重差异、因地制宜、正确指导。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个半农半牧地区。全县面积有八千四百五十多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一百八十八万多亩,草原七百三十六万亩。这里居住着汉、蒙、满、朝鲜、锡伯等民族,共有人口十八万二千七百多人,在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人口较多,他们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并有丰富的经验。现在,全县共有十八个半农半牧的人民公社。建国以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在农村、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党的民族政策,顺利地实现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在党的总路线、大跃进、  相似文献   

12.
西藏民主改革后藏北牧民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在藏北牧区的村落社会中,村民自治是牧民享有公民权和政治权的一个重要生活场景,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威性,村落社会成员的社会规范,从人类学的视野考察这三者互动所构成的村民政治生活图景,正是牧民公民权和政治权在微观层面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藏族游牧民定居与新牧区建设问题作了研究.近期政府实施的"牧民集中定居"政策,符合大部分藏族牧民的愿望.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影响着藏族游牧民的定居决策.为了推进藏族聚居地区牧民定居和新牧区建设进程,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综合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63年元旦,是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成立的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阿坝藏族自治州在上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完成了民主改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这深刻巨变的十年间,阿坝地  相似文献   

15.
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习惯法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广大藏族游牧地区地处偏远,交通异常闭塞,至本世纪中叶以前尚处在封闭的封建游牧部落社会。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着祖辈相传并为其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惩处准则.这种用以约束其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惩处准则就是以部落为单位,通过习惯法这一特殊形式来得以实现的。这种习惯法不仅千百年来左右着藏族游牧部落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调整着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而且至今还起着一定的社会作用。本文力图借助青海藏族牧区社会的调查材料以及有关藏文  相似文献   

16.
今年6月上旬在京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把草业、畜牧业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了以畜牧为主,草业先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向。党的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给牧区经济带来新的转机和希望。立草为业“必须提高对草的认识,把草作为一业来研究和发展”。这是田纪云副总理报告中的两句话。国家领导同志第一次在重大会议上提出立草为业的论点,无疑在思想认识上会引起一个质的飞跃。四川省的代表就说,这一次为草翻案是翻定了。长期以来,人们对草缺乏认识。只知道靠单一的种植业获取生活资料,认识不到草原在  相似文献   

17.
解析当代甘南牧区民间纠纷调解中的藏族部落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落实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后甘南牧区碌曲县、夏河县按照藏族部落习惯法处理民间纠纷的案例分析、调解协议为基础,解析藏族部落习惯法在当代甘南牧区民间纠纷调解中的应用范围、处罚制度、调解组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婚姻与人类的历史同步进行。自从有了人,便开始了婚姻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习俗化、理性化、社会化、规范化,进而形成制度。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类婚姻制度的内涵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社会,不同民族乃至地区,婚姻制度在表现形式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婚姻制度入手,考察一个民族乃至地区人际间的相互关系,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拟就民主改革前藏族婚姻制度作一番剖析。不妥之处,敬祈识者雅正。一通用范围与扶例民主改革前,由于受生产…  相似文献   

19.
千百户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政权形式,在青海牧区的藏族社会中存在了几百年,这种制度的实质与土司制度并无大的差异,它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历史、环境、社会原因。文章利用文献资料对青海藏族千百户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千百户的空间分布、千百户的历史作用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区域,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相当丰富,天然草地总面积约为3637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草地面积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4位。凭借有利的草地气候资源,青海省分布有大量从事牧业生产的牧区,包括青海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全部区域,共有26个纯牧区县市和4个半牧区县,畜牧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