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怒族的耕作     
怒族居住在云南贡山、福贡县等怒江两岸的峡谷中,以农为生。峡谷内危岩耸立,峭壁千仞,从谷底到山顶的垂直高度2000——3000米。怒族大多居住在半山腰,耕种着高  相似文献   

2.
宋建峰 《民族学刊》2011,2(4):53-59,94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不再是个体家庭的事情,而是我们这个社会必须直面的战略问题。怒族作为云南特有的直过民族,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习俗历史、滞后的经济模式及立体多元的文化碰撞,使得当代怒族村民孝亲模式既有鲜明的传统价值因素,又注入了时代变化的潮流。对怒族孝亲文化传承中养老模式的阐释、分析、探讨,对于弘扬怒族孝亲文化的合理性内涵、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云南西北部怒江、独龙江流域居住的独龙族、怒族等邻近族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共通的"议式语言".这种仪式语言通过宗教祭祀活动以及分享杀牲后的肉食过程体现出来.在这一地域社会中,各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都依赖于这种仪式语言展开.虽然目前这种分享的仪式日渐式微,但分享的意识依然体现着族群内部的"社会结合"方式.通过独龙族仪式语言的个案分析,旨在与利奇关于克钦社会的"仪式语言"研究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5.
运用PPS抽样方法,我们以结构式访问法在新疆伊宁市城市居民当中进行了有关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的调查。伊宁市维吾尔族城市居民普遍具有维汉双语能力,但高比例的双语人口和较低水平的汉语使用能力同时并存。维吾尔语与家庭、友谊、学校等方面域相连,维汉双语使用模式与日常生活、工作相连,场合越正式,汉语使用比例越高。在语言态度上,他们既注重语言的实际效用,也强调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象征意义,对学校族群结构和学校教学语言类型的期待是多样化的。语言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尤其是在多族群共同居住的地区。本文还就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学校教育、各族群之间交往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怒族民间文学中,从怒族神歌、民间故事到怒族民间歌谣,怒族民间文学中蕴含了怒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主题。怒族神歌是怒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古老圣歌;民间故事是怒族珍爱生命、和谐共生的古老传说;怒族民歌是歌唱家乡、诗意栖居的心灵之歌。弘扬怒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怒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怒族     
怒族约一万五千人,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碧江、福贡、兰坪及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与傈僳、独龙等族杂居。怒族地区山川壮丽,景色宜人。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纵贯境内,一泻千里的怒江、澜沧江自北向南奔腾而过,远远望去,宛如两条银色的巨龙。山间密布着蔽日的原始森林,林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宜于各种农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作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有新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品形式与文化内涵,并起到宣传云南傣族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作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有新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品形式与文化内涵,并起到宣传云南傣族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猎神歌》是怒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间表现出怒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史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英国王富文 《民族学刊》2013,4(5):74-75,118-126
中国的苗族被分为三到四个族群,他们所讲的语言相互不通,而且在当前来看他们在文化上几乎没有共同之处。这些族群中的一支自称为“蒙”(Hmong)。在过去200年里,“蒙”苗从广西和云南不断移入越南和缅甸,然后进入老挝和泰国,并在那里的山地建起了小村寨。整个过程里他们与来自云南的回族和汉族保持着贸易关系。本文作者于1981至1982年在泰国北部做田野考察时,老人们仍然会讲汉语云南方言,而现在的他们已经忘记了汉语,只会讲他们自己的“蒙”语以及他们当前居住国的主要语言,如泰语、老挝语或者越南语。  相似文献   

13.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的塔吉克族较好地保持了本民族语言.随着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塔吉克人的语库逐渐扩大,很多人成为双语人或多语人,在县城及周边地区,兼通塔吉克语、维吾尔语和汉语的塔吉克人正变得越来越多.塔吉克族对本族语积极的语言态度有助于塔吉克语的继续保持,而其对汉语的高度认同将成为促进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猎神歌》是怒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间表现出怒族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史研究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泰国苗族的习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泰人叫为“苗”(Miao, Meau),在泰国由两个分支即白苗(Hmong Deau)和青苗(Mong Njua)。他们是苗族的两个支系,大多数仍继续住在中国。Hmong发音时鼻孔有轻微的退气声,青苗方言的m没有清化音。苗语属汉藏浯系的苗瑶语言。它有很多汉语云南话、老挝语和泰语的借词。很多苗族学会其他语言,如:汉语云南话、北部泰语、克钦语等。白苗和青苗的方言明显不同,尽管某些词语被认为他们能互相理解。他们的衣服样式相似被认为是相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好客的松塔人在人们印象中,我国怒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贡山、福贡和兰坪县。殊不知,在西藏察隅县境内还散居有近千的怒族同胞。而被称为“进藏第一村”的松塔寨子便是清一色的怒家。如果不是耸拉勒卡雪山横躺在滇藏边境,松塔与云南贡山的初岗寨就是对面说话听得见的邻居了。我们一踏进松塔,一股浓郁的异乡情调便迎面扑来。远处的雪山高耸入云,近处的山峦披上了绿装,山麓那低洼的河谷地带却生长着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杂树,叶子十分美丽;有的满枝满树金黄,黄得晶莹透亮,有的满树火红,红得象火在燃烧。雪山、蓝天、林海、宽纵的峡谷,组成一卷壮丽的图画。然而,更吸引人的是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它  相似文献   

17.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龙江省朝鲜族散居区学校就读学生的语言背景调查,发现散居区学校接受朝汉双语教育的学生民族构成多样化,第一语言以朝汉双语为主,校园语言环境以汉语为主,不同民族的学生对朝、汉两种语言均持有开放型语言态度。然后从社会经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心理、人口状况四个方面分析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提出散居区双语教育应立足于当地的语言生态环境,发挥民族学校语言文化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突破散居区文化生态环境束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文化中诸多因素会造成一定的文化差异,并影响语言学习的理解与表达.蒙汉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蒙汉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别.本文通过对蒙汉语言中词汇、语法和语用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汉语学习中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及文化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